语文课要采用科学的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ma00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精力很旺盛,正是学习的大好时期,所以我们要在学习上把学生引导好,让他们都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一、高中语文课设置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1、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知道“创新来源于问题的产生”,“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发明创造”。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主要是一种“接受教育”,这种教育严重抑制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强化,直至成为循规蹈矩的、毫无问题可言、毫无创造意识的人。而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课型。这一课型首先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资料,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分析解决问题。课件这一课型一开始就把目标定位在学生的问题上,利于高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积极的合作意识和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21世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卡耐基以他自己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这种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说到底就是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技巧。所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恰恰有利于对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常常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之一。学生们为了完成一个有趣的语文活动,亦或是解决一个学习中的问题,常常需要在一起研究与实践,他们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将逐步懂得合作的重要,并由此主动去学习,掌握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
  3、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世界上的一切国家和民族都要求其成员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尽社会责任,普遍的把履行社会责任视为人之美德。仅以我国而言,2400多年前,孔子就已经倡导“仁以为己任”;宋代的范仲淹曾留下了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成为近、现代无数炎黄子孙的人生信条。儿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大多是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课题,如环保问题、健康问题、社区建设问题、百姓生活、科学问题等等,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环境、关注国家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二、实施策略
  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亲身体验为主要活动方式,但这并不排除教师的指导。相反,教师及时、适度的组织指导式综合性学习取得较好效果的重要保证。教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方面。
  1、注意活动的开放性。学习活动的开放形式保证学生主体能够自主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在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活动时要注意内容的开放。要求教师一要保证活动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二要保证活动内容的可供选择性。因为只有具备这两点的活动内容才能满足处在不同发展水平、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多方面需要;才能促使他们通过对活动内容的自主选择、积极参与,获得各得其所的相应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
  过程的开放。要求活动的过程应是动态的、变化的。学生的活动表现、活动需求应是调整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
  空间的开放。这是指要把以往固定的空间(教室)变为弹性的空间(如图书馆、植物园、社区等等)。活动的场所要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确定。即便确定在室内,也可以根据活动的特点,打破单一的“秧田式”座位,进行多种形式的座位组合。
  2、注意活动的阶段性。学生的活动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这是因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制约着学生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形式、活动的质量。教师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制定活动主题,确定活动内容,分阶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内容选择的阶段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的年龄段所制定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不同的。教师必须依据《课标》,依据学生年龄阶段选择内容。
  (2)活动形式的阶段性。不同年龄学生的智力、心理发育是不同的,活动的形式也应不是不同。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必须依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特点的活动形式。以“社区活动”为例,低、中年级的学生宜侧重于对社区各种设施的了解,因此活动形式可以是教师带领下的参观,汇报展示的形式以语言描述、图画展示为主;而高年级活动的重点应放在理解和思考社区的设施建设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活动形式可以小组活动为主,考察的结果可以用报告、图片、模型或统计数据等形式表现。
  3、注意活动的综合性。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顾名思义要体现综合性。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要从以下三方面注意活动的综合性。
  知识的综合性。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以中学语文学科为依托,以某种程度的学科的学习作为基本条件,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因此知识必然综合。
  教育功能的综合性。学科课程由于内容的系统、连贯,使得学科课程的教育功能比较单一。而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由于其内容、方式的综合,必然导致 的功能也是综合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综合考虑,体现教育功能的综合。
  考察评价的综合性。教育功能的综合必然使考察和评价学生要体现综合性。教师要从学生参加活动时的态度、情感以及参加活动时的能力、行为等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而高尚的职业道德又是教师为人师表的最起码的要求。古往今来,谈师德,总与师爱这两个字紧密相联。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所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即师魂。  关键词:师爱 钥匙 教师  师爱,它崇高、无私,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一但体会到师爱这种感情,学生的心灵就会被震憾、打动,就会形成强大
期刊
数学是一门抽象又比较枯燥的自然学科,一般的数学课堂中的生硬说教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中学生是如此,更不用提注意力相对较难集中的小学生了。另外,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只能勉强知其然,很难知其所以然,运用时稍有变化便会出错。所以目前的新课程改革倡导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生动活泼地、富有个性地获取知识,然而仔细审视身边的教学实际,一些教师对数学激情课堂内涵的理解有失偏颇,其操作
期刊
小学语文的教学如果能搞好的话,给师生将是一种享受,是师生合作谱写的交响乐。研究和探讨课堂教学节奏,有利于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有利于掌握教学艺术和规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课改专家崔允郭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只有通过互动过程才能进行。因此,课堂互动的有效性直接关乎学生的发展,课堂有效互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堂互动 有效性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参与和建构以及创造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课堂教学互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
期刊
摘要: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在每份语文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平时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让学生掌握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读材料 ,把握要点;找原话,理清思路;看要求,找准区间;答问题,各个击破”举例论述这个问题。  关键词:阅读能力 解题方法 技巧 策略  翻看中考试卷,阅读和作文占了绝大部分的分值,作文半壁江山,阅读举一反
期刊
梳理和介绍了核电站通风系统净化箱体允许泄漏率的确定依据、等级划分和具体要求;列举了几种主要测试方法,并对这些测试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简单总结了各种测试方法
摘要:英语的学习中对于词汇的记忆与理解是一大重点。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词汇量已经远远多于《新课标》的词汇要求,达到2200个单词。许多同学因为需要大量的单词去记忆而没有更多的经历去学习和理解语法和语句,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出现“一头重”的危险现象,而且对单词的死记硬背也使学生们对于英语的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同时给老师们的英语教学也带来了一定困难,那么如何科学高效的教会学生记住单词词汇,成为了广大师生最关
期刊
心理学认为:激发是使个体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兴奋状态的心理过程。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正如教育家克莱·P·贝德福特所说:“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教他学习,他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