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栗永,文史学者,石家庄市政协原副秘书长,石家庄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出版历史文化研究著作《留住城市的根》《石家庄历史文化百题》《回望滹沱河》等;主编《石家庄历史文化精华》等十数部专著。
1600多年前,东垣城下,滹沱河岸边,一场生死搏战,决定了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命运,也改变了一座城市的历史轨迹。
以东垣(真定)为中心的滹沱河流域乃战略要地,从春秋时期,这里就成为政治家、军事家开基创业的风水宝地。最具代表性的,除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此转命运、奠基业外,还有一位,就是在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乱局中,据真定(东垣)、定中原、统一中国北方的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滹沱河畔生死搏战
西晋发生的“八王之乱”,使州郡大乱,直到东晋,北方少数民族趁机纷纷起而反抗晋朝,整个北方陷入战乱,旧史称之为“五胡十六国”。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长期流动于漠北的鲜卑拓跋氏逐渐进入华北北缘。386年,拓跋硅放弃原来西晋的封号“代”,改称魏王,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史称北魏。而在北魏的南缘是鲜卑慕容部建立的后燕,疆域主要在幽、冀、平三州,都城设在中山(今河北定州)。396年八月,拓跋珪亲率40万大军,挥师南下攻后燕,兵分两路,一路东进,出居庸关,进袭幽州。一路由拓跋琏亲自率领,南出马邑(今山西朔州),向并州进发,一路浩浩荡荡,史书记载“旌旗二千里,鼓行而进”。不久克晋阳,占并州,十一月出井陉关,直抵滹沱河,进攻到常山郡城真定(东垣)城下,安营布垒。
后燕常山太守苟延率众守真定(东垣)城。拓跋珪先劝降,苟延不肯打出白旗,拓跋珪便令将士大举攻城。苟延虽然下决心守城据敌,但是他不甚懂兵法,指挥无方,加之双方力量悬殊,还是让北魏军队打进了真定(东垣)城。真定以东的郡、县守宰或逃或降,除中山、邺(今河北临障县西南)、信都(今河北冀州)三城之外,大多数郡县都归附了拓跋珪。
十一月,魏军开始攻打中山城,拓跋珪亲自指挥。中山城是后燕的首都,攻下中山城,后燕就要灭亡。而后燕将士也深知中山城防御战的胜败意味着什么。后燕高阳王慕容隆守中山南门,率众力战,从早晨到黄昏,打退魏军的轮番进攻,杀伤魏军数千人。魏军伤亡惨重,拓跋珪只得鸣金收兵。
拓跋珪没料到中山城如此坚固难攻,眼看强攻胜算不大,于是当机立断,停攻中山,集中兵力,挥师南下攻邺和信都,然后再圖中山城。
战事的发展,并没有像拓跋珪预想得那样顺利。魏军南北两线的作战都连连失利。北线,攻幽州的魏军攻打蓟城不胜,不得已退守渔阳;南线,攻邺的魏军反遭到守城燕军的夜袭,不得不败退。十二月,拓跋珪增派自己的舅舅辽西公贺赖卢率2万骑兵增援攻邺。大兵临邺,邺城守将眼看慕容宝自顾不暇,无力救援,只得于397年正月,急忙向南邻后秦王兴求援。后秦事不关己,不肯出手相救,邺城内倍加恐慌。也是天不绝邺。增援的贺赖卢自恃是拓跋珪舅父,不肯受攻邺主将东平公仪的节制,两人产生矛盾。东平公仪麾下的司马丁建是后燕的内奸,射书入城报告了魏军的军情,并定下降敌之计。是月初六,狂风大作,天色昏暗如夜。赖卢营中有火,丁建跑到东平公仪面前,报告说赖卢烧营哗变。东平公仪竟然信以为真,急忙引兵撤退。赖卢见状,也紧跟着撤退。丁建趁机率领自己的部队投降燕军,并告诉燕将,魏军疲惫不堪,可以出击。于是燕军派出七千骑兵,追击魏军,魏军大败,不得不暂时退去。
而攻信都也毫无进展,至397年正月,已围城六旬,仍然攻城不下。直到拓跋珪亲率大军进攻信都,在重兵攻击下,信都守将弃城逃往中山,信都才为魏军占领。
在魏军围攻信都时,慕容宝为救援信都,亲自带兵屯驻真定(东垣)东的深泽,并派赵王慕容麟杀向北线魏军占据的杨城(完县东南),又拿出珠宝和宫女,募集群盗攻击魏军。
此时,拓跋珪营垒内有人反水降燕。此人是北魏别部大人没根。他有勇有谋,但偏偏遭拓跋珪厌恶,他怕被拓跋琏砍头,便临阵倒戈,带着亲兵数十人投降了后燕。慕容宝任命他为镇东大将军,封雁门公。没根急于立功,提出夜袭魏营。也许是慕容宝压根就不相信没根,只给了他百余骑。没根知道魏军的号令,轻易进入魏营,很快摸到拓跋珪的中军帐。幸亏拓跋珪机警,发现势头不对,立即窜出大帐,惊慌而逃。没根毕竟人少,不能歼灭更多魏军,只好砍杀一阵子,带了一些首级而还。
拓跋珪侥幸脱险,身上的冷汗不知千了没有,更大的麻烦又接踵而至。并州监军丑提,闻其叔父没根降燕,便督率所部人马杀回都城作乱。拓跋珪闻讯,欲撤兵北还,平息内乱,又恐燕军穷追,腹背受敌。于是派国相涉延与后燕议和,愿以其弟为人质留于燕。燕主慕容宝闻知魏国内部有难,不答应议和之请,发步兵12万、骑兵3.7万,屯驻于真定(东垣)东、滹沱河北岸的曲阳(今晋州)柏肆坞,邀拓跋珪在此决战。
拓跋珪愤而应战。二月九日,拓跋珪移师柏肆坞,在滹沱河南岸安营扎寨,与燕军隔河对垒。慕容宝趁拓跋硅立足未稳,招募英勇敢死者万余人潜过滹沱河,夜袭魏营,自己率大军驻扎在魏军营垒之北,作为后援部队。募兵借助北风纵火烧魏营,然后发起猛攻。魏军营垒兵将大乱。此时,拓跋珪正在睡觉,慌乱中,衣服、靴子都顾不上穿,光头赤脚奔逃而出。
也许是夜间联络不便,也许是募兵不习战术,总之,不知何故,燕军偷营的募兵竟然自相砍杀起来。逃出军营的拓跋珪在外看见,立刻击鼓收众,整军布阵,下令步兵在营外点燃火炬,骑兵向燕军猛冲猛杀。夜幕之下,燕将乞特真听到鼓声,以为中计,慌忙鸣金收兵。燕军募兵闻锣鼓齐鸣,以为遭到魏军伏击,顿时凉惶大乱,死伤惨重。
慕容宝急忙渡河北撤,引兵回中山。拓跋珪乘势挥师穷追不舍,燕军断后的部队屡屡被歼。慕容宝害怕成了俘虏,急忙丢下步兵,自率2万骑兵逃回中山。当时风雪交加,燕军士兵多带伤残,丢弃袍仗、兵器无数,冻死者尸体相枕于路。拓跋珪俘获大批后燕将士,收得兵器数十万件。
1600多年前,东垣城下,滹沱河岸边,一场生死搏战,决定了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命运,也改变了一座城市的历史轨迹。
以东垣(真定)为中心的滹沱河流域乃战略要地,从春秋时期,这里就成为政治家、军事家开基创业的风水宝地。最具代表性的,除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此转命运、奠基业外,还有一位,就是在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乱局中,据真定(东垣)、定中原、统一中国北方的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滹沱河畔生死搏战
西晋发生的“八王之乱”,使州郡大乱,直到东晋,北方少数民族趁机纷纷起而反抗晋朝,整个北方陷入战乱,旧史称之为“五胡十六国”。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长期流动于漠北的鲜卑拓跋氏逐渐进入华北北缘。386年,拓跋硅放弃原来西晋的封号“代”,改称魏王,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史称北魏。而在北魏的南缘是鲜卑慕容部建立的后燕,疆域主要在幽、冀、平三州,都城设在中山(今河北定州)。396年八月,拓跋珪亲率40万大军,挥师南下攻后燕,兵分两路,一路东进,出居庸关,进袭幽州。一路由拓跋琏亲自率领,南出马邑(今山西朔州),向并州进发,一路浩浩荡荡,史书记载“旌旗二千里,鼓行而进”。不久克晋阳,占并州,十一月出井陉关,直抵滹沱河,进攻到常山郡城真定(东垣)城下,安营布垒。
后燕常山太守苟延率众守真定(东垣)城。拓跋珪先劝降,苟延不肯打出白旗,拓跋珪便令将士大举攻城。苟延虽然下决心守城据敌,但是他不甚懂兵法,指挥无方,加之双方力量悬殊,还是让北魏军队打进了真定(东垣)城。真定以东的郡、县守宰或逃或降,除中山、邺(今河北临障县西南)、信都(今河北冀州)三城之外,大多数郡县都归附了拓跋珪。
十一月,魏军开始攻打中山城,拓跋珪亲自指挥。中山城是后燕的首都,攻下中山城,后燕就要灭亡。而后燕将士也深知中山城防御战的胜败意味着什么。后燕高阳王慕容隆守中山南门,率众力战,从早晨到黄昏,打退魏军的轮番进攻,杀伤魏军数千人。魏军伤亡惨重,拓跋珪只得鸣金收兵。
拓跋珪没料到中山城如此坚固难攻,眼看强攻胜算不大,于是当机立断,停攻中山,集中兵力,挥师南下攻邺和信都,然后再圖中山城。
战事的发展,并没有像拓跋珪预想得那样顺利。魏军南北两线的作战都连连失利。北线,攻幽州的魏军攻打蓟城不胜,不得已退守渔阳;南线,攻邺的魏军反遭到守城燕军的夜袭,不得不败退。十二月,拓跋珪增派自己的舅舅辽西公贺赖卢率2万骑兵增援攻邺。大兵临邺,邺城守将眼看慕容宝自顾不暇,无力救援,只得于397年正月,急忙向南邻后秦王兴求援。后秦事不关己,不肯出手相救,邺城内倍加恐慌。也是天不绝邺。增援的贺赖卢自恃是拓跋珪舅父,不肯受攻邺主将东平公仪的节制,两人产生矛盾。东平公仪麾下的司马丁建是后燕的内奸,射书入城报告了魏军的军情,并定下降敌之计。是月初六,狂风大作,天色昏暗如夜。赖卢营中有火,丁建跑到东平公仪面前,报告说赖卢烧营哗变。东平公仪竟然信以为真,急忙引兵撤退。赖卢见状,也紧跟着撤退。丁建趁机率领自己的部队投降燕军,并告诉燕将,魏军疲惫不堪,可以出击。于是燕军派出七千骑兵,追击魏军,魏军大败,不得不暂时退去。
而攻信都也毫无进展,至397年正月,已围城六旬,仍然攻城不下。直到拓跋珪亲率大军进攻信都,在重兵攻击下,信都守将弃城逃往中山,信都才为魏军占领。
在魏军围攻信都时,慕容宝为救援信都,亲自带兵屯驻真定(东垣)东的深泽,并派赵王慕容麟杀向北线魏军占据的杨城(完县东南),又拿出珠宝和宫女,募集群盗攻击魏军。
此时,拓跋珪营垒内有人反水降燕。此人是北魏别部大人没根。他有勇有谋,但偏偏遭拓跋珪厌恶,他怕被拓跋琏砍头,便临阵倒戈,带着亲兵数十人投降了后燕。慕容宝任命他为镇东大将军,封雁门公。没根急于立功,提出夜袭魏营。也许是慕容宝压根就不相信没根,只给了他百余骑。没根知道魏军的号令,轻易进入魏营,很快摸到拓跋珪的中军帐。幸亏拓跋珪机警,发现势头不对,立即窜出大帐,惊慌而逃。没根毕竟人少,不能歼灭更多魏军,只好砍杀一阵子,带了一些首级而还。
拓跋珪侥幸脱险,身上的冷汗不知千了没有,更大的麻烦又接踵而至。并州监军丑提,闻其叔父没根降燕,便督率所部人马杀回都城作乱。拓跋珪闻讯,欲撤兵北还,平息内乱,又恐燕军穷追,腹背受敌。于是派国相涉延与后燕议和,愿以其弟为人质留于燕。燕主慕容宝闻知魏国内部有难,不答应议和之请,发步兵12万、骑兵3.7万,屯驻于真定(东垣)东、滹沱河北岸的曲阳(今晋州)柏肆坞,邀拓跋珪在此决战。
拓跋珪愤而应战。二月九日,拓跋珪移师柏肆坞,在滹沱河南岸安营扎寨,与燕军隔河对垒。慕容宝趁拓跋硅立足未稳,招募英勇敢死者万余人潜过滹沱河,夜袭魏营,自己率大军驻扎在魏军营垒之北,作为后援部队。募兵借助北风纵火烧魏营,然后发起猛攻。魏军营垒兵将大乱。此时,拓跋珪正在睡觉,慌乱中,衣服、靴子都顾不上穿,光头赤脚奔逃而出。
也许是夜间联络不便,也许是募兵不习战术,总之,不知何故,燕军偷营的募兵竟然自相砍杀起来。逃出军营的拓跋珪在外看见,立刻击鼓收众,整军布阵,下令步兵在营外点燃火炬,骑兵向燕军猛冲猛杀。夜幕之下,燕将乞特真听到鼓声,以为中计,慌忙鸣金收兵。燕军募兵闻锣鼓齐鸣,以为遭到魏军伏击,顿时凉惶大乱,死伤惨重。
慕容宝急忙渡河北撤,引兵回中山。拓跋珪乘势挥师穷追不舍,燕军断后的部队屡屡被歼。慕容宝害怕成了俘虏,急忙丢下步兵,自率2万骑兵逃回中山。当时风雪交加,燕军士兵多带伤残,丢弃袍仗、兵器无数,冻死者尸体相枕于路。拓跋珪俘获大批后燕将士,收得兵器数十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