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课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taide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以微课为载体的互联网教学模式引入中西医结合护理技术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基于微课为载体的互联网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级八九年制中医专业学生和2017级八九年制中医专业学生,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分析两组学生临床实践考试成绩,并调查试验组学生对微课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评价此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护理操作技术学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操作考核成绩和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对微课教学模式满意度均在9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PDCA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烧伤整形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教学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烧伤整形科护生共142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9例,对照组73例,对观察
目的 探究在CT、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教学中的模式及效果.方法 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2019年10月医院86名骨科实习生分为对照组(43名,施行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
目的研究以案例为基础(CBS)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在耳鼻喉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耳鼻喉科实习的80名临床学生作为本次教学方法的探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n=40)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n=40)采用CBS教学方法,通过比对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及实操成绩、教学质量、带教满意度、教学前后职业认同感进行对比探究。结果采用CBS教学法试验组学生理论成绩、实操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且试验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我归属感明显高
目的研究3D打印结合4D计算机后处理辅助教学方式,在心血管影像教学中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6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新教学法组(3D打印结合4D计算机后处理辅助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法组(仅采用传统案例教学方法),每组8名医生。选定心血管影像作为教学内容,由相同的教师授课。教学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学员在理论考核成绩、临床实践技能成绩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分。结果新教学法组在理论考核成绩、临床实践技能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法组(P<0.05),提示新教学法组学员在相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实施混合教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高压氧科轮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2017年4月—2019年12月纳入65位进行高压氧科轮转的住院医师在教学方面开展研究.
目的医学本身的社会属性要求现代的临床医生能够满足患方社会需要,但目前的医学培养模式下医学生的社会化能力普遍不足。为探索医学生社会化能力的有效培养途径,本研究将叙事医学引入到临床实践中,进行以叙事医学模式为基础的医学生社会化能力培训教学。方法本研究对在本院内分泌科实习的126名高年级医学生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叙事医学组按要求进行三步法的叙事医学临床培训,对照组予以同样课时的传统教学。结果叙事医学组的社会化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尤其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社会化评价指标上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的对照组(P<0.0
目的 应用AMOS系统和问卷形式改进标准化病人(SP)模式在儿科的临床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发放问卷调查,对于问卷调查内容进行矩结构(AMOS)系统分析,获得影响教学质量的潜在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作为心脏超声检查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在结构性心脏病、急危重症、麻醉等专业领域受到了广泛重视,相关领域医务人员对掌握该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受到其为半侵入式检查、心脏结构复杂、血流动力学难以理解及操作者经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教学成为一个难点问题。文章采用授课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真实案例示教法、模拟人实习法及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交流学习法等多模式教学法相结合,提高进修医生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理论基础、操作能力及临床思维。
目的论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对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必要性,探讨“三全育人”背景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进行六个模块课程思政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将内容分为六个模块爱国主义模块、医德医风模块、安全意识模块、精益求精模块、职业担当模块、言传身教模块,教学结束后对各模块进行相应的评价。结果爱国主义模块、医德医风模块、安全意识模块、言传身教模块满意度相对较高,精益求精模块、职业担当模块满意度略低。结论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医学
重症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重症医学得到迅猛发展,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医疗卫生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现今的医学教育体系中,重症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