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策:与ARJ21一起成长的日子

来源 :大飞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_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型号成功我成才。”用这句话来形容张策特别贴切。三十多年,张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成长为ARJ21型号副主任设计师,带领航电系统综合IPT团队进行ARJ21飞机的设计优化工作。ARJ21飞机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取证到交付的跨越。未来,他还会和ARJ21飞机一起,继续走下去。
  “恋旧又恋家”
  2018年5月的一天,中国商飞上飞院1号楼的搬家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张策从柜子里抱出了一大摞老旧设计资料,理了理,轻轻地放进纸箱里,准备带去新的办公室。旁边的同事看到了,忍不住问:“张策,这些资料怎么还留着?”他笑了笑说:“这些东西已经陪伴我十几年了,一直舍不得扔,靠着这些东西我们才把ARJ21研制出来。没有它们,这些年的设计之路根本就走不过来。”
  1986年,怀揣着满腔热情,刚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的张策如愿被分配到了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也正是在那一年,运10飞机研制计划彻底终止,研究所没有任何飞机项目可以做,只能通过搞民品维持运转。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看不到希望的年轻人陆续离开了,设计运10飞机的老同志们也因为年纪大了相继退休,设计队伍因此断代。那是一段最艰难的日子,没有人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造飞机,可也正是那时,一颗民机梦的种子悄悄种在了张策的心里。
  “特别恋家,没出息。”张策的父亲这样形容自己的儿子。可是这个父亲眼中因为“恋家”选择回到家乡上海工作的张策,从2001年ARJ21飛机立项以来的十几年,周末几乎都在单位度过。每逢出差,他在阎良一呆就是两三个月,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经历过640所最艰难的时期,张策比任何人都懂得型号任务的来之不易。他自称只是平凡世界里的小人物,只是不经意间,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路就这样有苦有累,却也有说有笑地坚持了下来。回首那段“打鸡血”的日子,为了心中的梦想,即使对家人多有亏欠,他依旧无怨无悔。
  不眠不休的五天五夜
  2001年,ARJ21项目给中国民机业带来了一线生机。回忆往事,张策感慨颇深:“我们来了以后还没有真正经历过一款飞机的设计,有ARJ21这样的项目真的非常珍惜,但刚开始做的时候,压力也非常大。”
  机遇常常也意味着挑战。2013年的一天,正在阎良机场上空进行失速试飞的ARJ21飞机驾驶杆推杆器里传出“嘎、嘎”的尖锐摩擦声,在安全试飞5年即将适航取证的冲刺阶段,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推杆器是飞机发生失速时的最后一道安全保障,如果这种情况下飞机失去了控制,后果将十分严重。
  张策带着工程师迅速上机重现故障,上海试验室也同步进行异响复现试验。确定故障存在后,他所在的整个攻关组立即展开故障分析。“发生异响故障可能的原因在哪儿?设备、构件、指令、线路 ……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试验,大家把目光投向了故障发生时示波器信号波形的扰动。“用一个新电源代替这个信号源。”张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验证方案。测试重复几十次后,故障没有复现,设计人员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测试重复数百次后,故障依然没有复现,推杆异响的原因找到了!
  五天五夜,近百个模块单元,近两千次试验排查,故障的“元凶”终于被抓住了,张策和攻关组的队员们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设计之路永无止境
  刚开始研制ARJ21飞机时,面对青黄不接的设计师队伍,张策这一代设计人员硬生生靠着翻阅学习有限的公开资料,不断摸索和攻关,最终把ARJ21飞机研制出来了,但设计经验的不足也让ARJ21飞机在后续的试验试飞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一次高速特性试飞试验中,飞机飞过马赫数配平区域正在进行构型变化时,突然发生了马赫数配平失效的故障。飞机高速飞行时,气动特性会产生变化,为了补偿这种变化,需要进行马赫数配平,否则,会影响飞机的俯仰角进而使飞机坠毁或产生结构损坏。
  那时,ARJ21飞机正处于适航取证的紧要关头,但因为这次故障,试飞计划不得不延迟。紧急时刻,张策带领团队冲向了前线,抓紧时间对构型配平和马赫数配平进行分析,最终发现是马赫数配平和构型配平之间产生了冲突,在设计需求阶段,没有考虑两种配平相互之间的优先级。
  张策早已记不清这些年来大大小小解决了多少问题。通过不断优化,ARJ21飞机的性能越来越好。张策感慨地说:“通过项目的磨砺,一批年轻设计师和ARJ21飞机一起成长起来了,他们将成为我国民机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对计算机网络通信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探讨了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mmon problems of computer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
2019年4月,开工近5年、耗资800亿元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工作进入到最后冲刺阶段。根据规划,还有不到70天,这座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中国最魔幻的机场将正式投入运营。  随着新机场开门迎客的日子日益临近,一场资源争夺战也逐渐升级。近期,中国民航局对东航“京沪快线”和大兴国际机场时刻占比等问题发布通知,明确同意东航“京沪快线”继续留在首都机场运营,将东航在大兴国际机场的时刻
期刊
这些天愈发地冷了,但是春天的脚步声也愈发地清晰了。此刻,或许你正像我一样呆坐着沉思默想,像我一样在温暖的煦风中感受生命的平淡与富足。然后,我们起身,继续把自己投进这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从艾宾浩斯对记忆做出系统研究开始,心理学家对记忆的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在这一百多年间,心理学家对记忆的研究始终局限在了解记忆的结构、划分记忆的阶段、探讨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之迅猛让人惊讶,同时也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渐渐被人们注意到;然而近年来的实际收效不够显著。作为保护传承的一大
高技能人才是广大劳动者的核心骨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实践者,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精湛技能、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产业升级转型的人力资源保障,是增强我国
走进上海市静安区的一处老弄堂,时常可以听到悠扬的小提琴曲,一首《我爱你中国》仿佛刻画了岁月的痕迹而更显厚重……拉琴的是一位89岁的老人,他叫程不时,曾是清华大学弦乐队的小提琴手。与他相伴一生的,除了这把小提琴,就是飞机。  2019年5月5日是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成功两周年的日子。记者采访了C919项目专家组成员程不时老人,听他讲述“萌生于民族危难之时的航空梦”,回顾中国民机产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