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影视化的想象空间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jia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哪吒之魔童降世》剧照

  提到中国传统神魔小说的大众化改编,《西游记》占据着毋庸置疑的头部地位,反复改编的电视剧、动画、电影,一次次地往这座文化丰碑上添砖加瓦。相比之下,另一部同样占据着不朽地位的神魔传奇《封神演义》,则似乎没有那么高的全民认知度。
  2019年以来,情况有了改变。在《哪吒之魔童降世》拿下50亿元票房之后,封神故事被重新拉回大众视野:仅2020年内,就将有多部作品与观众见面,包括原定于春节档登陆大银幕的《姜子牙》、追光动画出品的《新封神:哪吒重生》、北京文化的《封神三部曲》(第一部)等。
  《封神演义》影视化的难度高于《西游记》,是许多影视从业者的共识——故事庞杂,不仅跨越朝代,更涉及列国,还要贯通人魔神三界。而封神故事在当下的小爆发,某种程度上亦是中国电影工业化探索成果的一种展示。

改编之难


  《封神演义》是一个体量庞大的文本。
  它既以民俗传奇笔法构建了人魔神三界,又立足于一定的大时代背景之上,写商周更迭的历史进程,使文本有了厚重感。这种以虚写实、借假讽真的笔法,让人在光怪陆离的纷争里也能体会到现实世界的质感。这也是这部小说不断被后人加工改造,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使之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全民传奇的关键。
  它兼具历史性和民俗娱乐性——狐妖等离奇故事十分吸引眼球,还因描写了阐教和截教之争的脉络而具有显著的宗教性。几方面功能的加成,使得《封神演义》有着很强的传播能力和可解读性。
  但小说的庞杂性也给影视化带来了很大困难,长期以来,封神故事的影视改编大多不成功。
  从1927年内地第一部封神题材影视作品《杨戬梅山收七怪》问世至今,封神题材影视作品多达50余部,最为大家熟知的却仍是86版《西游记》大火后的“竞争者”——90版《封神榜》。其中傅艺伟饰演的妲己、蓝天野饰演的姜子牙、达奇饰演的纣王,无一不是深入人心的经典角色。
  在影视改编上,《封神演义》的影响力之所以不如《西游记》,归根结底是作品的统一度问题。它们在整体故事和格局上都没能呈现出《西游记》那样的统一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于《封神演义》这样一个庞大繁复的故事,整个中国电影产业可能并不具有将其真正影视化的实力,即便是目前最为大众认可的90版《封神榜》,如今看来在服化道、奇观场面实现上也多有遗憾。
  目前,《封神演义》较受肯定的改编,基本上都是选择其中的节点性事件或者节点性人物来进行改造创作,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和敖丙,90版《封神榜》中的妲己、姜子牙。

落點是“人性”


  《封神演义》很难改,但故事中蕴含的现代精神内核又吸引着影视改编者——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内核可能都被我们忽略了。
  《封神演义》的故事虽然有着很强的宿命论和天定论因素,但在其中的一些人物身上,我们依然能看到超乎传统的反叛内核。
  黄飞虎投奔西岐和哪吒剔骨还父或可作为两个典型的例子,前者反对封建君主强权,后者反对在中华家庭文化中根深蒂固的父权专制。这两个故事在主要脉络上都带有中华传统文化中招安、顺从、守道的意味,但最终黄飞虎在忍无可忍之下决定弃暗投明,哪吒选择以最激烈的方式斩断以血缘为纽带的封建伦常关系,这些“叛逆者”形象在中华文学长河中闪闪发光。

  现代的封神故事,将抹去那些原作中宿命论的底色,变为肯定个人自由意志的新叙述,并在人性、魔性和神性的三元对立中寻找到某种调和与平衡。

  而当下的封神故事的改写者们想要做的,就是要从封神故事中挖掘出这些反抗礼法的传奇。
  现代的封神故事,将抹去那些原作中宿命论的底色,变为肯定个人自由意志的新叙述,并在人性、魔性和神性的三元对立中寻找到某种调和与平衡。这是目前那些业已成功的封神故事所提供的经验,也是当下的我们所需要的那种慰藉式寓言。
  所谓封“神”,最终落点还是“人性”,只有这样,过去的演义才能成为当代的神话故事。

构建中国的“神话体系”


  从文学性上说,《封神演义》有诸多不足之处,比如情节上的重复性、笔法上的粗糙;以“封神”作为统御全书的终极解决方案,显得过于单一。但《封神演义》做到了一件其他同类小说都没能做到的事,这足以让其在中国神魔小说的序列中占据不可取代的位置:它借用了“姜子牙封神”这样一个概念,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在神魔小说里构建出了中国的“神话体系”。
  借由伐纣这样一个历史事件,《封神演义》将历史与宗教勾连,让现实与传奇接轨,把真世界和虚神话缝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堪比古希腊神话体系的中国神话体系,这已经不仅仅是书写一个传奇故事,而是建立一个庞大的世界观。
  有人说,《封神演义》才是中国玄幻文学真正的鼻祖,其博大的叙事,无数的奇人、法宝和法术,为超级视觉效果提供了最佳载体。
  在各种“宇宙类”电影疯狂占领全球电影市场的当下,有着自己世界观的《封神演义》便具有了无限的改编潜力,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我们也能见到诸如超级英雄群像的“封神宇宙”的故事,这是我们能做出的东方神话史诗。
其他文献
有句古话叫“郡县治,天下安”,对于现代城市来说,则是“街区治,城市安”。  街区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单元,人口资源环境的综合系统在街区中得以统筹发展,整个城市的大规划战略才可以由下而上稳定地实现。  城市街区通常是以四条道路为边围成的区域,是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单元。然而从街区出发治理城市的智慧,并不是源于西方城市,而是源于我国古代经典《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
南浔实验小学举办“学非遗 迎六一”活动(沈勇强/摄)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南浔古镇张静江故居尊德堂两侧,一副抱柱对联穿越历史诉说着南浔“四象”之一张家崇商重教、信义向善的家风传统。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地处鱼米之乡,商业兴盛,早有“耕桑之富,甲于浙右”的底子,又作为中国丝绸工业发源地、民族工业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百年浔商的文化氛围浓厚。  南浔区委书记杨卫东介绍:
2月12日,宁波旭升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压铸车间(黄宗治/ 摄)  作为中国的主要对外窗口之一,外向型贸易是宁波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2019年,宁波出口总值首超9000亿元大关,跨境电商连续3年位列全国第一。然而,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令宁波外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倒春寒”。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及时调整战略,启动国内市场。”浙江省宁波市副市长李关定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介绍,宁波及时启动拓
2017年1月9日,绍兴市阳明小学学生在兰亭花街鲜虾山王阳明墓前献祭舞“吾心光明”(韩传号/摄)  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出生在余姚,但他的祖上在绍兴住了一千多年。  1481年,高中状元的王阳明父亲,因常思山阴山水佳丽,带着10岁的王阳明,从余姚迁居位于绍兴府城西迎恩门内的山阴县光相坊。  从10岁到18岁,王阳明都生活在绍兴。人杰地灵的绍兴孕育了少年王阳明的鸿鹄之志和清逸之气。而此后沉浮于宦海的
2020年9月23日,一艘行驶在海南洋浦小铲滩码头海域的中远海运集装箱货轮(蒲晓旭/摄)  建设开放新高地,是中国实行高水平开放的重大举措。在中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将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区域性“重要开放门户”,就是要使海南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更深程度经贸合作与更广范围人文交流中扮演独特角色,发挥重要作用。共同打造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面对经济
港珠澳大桥  由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禀赋各异,区域发展不均衡一直是我国的现实国情。  长期以来,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讨论,主要聚焦在东、中、西部地区。然而,随着近年区域协调发展性持续增强,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持续高于东部地区,东西相对差距逐步减小。与此同时,“南强北弱”趋势却愈发明显,经济增速“南快北慢”、经济份额“南升北降”的态势正在持续。  统计数据表明,若以36个重点城市为观察样本,
成都夜景(创意图片)  一颗对中国科幻迷具有特殊意义的人造AI卫星,正在绕地球运行。  不久前,“科幻世界号”升空入轨。成都的民营航天企业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研制的这颗卫星,是人类历史上首颗以科幻杂志命名的卫星。  “科幻世界号”不仅承载着科幻迷的情感,还是成都科幻梦的一部分。根据国星宇航与《科幻世界》杂志社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科幻世界号”AI卫星,在IP合作、项目运营、产品开发、
銅川市照金镇全景( 程和平/ 摄)  因为疫情而沉寂了很长时间的陕西省铜川市新区主城区,近日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道路、停车场、绿化带、交通信号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如火如荼。在当前复工复产的热潮之中,铜川市集中开工了包括雪亮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创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在内的41个重大项目,这座幸福之城正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铜川是“药王”孙思邈、书法家柳公权、山水画家范宽、哲学家傅玄等历史
5月20日,参观者在遵义会议会址前参观(欧东衢/摄)  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地处云贵高原大娄山山脉,是贵州省第二大城市。在百年历史中,遵义因长征中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经典传奇而闻名遐迩。  一代代遵义人民,以“遵道行义”为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坚守精神高地,使“遵义”二字已远远超越一个地名的含义。  站在新的百年起点,遵义以年轻的身姿,开启转折和胜利新的步伐,绽放出无限生机和光彩。见
一大批以诗词歌赋、国宝非遗、名人书信、家国情怀为核心要素的文化类节目,陆续登上荧屏。它们从多元角度切入了传统文化的脉络,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几呈井喷之势。  这是一份不短的节目单:《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信·中国》《儿行千里》《唱响中华》《拜见小师傅》《汉字风云会》《中华好故事》《传承者》《传承中国》《非凡匠心》……  據不完全统计,2017年国内各大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