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i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计算能力也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能力,计算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很多的数学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智力,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而小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做呢?现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点:
  G623.5
  一、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计算学习兴趣
  1.游戏激趣法
  小学生对于游戏十分感兴趣,再加上小学生天生好动,热衷于各种形式的游戏。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游戏,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会十分放松,教师将一些计算题穿插在游戏中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游戏还带有一定的竞争性质,小学生又是比较争强好胜的,做游戏的时候,他们就会很认真地对待计算题,这样对学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说,老师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几组,老师任意出题,想到答案的同学可以立即站起来回答,不用举手,直接抢答,回答对了就加一分,最后得分最多的小组获胜,获胜的小组会有奖品。 老师也可以是选几个同学站在讲台上,比如说有六个同学,这时候就按照顺序,每个同学报一个数字,假设这个同学报的数字是“1” ,那么这个同学就要蹲下身子,如果这个同学报的是“3”,则这个同学和站在他旁边的两名同学要一起蹲下身子,以此类推,之后再由这个同学旁边的同学继续报数,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对数字有更多的感悟。
  2.故事激趣法
  故事激趣法是数学教师常用的另一方法。小学生都爱听故事,尤其在应用题教学中学生对于那些故事性较强的应用题更加感兴趣。学生一旦产生兴趣后他们做题的正确率也会比较精准,老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给学生编造一些故事来激起学生的计算兴趣, 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来编一些故事让其他同学来计算,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也是很有帮助的。很多老师可能会不知道怎么给学生编故事,其实也很简单,老师可以将学生耳熟能详的那些故事改编一下,比如说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从前有一个很美丽的女孩,她是一个很善良、很美好的女孩,她的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的爸爸给她找了一个很恶毒的后妈,这个后妈趁她爸爸不在的时候,把她当成佣人,让她出去买菜做饭,有一天,她去街上买菜,她买了后妈最喜欢吃的土豆,买了3斤,一斤2元钱,她买了一只鸡花了20元,准备中午做土豆烧鸡,她买了一些青菜,花了5元,买了一些辣椒,花了10元,问,这个美丽的姑娘中午买菜花了多少钱?同时,老师还可以考察一下学生对一些故事中的数字的记忆力,比如说,老师可以问同学们,灰姑娘的后妈带来了几个女儿,白雪公主遇到了几个小矮人,美人鱼有几个姐姐,让学生回忆这些数字,回忆故事里面的数字可以考察学生的记忆力,也可以让学生对数字更敏感,老师也可以根据故事中的数字设计一些计算题。总之,学生对于故事是非常感兴趣的,教师应选择故事性较强的应用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断的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可见数学运算能力的重要性。 作为数学运算最重要能力之一的口算,学生掌握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基本的计算能力的形成。 凡是能用口算算出的数学题目尽量让学生用口算解题,让口算熟练化,这样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反应速度,又能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应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对一些数学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最终形成固化记忆,做到脱口而出,并且准确无误。同时,在口算训练经常化的基础上,要灵活设计一些多样的练习题型,并尊重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性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克服不良的心理因素
  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使其能够长期坚持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够坚持采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要求学生每天都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另外,可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可采取学生喜欢的趣味答题、计算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計算欲望,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不断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四、培养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关系着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有耐心,并坚持不懈进行努力,对学生一抓到底,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計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将计算能力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首先应激发学生计算学习的兴趣,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计算欲望,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并使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形成坚强的意志及良好的计算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裴玉环.生活化数学培养计算能力[J].教育,2014(25):35-36.
  [2]郭树青.怎样提高数学计算能力[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09):23-24.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的应用数字故事进行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不但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还能够进一步的突破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素养,希望本论文研究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字故事的应用能够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情景;素养;借鉴意义  G623.5  大体来讲,“数字故事”就是让学生在数学教学和学
摘要:要想实现思品课的有效课堂,就必须有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G623.5  思品有效课堂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课堂教學的有效教学时间,另一方面是指课堂教学的效果。其中有效教学时间是指课堂上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的时间,这种时间主要用于学生学习思品知识、提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内化道德素养等方面,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有效性。教学效果是指在单位时
期刊
期刊
摘要:一个国家的发展,一定要以教育为本。初中数学是一门比较难的抽象性学科,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要有较强的思维逻辑性。初中数学的教学一旦不能好的入门,会对以后的数学学习生涯造成困扰。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于单一化,教条化,忽略了激发初中学生在教学中主动提问的关键要素。当今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必定要改变传统观念,更要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这其中就包括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提问能力,通过学生的主动提问,不但可以
本文简要介绍作者新创立的生态地质学理论,并应用这一理论对大巴山区的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土壤圈和水圈的生态地质环境作综合评价.“,”Ecological geology is a new s
摘要:“部编本”语文新教材课后习题层次清晰、内容丰富,是“部编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利用这些课后习题,不仅能够指导学生自学,优化课堂,还能够培养学生能力。  关键词:新教材;指导自学;课堂教学;提高能力  G634.3  “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是教材编者针对课文自身特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思考探究,该部分内容主要围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而有效教学又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本文从有效的情景导入、突出问题为中心、有效的活动探究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G633.91  一、提高生物課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从有效的情景导入开始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物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新课的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