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由传统的市场经济体制向以知识经济为导向的体制发展,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技为核心,以人为主体,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争求也越来越强烈,人力资源的自主性、个性化及创新精神,是企业科学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知识经济环境中加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知识经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8-0039-01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进步和思维的创新带动企业全面步入以人力资本为导向的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创造财富和经济增长的源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掌握智力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反应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式下,要以人为本,转变观念,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做好人才的选用、开发和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环境因素分析
1.企业发展的知识化。企业是一种知识整合系统,也是创造、运用和传递知识这个战略资产的组织。知识化改变了衡量企业财富的标准和竞争规则,企业是否用有创新和开发知识的能力,成为推动企业提高生产率,提升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的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承载者、创造者,成为了决定企业市场价值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作用。
2.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目前,新技术、新工艺广泛运用在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各个方面,转体力劳动者为新型的“知识型”员工。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也更加广泛地在人力资源工作领域得到应用,在企业内部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使企业内外的研究、交流和沟通更加便捷,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观念,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宽松的工作环境,为企业管理、搜集和决策信息提供了便利,也为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更使企业认识到有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人”的重要性。
3.组织结构扁平化。知识化和网络化使组织机构扁平化逐渐演变成事实,网络化状分布的特点形成了跨部门、跨职能的团队,强调了员工的参与管理,发挥各自的专长,重新构造组织的边界,也取代了中层管理在上下级之间信息沟通的作用,使中间管理层得到精简,突出了知识工作者的知识和创新能力,使创造性的工作愈发重要,参与性管理的色彩更为浓厚,人才对弹性工作时间、自主工作权和工作生活质量的要求,以及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也更加强烈。
4.传统人事管理的局限性。在科学人才观的战略要求下,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理念的指导和先进技术的支撑,已不再适合人才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不能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体制和环境,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和潜能,会扼杀人才的积极性与活力,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创新
1.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应包括战略层面的全局把握及操作层面的科学管理。首先要清楚企业经营宗旨以及远景规划,即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企业?我们企业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是什么?我们的企业在整个行业、社会甚至全球的定位是什么?其次是要根据企业的长中短期发展目标,其次是与企业战略管理紧密结合,为实现企业预定的目标而有效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促进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状态;再次要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轴心,构建企业内部科学的管理结构体系,由过的被动式、经验式的人事管理,提升为科学化、专业化和技术化,其中,电子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eHR)的出现为人力资本管理手段的科学化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2.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变化中的市场需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应逐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从全球化的视角和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等角度来考虑和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稳定和培养公司原有人才,并吸引国外专家和国内优秀人才并重,使企业的人才智力资源和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企业应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企业需要的各种资源,并在东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把握消费者需求呈现出来的个性化和理性化趋势,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适时创新,使人力资源管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环境不断变化的要求。
3.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技能。管理者本身就是一种影响力和领导力,必需具备很高的素质和涵养。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必需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来应对市场上信息的瞬息万变及企业内部的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这就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企业要建立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精通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和企业经营管理,并有专业化的工作态度,能积极参与到管理变革的过程当中;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掌握扎实的管理理论,深入研究如绩效考核、薪酬、职业发展、组织管理与变革等各种现实问题,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开展工作;另外,还要精通企业经营管理业务,深入了解生产、营销、财务、竞争等多种企业经营问题,并能协助企业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还要具备发现、解决问题,协调关系、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帮助企业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做好组织机构的变革,使企业保持持久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4.树立人才理念、政策和学习氛围。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人才理念,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动力,调整人才政策,并合理配置人才,使员工能合理地得到能发挥其能力、学识和作用的岗们,人尽其才;在人力资源配置时,要从个人和群体发展的全局出发,均取其长、优势互补、老中青相结合。另外,企业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建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管理者不仅自身要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知识新技术,而且还要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培训,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做到“一培养、二使用、三引进”,建立企业自己的人才生产线,提升企业整体的文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小结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需要适应不确定性和变化迅速的市场和经济环境,构建基于知识的企业赢利模式,创新知识和人力资源管理,构筑人力资源体系、信息系统、学习机制、文化系统和创新机制,积极主动地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和发展环境,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
作者简介:杨红梅(1971-),资格证工商管理中级,参工时间:1992年。
关键词:知识经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8-0039-01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进步和思维的创新带动企业全面步入以人力资本为导向的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创造财富和经济增长的源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掌握智力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反应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式下,要以人为本,转变观念,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做好人才的选用、开发和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环境因素分析
1.企业发展的知识化。企业是一种知识整合系统,也是创造、运用和传递知识这个战略资产的组织。知识化改变了衡量企业财富的标准和竞争规则,企业是否用有创新和开发知识的能力,成为推动企业提高生产率,提升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的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承载者、创造者,成为了决定企业市场价值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作用。
2.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目前,新技术、新工艺广泛运用在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各个方面,转体力劳动者为新型的“知识型”员工。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也更加广泛地在人力资源工作领域得到应用,在企业内部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使企业内外的研究、交流和沟通更加便捷,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观念,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宽松的工作环境,为企业管理、搜集和决策信息提供了便利,也为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更使企业认识到有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人”的重要性。
3.组织结构扁平化。知识化和网络化使组织机构扁平化逐渐演变成事实,网络化状分布的特点形成了跨部门、跨职能的团队,强调了员工的参与管理,发挥各自的专长,重新构造组织的边界,也取代了中层管理在上下级之间信息沟通的作用,使中间管理层得到精简,突出了知识工作者的知识和创新能力,使创造性的工作愈发重要,参与性管理的色彩更为浓厚,人才对弹性工作时间、自主工作权和工作生活质量的要求,以及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也更加强烈。
4.传统人事管理的局限性。在科学人才观的战略要求下,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理念的指导和先进技术的支撑,已不再适合人才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不能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体制和环境,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和潜能,会扼杀人才的积极性与活力,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创新
1.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应包括战略层面的全局把握及操作层面的科学管理。首先要清楚企业经营宗旨以及远景规划,即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企业?我们企业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是什么?我们的企业在整个行业、社会甚至全球的定位是什么?其次是要根据企业的长中短期发展目标,其次是与企业战略管理紧密结合,为实现企业预定的目标而有效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促进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状态;再次要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轴心,构建企业内部科学的管理结构体系,由过的被动式、经验式的人事管理,提升为科学化、专业化和技术化,其中,电子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eHR)的出现为人力资本管理手段的科学化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2.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变化中的市场需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应逐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从全球化的视角和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等角度来考虑和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稳定和培养公司原有人才,并吸引国外专家和国内优秀人才并重,使企业的人才智力资源和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企业应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企业需要的各种资源,并在东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把握消费者需求呈现出来的个性化和理性化趋势,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适时创新,使人力资源管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环境不断变化的要求。
3.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技能。管理者本身就是一种影响力和领导力,必需具备很高的素质和涵养。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必需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来应对市场上信息的瞬息万变及企业内部的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这就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企业要建立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精通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和企业经营管理,并有专业化的工作态度,能积极参与到管理变革的过程当中;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掌握扎实的管理理论,深入研究如绩效考核、薪酬、职业发展、组织管理与变革等各种现实问题,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开展工作;另外,还要精通企业经营管理业务,深入了解生产、营销、财务、竞争等多种企业经营问题,并能协助企业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还要具备发现、解决问题,协调关系、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帮助企业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做好组织机构的变革,使企业保持持久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4.树立人才理念、政策和学习氛围。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人才理念,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动力,调整人才政策,并合理配置人才,使员工能合理地得到能发挥其能力、学识和作用的岗们,人尽其才;在人力资源配置时,要从个人和群体发展的全局出发,均取其长、优势互补、老中青相结合。另外,企业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建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管理者不仅自身要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知识新技术,而且还要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培训,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做到“一培养、二使用、三引进”,建立企业自己的人才生产线,提升企业整体的文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小结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需要适应不确定性和变化迅速的市场和经济环境,构建基于知识的企业赢利模式,创新知识和人力资源管理,构筑人力资源体系、信息系统、学习机制、文化系统和创新机制,积极主动地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和发展环境,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
作者简介:杨红梅(1971-),资格证工商管理中级,参工时间: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