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退素D1对荷结肠癌裸鼠体重、血液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对肿瘤的作用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n80516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消退素D1(RvD1)对荷结肠癌裸鼠体重、血液主要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对肿瘤的作用。

方法

将6~8周龄体重18~20 g的裸小鼠分为RvD1+肿瘤接种组、生理盐水+肿瘤接种组、空白对照组(n=6)。SW480结肠癌细胞接种后1周进行RvD1及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1w后采血并切取全部肿瘤组织,检测血液内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检测肿瘤的大小、总重量及肿瘤内凋亡、坏死和活性细胞的比率。每2 d记录大鼠的体重。

结果

实验周期内动物的体重分别为:空白对照组(26.9±4.2) g,生理盐水组(22.7±2.6) g,RvD1干预组(22.7±2.1) g。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接种肿瘤的两组在皮下种植肿瘤后6~7 d小鼠体重开始下降,至实验终点时最明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RvD1干预后的小鼠体重下降趋势得到改善,在9~14 d期间最为明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生理盐水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而RvD1干预1w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下降,除白细胞介素(IL)-10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接种肿瘤的裸鼠均在皮下形成实体瘤,肿瘤大小(14.3±1.2) mm,平均肿瘤重量(0.24±0.03) g;使用RvD1干预后,肿瘤体积缩小为(9.4±0.9) mm,重量明显减轻为(0.17±0.02) g,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生理盐水组和RvD1干预组的肿瘤组织内凋亡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8.9±3.4)%比(45.3±4.9%),坏死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9.7±7.5)%比(17.1±1.4%),活性细胞比例为(51.4±8.2)%比(37.6±5.3%)。比较生理盐水组,RvD1干预后肿瘤组织内,凋亡细胞的比例明显上升(P=0.001),坏死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02),活性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06)。

结论

与生理盐水比较,RvD1能通过抑制荷结肠癌裸鼠体内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提高肿瘤组织内凋亡细胞,降低坏死细胞比例,使活性肿瘤细胞比例下降,减小平均肿瘤体积和重量,并使动物的体重下降趋势得到改善。

其他文献
期刊
单克隆抗体由于其靶向性强、副作用小等特点,在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是由于只能针对单一明确的靶点,在临床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以同时结合两个相同或者不同抗原上的不同表位的双特异性抗体在治疗肿瘤及自身免疫病等领域具有潜在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不同结构形式的双特异性抗体进入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此文对国内外多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重组双特异性抗体结构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
目的研制HCV抗原/抗体(HCV antigen/antibody, HCV-Ag/Ab)联合检测试剂,并对其性能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制备2种HCV多表位嵌合抗原和2株抗HCV核心抗原(HCV core antigen,HCV-cAg)单克隆抗体(单抗),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后,制成HCV双抗原夹心与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试剂。用HCV-Ag/Ab联合试剂对903份血液样品进行
期刊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与年龄、遗传、饮食、环境和性激素多个因素有关。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等技术手段的成熟,人们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侵袭及由激素依赖性向去势抵抗进展的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者近年对前列腺癌基础研究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的详述。近半年有许多前列腺癌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发表,本文就此进行总结和探讨,为前列腺癌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策略。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损伤后大鼠脊髓中脑衰反应调节蛋白2(CRMP2)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构建臂丛撕脱伤大鼠模型,收集损伤后1、3、7、10 d大鼠脊髓标本,使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RMP2的表达变化及磷酸化水平。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RMP2在脊髓中的空间表达。在体外培养的神经元中观察调控CRMP2表达对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结果在臂丛撕脱伤后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RPL41对肾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过程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26例肾癌组织及3种肾癌细胞株(786-0、769-P、ACHN)中lncRNA RPL41的表达。通过慢病毒筛选稳转株后,噻唑蓝(MTT)实验、Transwell检测lncRNA RPL41对肾癌细胞的潜在生物功能影响。结果lncRNA RPL41在26例肾癌组织中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Sch B)对人尤文肉瘤细胞株A673的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机制及其相关信号通路表达。方法体外培养人尤文肉瘤细胞株A673,采用噻唑蓝(MTT)法研究不同浓度(0、10、20、50、100 μmol/L)Sch B对尤文肉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采用集落形成实验观察其(0、5、10、15μmol/L)浓度的Sch B对尤文肉瘤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治疗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安全性、可行性、临床疗效及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胃饥饿素(Ghrelin)水平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26例肥胖症合并T2DM患者均由同一手术团队施行3D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减重降糖效果及Ghrelin和GLP-1的变化。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后均无吻合口漏
目的探讨长效抗菌材料洁悠神(JUC)预防肱骨远端骨折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后针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160例肱骨远端骨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0名患儿。所有患儿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后分别采用JUC或安慰剂喷洒克氏针针尾。无菌敷料包扎后行屈肘位石膏固定。术后4~6周拆除石膏,比较两组患儿针道感染率。结果JUC组克氏针针道感染率为1.25%,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安慰剂组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