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的启蒙反思--以卢梭的自然教育为视角

来源 :幼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蒙性是早期儿童教育的应有特征。幼小衔接教育中对启蒙的理解存在歧义。卢梭的自然教育主张教育应遵循自然的法则。他的儿童教育思想以反启蒙、反理性的面目出现。而反观自然教育理念,这种肯定人的感性,即对理性睡眠期的呵护,恰恰彰显了启蒙教育的真正内核。以知识学习为导向的启蒙教育理念成为当下幼小衔接教育的主流模式,“启蒙”被知识学习所替代,被打上了工具理性学习的烙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可以成为我们反思幼小衔接问题的思想资源。
其他文献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日趋显现,然而受疫情影响国内消费市场萎缩不振,短期财政刺激行为只是一时之策,创新与发展消费金融才是长久之道。针对后疫情时代居民消费特点的深刻转变以及国内消费金融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文章在系统分析东北三省2010-2019年消费金融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拓宽消费贷款渠道、丰富消费金融场景、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三条路径,实现“增加区域消费金融产品供给、提升区域短期消费贷款占比、统筹协调发展区域消费金融”的最终目的。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日战争的进展成为西方媒体重要的新闻来源。南京是中国国民政府的首都,更是关注的重点。为了报道日军对南京的占领,美联社、路透社、《纽约时报》《芝加哥每日新闻》等西方媒体的记者留了下来,南京沦陷几天之后才离开。留在南京的十多个美籍人士也将他们的日记和书信传递出去。因此,英美国报刊有许多南京大屠杀的报道。笔者从中挑选了美国《文学文摘》(Literary Digest)、美国《视野》(Ken)、英国《曼彻斯特卫报》(the Manchester Guardian)刊载的“南京沦陷”(1937年1
当下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但多数实践案例千篇一律,徒有其表,不具新意。本文从文化创意的视角,以内丘县28个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为例,在分析村庄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关注自然生态审美、增强园林文化创意、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规划策略,对当下美丽乡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前不久,浙江金华武义拿了两块“沉甸甸的牌子”,一个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授予武义县“中国有机茶产业发展示范县”;一个是武义被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与生态气象学委员会授予“武阳春雨茶·中国气候生态优品”。武义在发展有机茶生产,开拓有机茶市场,促进有机茶消费的道路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摘 要  作为提升德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效载体,多媒体资源在辅助德育教学的实践中存在随意性使用、简单化处理、使用泛化与过度依赖的误区。提升多媒体资源在德育教学中的使用效果,必须加强对多媒体资源的“深加工”与“再创造”。教师要深入研究多媒体辅助德育教学的特点,凸显多媒体资源使用的針对性和计划性;创新多媒体资源辅助德育教学的形式,充分彰显学生与多媒体资源之间的交互性;深化多媒体资源辅助德育教学的专项研究,
普洱市属于西南边陲欠发达地区,大部分农村生产生活较为落后,因此实行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和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特殊性。本文以南屏镇曼连村丁家箐小组规划为例,结合普洱市特殊的地域环境和民风民俗,将城市文化底蕴和特色建设融入其中,通过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从各家各户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农户的建筑、环境、设施等现状,进行符合农户实际的分类指导改造,完善建设各项基础设施;个体上因地因人而异,在整体上做到协调一致,有效推动当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步伐。
社会建设是直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并于党的十七大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相并列而作出的整体谋划,既涵盖了以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健康、养老和社会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民生,同时也包括以维护社会秩序为重点的社会治理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推进社会建设,在增进民生福祉和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力推进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
当今不少思政教育者与现代信息技术同步成长、发展,在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思政课教学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需要指出的是,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持续学习、掌握新技术是思政教育者的必备素养;另一方面,必须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给思政教育带来的“双刃剑”效应。输入信息的增加,使当今青少年更加见多识广,然而网上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又增加了青少年辨真伪、取精华、去糟粕的难度;以虚拟空间为基础发展起
学校是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的场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以下简称“二十八中”)在四十二年的峥嵘岁月中,以坚定的信念和勇毅的担当,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昂扬的拼搏精神,谱写了璀璨的教育华章。二十八中的教育理念是既做好当下教育,又规划未来教育,为国家培养懂规矩、守秩序、有教养的合格公民,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拥有中国灵魂的优秀人才,培养有责任、能担当、大格局的卓越人物。二十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