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辐射生物剂量学是放射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辐射生物剂量研究取得一些新进展,为研发新一代剂量计奠定技术基础。以染色体畸变分析为代表的细胞遗传学方法作为辐射生物剂量估算的金标准方法,正向自动化、网络化分析发展,相关技术已通过国际和国家性的辐射生物剂量实验室网络辐射扩散。γ-H2AX作为DNA损伤的标志性分子,用于放射损伤剂量估算的研究进展较快,其作为放射损伤分子标志物逐步获得国内外的广泛共识。在
【机 构】
:
100850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科技部,100850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100850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辐射生物剂量学是放射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辐射生物剂量研究取得一些新进展,为研发新一代剂量计奠定技术基础。以染色体畸变分析为代表的细胞遗传学方法作为辐射生物剂量估算的金标准方法,正向自动化、网络化分析发展,相关技术已通过国际和国家性的辐射生物剂量实验室网络辐射扩散。γ-H2AX作为DNA损伤的标志性分子,用于放射损伤剂量估算的研究进展较快,其作为放射损伤分子标志物逐步获得国内外的广泛共识。在蛋白分子和表达基因的基础上,代谢物和miRNA作为放射损伤标志物的研究有进一步的新进展。组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利用多分子表达谱评估受照剂量的研究,亦已取得突破。本文从现有辐射生物剂量计的技术特点、国内外的主要发展趋势和今后发展方向展望等3个方面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复合技术处理髂股动脉复合病变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复合技术处理16例髂股动脉复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国际通用标准评价髂股复合病变的患肢中期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和血流动力学成功率均达到100%,围术期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静息下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42±0.15上升到术后的0.85±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随着人群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介入治疗已逐渐取代传统外科手术,成为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治疗方式。抗凝是外周动脉介入治疗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环节,肝素以其抗凝起效快、价格低廉等优点成为当今外周动脉介入治疗中主要的抗凝剂,但也存在必须依赖于抗凝血酶Ⅲ、易出血、抗凝效应不可预测、可引起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等缺点。比伐卢定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直接凝血酶抑制
目的比较颈动脉狭窄性脑卒中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不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率患者术前颈动脉超声各指标的差异性,探讨术前预测CAS疗效的超声指标。方法对57例行颅外段CAS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按手术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率分为显效组、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患者术前3日内颈动脉超声形态学、血流动力学、超声-生理学等方面指标的差异性。结果三组患者比较,术前超声检查不稳定斑块积分比、斑块最大偏心比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PVES)是青壮年下肢动脉缺血的一个重要病因,尽管其发病率不高,但诊断率低、误诊率高。近年来对这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较好的认知及提高,本文从PVES的病因、病理基础、分型、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介绍了PVES的新进展,以期指导临床工作。
目的寻找食管癌放射抗拒关键分子及通路,从分子水平揭示食管癌放射抗拒发生机制。方法从基因芯片公共数据库GEO中下载食管癌放射抗拒相关芯片数据(GSE61772,GSE61620);进一步运用GEO2R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利用DAVID、String等分析软件对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RT-PCR技术检测差异基因在不同放射敏感性细胞中表达差异。结果两组芯片数据中共筛选出49个差异基因,这些基因参与生
目的系统评估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我国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自1996—2017年来国内外正式刊物上发表的有关文献,严格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终纳入15篇,共计6 332人。分析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中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和促甲状腺素(TSH)水平。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T3水平的
目的探讨共面模板(co-planar template, CPT)辅助CT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脊柱转移瘤质量控制与近期疗效。方法12例原发肿瘤经病理学明确诊断,影像学改变符合脊柱转移瘤特征,患者共有16个病灶。处方剂量(prescribed dose, PD)80 Gy,粒子活度(1.48×107~2.59×107)Bq(0.4~0.7 mCi),CPT辅助CT引导下将植入针按术前计
目的回顾性分析基于磁共振(MRI)指导靶区勾画的高级别胶质瘤术后行调强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放疗科2010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11例高级别胶质瘤术后患者。通过MRI-CT融合技术,在手术前、术后(<72 h)及放疗前,MRI指导下勾画靶区,行调强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用K-M法计算生存率,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进行单
放射性粒子植入作为早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在美国已广泛开展。美国近距离治疗协会及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有明确的指南来加以规范,但是仍有部分医院不能按照指南要求植入粒子,导致部分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本文调研了美国放射性粒子植入相关医疗事件,对美国2002年以来发生的粒子植入医疗事件进行了梳理,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我国粒子植入从业人员提供参考,以防类似事件发生,保障粒子植入术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