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人的佛教文化阐释:以克立巴莫《四朝代》为例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以克立巴莫历史小说《四朝代》为例,围绕佛教文化,对《四朝代》的主题内容、人物形象、《四朝代》中体现的佛教仪式和节日以及佛教文化所倡导的顿悟观、业报观在小说中的作用进行阐释。
  关键词:《四朝代》;佛教;顿悟观;业报观
  一、引言
  克立巴莫亲王是泰国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政治家、诗人,也曾担任泰国总理,带领泰国使团与中国建立了“乒乓外交”。克立巴莫亲王一生写作了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品,比如长篇小说《红竹》、《殊途同归》、《封建洋人》等等,极具批判精神。但是其中最为著名的历史小说当《四朝代》莫数。克立巴莫通过了主人公珀怡的眼睛,看尽了当时封建家庭的荣辱、皇权的没落以及泰国社会的变迁。通过描述主要人物的不同生活遭遇,强调了佛教的轮回观、顿悟观、业报观。
  (一)《四朝代》的背景
  故事发生在五世王到八世王四个朝代期间(1868年-1946年),这期间泰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从五世王到八世王这一阶段是新旧社会交替的时间段,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交锋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泰国的民众们仍然对这些变化懵懂不知,对世道的变化产生疑惑和无力感。人们依靠作为精神支柱的佛教,利用佛教慰藉自己。
  (二)人物经历简介
  珀怡是贯穿《四朝代》故事中四个朝代的主要人物,珀怡是披耶[ 泰国的官爵,从高到低为昭披耶、披耶、帕、銮、坤。]皮皮特的第三个女儿,为庶出的女儿。珀怡十岁时被母亲送到宫里做王妃的侍女,接受宫廷教育,成长为一个传统的泰国淑女,19岁时听从父亲和王妃的命令,嫁给了御前侍卫伯雷成为了一个贵族妇女。珀怡遵循泰国封建传统,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与丈夫相敬如宾。后经历朝代更替、大儿子入狱、丈夫和小儿子先后离世的打击,她也撒手人寰。
  与珀怡从小在王宫侍奉王妃的还有巧娥,巧娥是一个勇敢活泼、不局限于封建传统的人物。但是她也逃不开时代的局限,最后终老在荒凉的宫中。
  珀怡与伯雷一共有四个儿女,在《四朝代》后半部分登场。大儿子奥恩非珀怡亲生,而是伯雷的私生子。奥恩从小在军事学校学习,有从军报国的梦想,长大成为一位在外府服役的军官。泰国发生军事政变后,奥恩曾参加保皇复辟运动,失败被抓后流放到南部的荒岛,被释放后削发为僧。
  达案和奥德是珀怡与伯雷的二儿子和三儿子。两人年幼时被送到国外留学,接受新潮流新思想。达案思想激进,崇尚婚姻自由,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与法国女人露西结婚,回国后又积极参与推翻泰国的封建君主制。奥德思想上较为矛盾,他一方面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另一方面又维护旧体制。同时他较为依恋母亲,不愿工作,因此与家里兄妹产生矛盾。最终远赴南部从事煤矿工作,不幸患上疟疾身亡。
  芭佩是新旧时代接替的女性,追求婚姻自由,放棄王子西提叻的追求,转而选择达案帮介绍的余威。余威地位、长相都不错,只是自私自利。珀怡病重时,仍挟药要价。
  (三)《四朝代》的主题
  国内外学者对《四朝代》的主题众说纷纭,比如李建(1996)从主观性、客观性、时代性等三个方面分析,认为《四朝代》应归于歌颂封建制度的范畴。而谦光(1980)反而认为《四朝代》应归于反封建制度,歌颂新时代的范畴。
  无论主题如何,书中对佛教的颂扬始终存在。无论从书中展示的佛教仪式,还是佛教节日,都透露出佛教观念。
  二、《四朝代》中的佛教文化体现
  佛教是泰国的国教,全国大部分人口都信奉佛教,佛教与泰人生活息息相关。《四朝代》中也对佛教相关节日或者仪式有或详或略的描述。例如,珀怡和巧娥到了行蓄发礼的年纪,巧娥父母请了一众和尚来家里念经。谦光译版是这样描述的:“过了一会儿,就听到外廊上鼓乐齐鸣,说明诵经的法师已经来到,正登上屋梯。这时,巧娥和珀怡便被簇拥着去听经”
  泰国蓄发礼古已有之,女孩一般11岁,男孩一般13-15岁行蓄发礼。正如书中描述的那样,蓄发礼仪式共分为两天进行。第一天下午,僧侣诵经祈祷,然后拿圣线栓在孩子的头上。诵经结束后才脱下圣线,开始敲锣打鼓。第二天早上,需要行蓄发礼的孩子身穿白衣,脑顶髻(古时泰国孩子在行蓄发礼之前都要留脑顶髻)分为三束,僧侣拿圣线、戒指和芒果叶束在发尾上。吉时一到,僧侣便开始向孩子的头上撒圣水,然后用剪刀稍微减掉第一束头发,随后父母亲戚紧接着向孩子撒圣水,剪头发。仪式结束后意味着孩子可以开始蓄发,不必再剃脑顶髻;也意味着孩子开始成熟,成长为青少年。僧侣在整个蓄发礼仪式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泰人认为僧侣可以给他们的孩子带来健康和幸福。
  泰国少男少女成年后要面对的第一件人生大事莫过于自己的婚礼,而婚礼也与僧侣紧密相连,珀怡与伯雷的婚礼也是如此。“坤赛让珀怡和伴娘就坐在房间里等着听经,昭坤穿过这个房间,进了外间的堂屋。过了一会儿,珀怡就听到堂屋里想起法师的诵经声。”“法师有节奏的诵经声,使珀怡的不安心理减轻了许多。”“法师念了一经又一经,当她渐渐入静时,身旁的人都俯伏叩拜,这表明诵经已经完毕。”僧侣在新任婚礼上诵经是为了给新人积福,远离疾病和痛苦。随后新娘和新人一起斋僧,斋僧的方式很独特。新娘或者新郎一起握着勺子给僧人布施,据说如果哪一方的手放在另一方握着勺子的上面,就意味着那一方可以掌控家里的主权,不受欺负。所以巧娥督促珀怡说:“珀怡可注意啊,抓勺柄时一定抓上头,以后就不会受他欺负。”泰人还相信,新人一起斋僧做功德,下辈子也一定能再成为夫妻。
  人生在世最后一件与佛教相关联的事情就是丧礼。《四朝代》在描写伯雷坠马身亡后,珀怡请僧侣来家里诵经超度伯雷。“此时天色已晚,珀怡还一直坐在堂屋里,前面不远的地方停着坤伯雷的灵柩,法师正在诵念阿毗达磨经。”僧侣在葬礼上诵念阿毗达磨经的目的在于显示生命的真谛,佛家认为,生命由两部分构成,有形和无形。有形指身体,由土、水、风、火四样元素组成。而无形指精神或者灵魂。如果人死前能参透生命的真谛,必定能像佛祖那样涅槃。由于伯雷是华人,伯雷的亲戚们也请来中国道士诵经达旦,大做功德。伯雷被火化后,其骨灰也被停放在佛堂里。   泰国的佛教倡导宽容,对本地的原始宗教或者其他宗教也保持开放的态度。因此在泰人的日常生活中能看到佛教文化和其他宗教文化的融合。当珀怡生下第一个儿子不久,家里就为他举办了一个驱鬼仪式。泰人认为,当孩子还在孕妇肚子里的时候,就有专门的守护神守护和陪伴他。生下来之后,守护神因为不舍孩子而来逗弄孩子,让他笑、哭或者受惊,甚至要和母亲争夺孩子。因此孩子生下的第三天,就要把孩子放在摇篮中摇荡,一遍摇一遍问答:“三天鬼孩子,四天人孩子。谁的孩子谁领去,我的孩我的孩。”举行这一仪式的目的在于向婴儿的守护神宣示,该婴儿已经正式成为人间的孩子,守护神无权带走。这一风俗习惯流传至今,成为泰国不同地区的传统。很多寺庙的墙壁上都绘有这一经典仪式的场面,甚为有趣。
  《四朝代》一书关于佛教文化的渗透从很多细节可以看出,其中最为明显的莫过于珀怡大儿子达奥恩的出家。在文章的后部分,作者着重描写了达奥恩出家的场景。二战结束后的泰国物资贫乏,物价上升,做功德也成为了一件难事。但是珀怡一心向佛,不在意钱财问题,为达奥恩出家准备了不少东西,比如袈裟、钵等等佛家用品。达奥恩削发为僧之时,珀怡心生安慰。她一生看到不同的男人穿不同的着装,但是只有达奥恩的袈裟最为光彩明亮,像是浊浊人世间唯一的光。
  泰人的一生与佛结缘,不只是在重要节日和人生重要大事才需求神拜佛,闲来无事,他们也喜欢去寺庙里烧香拜佛或是买小鸟小鱼放生。他们坚信,好人有好报。如做坏事,死后定会下地狱,来世轮回可能生为畜生。
  三、佛教文化在《四朝代》中的特点和作用
  (一)佛教文化的特点
  1、泰国佛教具有宽容性
  泰国是一个宽容的国度,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以及泰国本土信仰在泰国和谐融合相处,没有纷争。在泰国,经常能见到在佛寺里供奉梵天、毗湿奴和湿婆等印度教神像,前来祈福的信徒既拜佛像也拜其他宗教的神像。这主要源于泰国各个宗教之间的相互接受和融合。
  泰国佛教文化的宽容性在《四朝代》中也能发现一二。当珀怡刚刚嫁给伯雷之时,伯雷就曾带珀怡到供奉列祖列先的佛室祭拜祖先。祖先崇拜是当时泰国华人的一种精神信仰,代代相传。而当伯雷不幸坠马身亡,珀怡和她的的孩子们也邀请了许多和尚和道士为伯雷超度,为死去的伯雷烧了很多纸钱。和尚和道士同为伯雷念经超度的场景并不奇怪,反而反映出亲人对逝者的的尊重和思念。
  2、泰国佛教对泰人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重大
  泰国的僧侣或者佛教徒见面时行合十礼,泰国民众见面或者告别、表示感谢或者抱歉时也行合十礼。行合十礼可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表现自己的礼貌。虽然书中没有关于合十礼的详细描写,但是很多场面都涉及到。根据所见对象的地位,行的合十礼也不同。拜僧侣时,適度弯腰,拇指贴眉,食指贴额;拜父母时,适度弯腰,拇指贴鼻,食指贴眉;拜老师时,适度弯腰,拇指贴唇,食指贴鼻;拜大人时,适度低头,拇指贴下巴,食指贴鼻;拜朋友时,双手合十贴胸口,食指尖贴鼻。拜皇家贵族时,比如国王皇后,必须匍匐跪在地上,头低着,双眼不能与他们平视。
  由于珀怡在嫁做人妇之前一直生活在宫中,服侍妃子。因此,她对宫廷礼仪十分熟悉,特别是对国王和妃子行礼的礼仪。因为对国王和妃子怀有敬畏的心,所以在行礼的时候,珀怡经常低垂着头部,盯着地面,不敢与他们对视。
  此外,泰国有不少节日都来自于佛教。例如前面提及的蓄发礼,还有水灯节、礼佛节、浴佛节等等。这些节日来临之时,泰国人都会精心准备。珀怡和巧娥小时候特别喜欢水灯节,水灯节到来之时,大家都欢欣鼓舞,放水灯、放烟花。
  3、泰国佛教倡顿悟观和轮回观
  在故事的后部分,奥恩削发为僧,穿上了白袍。珀怡看着达奥恩,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她越看越觉得着白的达奥恩有几分佛像,正适合出家修行。 珀怡之所以如此喜悦,是因为信佛的泰国人相信,家中如有儿子出家修行,就是对父母尽孝心的最大表现,父母死后可以穿着袈裟升入天堂。在面对日军侵占炮轰泰国、儿子奥德不幸去世以及八世王驾崩等一系列打击后,珀怡也心力交瘁,撒手人寰。奥恩出家是对珀怡最大的心理安慰,也使得珀怡对现实的无奈感和失望缓和下来,达到顿悟。
  佛教除了倡导“顿悟”之外,也倡导“轮回”。信佛的泰人相信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此生之所以命运多舛或者生活贫困,都是因为上辈子做了错事或者造了孽。此生若是好好行善,多做功德,下辈子便可以一生富足、幸福无忧。因此,就像珀怡的姐姐翠依所说的那样,穷人比富人更想做功德,因为穷人这辈子受了太多苦,受了太多罪,希望通过多做功德洗清罪孽,来世轮回到好人家里。
  书中人物经常挂在口中的话语就是,罪孽啊。他们觉得今生所遭遇的不好的事情都是上辈子的业报带来的,应该默默忍受承担。种善因必有善果,种恶因必有恶果。因此,这辈子应该心存善念,多做善事,牢记十诫。不杀生不喝酒不撒谎等行为是定位一个好人的基本条件。颇魄成年以后经常喝酒使得珀怡和翠依不满,劝他戒酒,成家立业。
  (二)佛教文化在《四朝代》中的特点和作用
  1、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在珀怡的人生中,她经历了许多痛苦,也曾有过幸福。每一次极致的痛苦和快乐都成为故事的转折,推动小说的发展。其中,佛教文化也渗透在每一个情节当中,塑造人物性格,形成矛盾或是解决矛盾。
  珀怡从小远离父母在宫里服侍王妃,心中时常充满了寄人篱下的悲伤感。当年满11岁出宫举办蓄发礼时,她也仍觉得自己身世可怜,没有父母兄弟姐妹陪伴在身边。然而,当僧侣为珀怡和巧娥诵经的时候,他的父亲皮皮特和哥哥颇魄却不期而至。此时的诵经声对于珀怡来说就像福音。珀怡不再感到自己缺亲少友,也不再是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在珀怡年幼的心里,她以为日子会这样平淡但幸福,但接踵而来的消息却让她难以承受。回到宫里的时候,坤赛把她母亲难产的消息告诉了珀怡。珀怡伤心欲绝,觉得自己完全变成了大人,从此抛弃了孩子的心理。[克立巴莫, 谦光等. 四朝代[M]. 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2.第47页]   从与父亲相逢的喜悦中转而陷入母亲去世的痛苦中,佛家文化在前者的作用当中展现了泰国的传统习俗以及充实了故事情节。而佛教倡导人们忍耐顺从,也使得珀怡对发生的事情采取忍耐和平静的态度,继续生活下去。
  2、暗示人物宿命
  珀怡四个孩子还小时,曾经请算命先生给他们算过命。算命先生说奥恩长大后会经历牢狱之灾,而达安将大富大贵,却和兄弟不和。至于奥德,有吃有穿但是寿命不长。这三人的命运和算命先生说的所差无几,奥恩长大后成为忠君爱国的军人,政变后参加复辟保皇运动,失败后锒铛入狱,出狱后为了报答父母恩情削发为僧。在泰国,能成为和尚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
  奥德一生没有什么大作为,而且寿命短暂。但是他孝顺父母,事事考虑母亲珀怡的感受。奥德性格矛盾,他能看透世事却不敢作为。所以,死亡对于他也是一种解脱。
  达安性格激进,参与了1932年政变,并参与推翻了泰国的封建君主制度,与兄弟不和,与法国的妻子也因渐渐缺少共同话题而离婚。
  芭佩不听珀怡的劝导,执意与余威结婚,被余威利用,探听家里的财产。余威自私自利,在珀怡病重时仍然以高价卖药给珀怡。芭佩婚姻不幸福,甚至有可能随时离婚。
  从四兄妹的结局来看,体现了佛教的业报观。业报观的核心是,忠于国家孝顺父母。奥恩和奥德是好人,所以得好报。而达安和芭佩不听父母之言,与泰国传统文化相违背,因而落得不好的下场。也正是因为他们信奉佛教,相信因果,因此对发生在自己身上或是亲人身上的所有遭遇都能用佛教用语所说的“业”来解释。
  四、结语
  《四朝代》是一部歌颂泰国王室,反映近代泰国社会变迁的历史小说。克立巴莫通过描写珀怡的一生以及她家庭的命运,投射出泰国社会的变化。其中,佛教在社会变迁过程中抚慰了人们的心灵。可以说,佛教与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生老病死无一不与佛教文化相联系。《四朝代》一书中所体现的佛教文化是宽容的,对泰人有着多方位的影响。佛教观念深深印刻在人们的心理,处处体现了佛教轮回、顿悟、业报的观念。作者利用佛教文化的深刻影响,折射出主人公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朝代》是一部反映了泰国四朝代的历史小说,只有透过佛教这一无形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了解《四朝代》,才能理解书中人物的一颦一笑一言一動。
  参考文献
  [1]孙广勇.泰国佛教的起源及其现状[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03):79-82.
  [2]姜立刚.略论泰国佛教教育与世俗教育关系的演变[J].红河学院学报,2013,11(05):110-113.
  [3]高源.佛教文化对泰国教育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85-88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实训教学作为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在高校中逐步推开。现有高校法学专业实训课程设置和实施中存在一定的局限,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和高校法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与要求。在明确法学实践教育目标的前提下,本文认为应当构建科学法学实训教学体系,打造信息化法学实训教学平台,完善法学实训教学实施方法,改进法学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法学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从而实现高校法学实训教学改革
期刊
摘要:《学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一篇,“礼”在我国古代指道德规范和典章制度,包括礼仪。那么《礼记》中的《学记》就是专门介绍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规章制度。  关键词:学记;教学要素;教育  在《学记》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古代关于教育教学的相关内容,在各个教学要素中,虽然没有分门别类的阐述,但是均有涉及。我国的教育思想缺乏自己的系统性,需要从本质认定我国教育的来源与教育的根。  一、关于
期刊
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院校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单招入校的学生越来越多, 从当前的职业高校发展情况来看, 虽然取得不少成绩, 但仍有很多问题。本文就大部分单招学生特点及管理方法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 单招考试; 现状; 考生来源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是国家授权给予高职院校自主组织考试选拔的一种录取方式。普通考生参加的“单招”,都是专科高职层次,毕业之后颁发的毕业都是全日制大专
期刊
摘要: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心理健康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此,本文重点论述了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同时学生面对的竞争环境也日趋激烈,心理上承受着巨大压力,加之很多学生都是家中唯一的子女,心理承受能力相对偏差,学生普遍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教
期刊
摘要:保育工作是幼儿园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同于幼儿教师的工作,保育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直接关系着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保育教师需要严格的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的开展各项工作,并与时俱进的提升自身的专业化能力,从而提高保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使幼儿健康、快乐、安全的全面成长。基于此,本文就幼儿园保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策略进行探讨,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希望能有效的提升保育教师的职业素质。
期刊
摘要:由于语文教学内容具有强烈的工具和人文特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讲解时,不但要加强对多种教学工具的课堂应用,以此来帮助同学们丰富自身的狭隘视野,还需利用课文的重要情感色彩,来帮助他们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对自身学习态度的正确转变,从而使其逐渐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趋向知识与素养的综合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一年级;德育渗透;三步曲  引言: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
期刊
摘要:中职学校需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技术型、专业型人才。在电工电子学科中,既拥有非常多的理论知识,还包括一些实践内容,只有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理论知识的同时,实现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  要想实现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就需要教师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对理
期刊
摘要:声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需深入分析声乐教学体系,并加强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从而全面提升我国高校声乐教学质量。对此,本文将从高校声乐教学问题出发,探讨相关教学要点及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育;声乐教学;教学问题;教学措施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艺术教育也愈发受到社会关注,声乐作为艺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与我国艺术发展水平具有紧密联系。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加强学生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而且对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经过多年的努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应不断完善和推广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
期刊
摘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五年级英语要达到二级。二级目标更加强调了小学生用所学语言交流信息,表达自己思想的技能。而对话教学,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教学环节。  在农村小学,普遍存在学生内向、胆小、不会主动学习等各种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对话教学,构建以学生为核心,多边多向的互动交流机制,以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