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度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对血管调控因子水平的影响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s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 急性白血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8例.每组均予以常规化疗方案标准剂量化疗,试验组同时口服沙利度胺100 mg/d.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分别采集外周血,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VEGF、VEGFR、bFGF含量.以15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9%(16/18)和77.8%(1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3,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浆VEGF水平分别为(389.78±249.94)和(318.54±125.78)pg/ml,高于健康组的(132.91±26.66)pg/ml(t=3.141、3.024,均P<0.01);治疗后分别为(211.74±36.72)和(288.02±31.77)pg/ml,高于健康组(t=2.413、2.324,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4,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3,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浆VEGFR水平分别为(2490.75±1695.9)和(2322.78±1105.87)pg/ml,高于健康组的(1134.98±378.45)pg/ml(t=2.914、2.783,均P<0.01);治疗后分别为(1359.71±390.24)和(1753.89±337.04)pg/ml,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2、2.447,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6,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6,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浆bFGF水平分别为(2.43±0.27)和(2.4l±0.33)ng/ml,高于健康组的(1.83±0.44)ng/ml(t=4.982、4.171,均P<0.05);治疗后分别为(2.09±0.17)和(2.11±0.31)ng/ml,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l、2.773,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3、1.282,均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缓解率,有可能成为一种通过抗血管新生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及浸润的有效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骨转移癌全身骨显像的特点 ,提高核素骨显像的诊断水平。方法  63 8例恶性肿瘤患者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并分析。结果 ①恶性肿瘤患者中有 67.9%发现骨转移 ,病
目的 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MTAP、CDKN2A和CDKN2B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40例DLBCL及1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MTAP、CDKN2A和CDKN2B基因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 DLBCL组MTAP、CDKN2A和CDKN2B基因表达水平较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
目的 探讨p53突变蛋白表达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预测作用,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 随机选择初治DLBCL患者6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突变蛋白和CD10、bcl_6
目的 探讨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S-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以联合化疗为主,配合局部病灶野放疗8例.化疗方案主要为CHOP、EPOCH、Hyper-CVAD,以CHOP方案为主.结果 30例S-ALCL患者中位年龄36岁,男女比例为1.5∶1,有B症状、Ⅲ~Ⅳ期和结外侵犯者分别占60.0%(18/30)、73.3%(22
目的探讨显露肩峰前缘骨赘及肩关节退变的可靠方法,为肩部慢性疾患的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83位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行肩部前后位,向尾侧倾斜30度肩前后位及肩峰前后切线位
目的 研究苦参碱(MAT)诱导HL-60细胞株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MAT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以及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变化;分
目的总结椎管侧前方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截瘫的经验.方法采用椎管侧前方减压加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截瘫27例.结果经5~60个月随访,按Frankel标准评定,22例等级提高,5
目的 分析以健康人AB血清与rhCD40L体外诱导健康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方法 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以健康人AB血清为基础的培养体系中加入粒细胞
目的探讨35℃±0.5℃的轻度低温水平对重症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GCS为8分以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肛温为35℃±0.5℃轻度低温治疗,并与45例常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