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护理

来源 :医学与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_la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起创伤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体突然遭受严重创伤而发生剧烈疼痛,微动脉收缩,损伤部位的失血和血浆外渗,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从而导致细胞急性缺氧,代谢紊乱,各脏器功能障碍。此类创伤的特点是:致外伤力大,创伤范围广,伤情复杂,变化迅速,失血量大,死亡率高。因此,在院前急救工作中,护理人员对病情观察的准确性,对病情变化和发展的预见性,果断及时的紧急处理是提高病人存活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1迅速解除气道梗阻
  
  防窒息现场救护观察发现,绝大多数此类伤员以上呼吸道梗阻症状最为常见。在院前急救中我们的作法是迅速查明气道梗阻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清除呼吸道异物。如呕吐物,血块等进入气管,支气管,则立即行口咽插管及环甲膜穿刺。胸部有开放性创口者,立即用大而厚的敷料覆盖并封闭伤口。多发性肋骨骨折致胸壁软化者,用两横指宽的胶布条或肋骨背心作环状固定,以减轻胸壁浮动。
  
  2控制出血
  
  创伤中因大出血引起休克占首位,因此,控制出血是抢救创伤性休克的紧急措施。急救工作中,我们常用0.5~3厚的敷料加压包扎止血,对有活动性出血者用血管钳夹住出血点或结扎止血,以上方法止血有困难者,立即用止血带进行止血,15松解止血带一次,以免肢体坏死,止血带累积使用时间不超过4小时。
  
  3有效固定
  
  骨折者给予简单而有效地固定,以减少骨折断端活动,防止血管神经进一步损伤和减轻疼痛,有利于防止休克的发生或加重。
  
  4迅速补充血容量
  
  创伤性休克的病人常常是创伤与失血并存,因此,在初步止血的同时,迅速建立两路静脉输液通道,一路用16号套管针作为扩容输血输液,另一路用8号套管针穿刺,以备抢救时滴注或推注各种药物。对于失血性休克,传统观念和临床措施是努力尽早地充分进行液体复苏,新的液体复苏观认为:在活动性出血控制前积极地进行液体复苏会增加出血量,使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加。院前急救工作中,我们具体做法是给患者补液500左右即可。在有条件的时候尽可能用全血,不用胶体溶液。补液速度先快后慢,不能失多少补多少。这主要是综合考虑院前时问的限制性。入院后仍继续补液治疗,并根据治疗的实际情况及补液的总量限制,推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补液量,这也符合“延迟复苏理论”。
  
  5止痛
  
  创伤性疼痛引起休克仅次于大出血,抢救中给予伤员及时止痛十分必要。用小剂量镇痛剂如吗啡2~4静脉注射.休克时我们一般不作肌肉注射,原因是休克时血循环不好,药物吸收效果不佳。当休克纠正,血循环好转后,药物吸收加强,易致药物过量,甚则造成呼吸抑制。有呼吸障碍的伤员禁用吗啡。
  
  6体位
  
  置病人于仰卧位,最有利的体位是头胸部及下肢轻度抬高或与平卧位交替。同时注意给患者保暖,高温时注意通风。
  
  7心理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院前急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成批伤员出现的现场中显得尤为突出。急诊病人由于发病突然,毫无心理准备,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忧郁,甚至情绪休克等心理反应。因此,在救护过程中不管伤情如何严重,情况多么复杂,我们都不能惊慌失措,保持沉着镇定,做到有条不紊,以高超娴熟的操作技能为病员作好包扎,固定,穿刺等工作。让伤员从感观上认识到我们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意识到生命是有救的,加之精心细致的护理,和蔼可亲的语言安慰,可减轻伤员的恐惧与失望,从而增强战胜伤痛的信心。
  
  8转送的护理
  
  转送途中因伤员在搬运与行进时,随着血液动力学的改变,病人容易出现各种病情变化。因此,应妥善安置病人,时刻注意观察病情的动态变化,对所有异常变化及时与医师联系,给予相应的处理。同时要遵循就地就近转送的急救原则,以最短时间送患者到医院进行手术或救治,为挽救生命争取时间。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方法: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行设计的焦虑相关因素调查表,对在我区治疗的5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0例HSCT病人的SAS总分均值高于常模。经过调查分析及与病人交谈,发现病人普遍存在焦虑与孤独、紧张与恐惧、兴奋与担忧、担心经济等心理焦虑。结论:根据病人的焦虑因素进行有针
期刊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的一项基本操作,而老年静脉穿刺与一般病人不同,具有一定的特点:①静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弹性减低,脆性增加,皮肤松弛;②血管易滚动,不易固定,容易刺破,回血缓慢,凝血较快;③静脉使用率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技术娴熟,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轻疼痛,赢得患者的信任,树立良好的形象。    1三种因素造成静脉穿刺失败    1.1主观因素  操作者责任心不强,过于自信、疏忽大意或工作时心理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尿液分析需要注意的问题。方法:总结分析尿液分析工作中的多种影响因素。结果:尿液分析需要规范标本的收集、运送;注意尿液分析仪的正确使用和假阴性、假阳性的处理;加强质量控制和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结论:尿液分析需要注意多方面影响因素,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有必要性并施行尿液分析标准化。    1标本的收集    实验室工作人员,医生、护士必须对病人留尿进行指导,务必使尿道口保持清洁。随机尿标本
期刊
摘 要 目的:通过腕舟骨骨折的X线影像分析,提高腕舟骨骨折的早期、正确诊断。方法:回顾了52例资料完整病历,均照腕关节正侧位及腕舟骨尺偏位片(Stecher位),部分加照蝶式位片(30°后前斜位),必要时透视下旋转体位点片。2~4周随访复查。结果:按骨折部位分:近端5例,远端10例,腰部37例;按骨折类型分:稳定型21例,成角型16例,移位型14例,翻转型1例;腕关节近排腕骨近侧和远侧的弧线中断4
期刊
肿瘤患者是一类特殊群体,由于大多数肿瘤尚无法根治,肿瘤患者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常有不同程度的怀疑、绝望、焦虑、忧郁、失眠等心理反应。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如何与患者并肩作战,护患沟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时良好的护患沟通能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体贴,从而使患者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也是密切护患关系、消除隔阂、化解误会、防范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在进行护患沟通时应掌握一些
期刊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常发生椎间盘纤维化及其附近韧带钙化和骨性强直,其特征性病理变化是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病变。AS多发于10~40岁,男性与女性之比为5~10:1,男性发病症状重,进展快。本病有家族遗传倾向,与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有相关性。    1临床资料  
期刊
医疗和护理虽然有着独立的体系,但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且在卫生工作中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尤其在急诊科,抢救中默契的医护配合是提高病人救治水平、消除病患、维系病人生命的重要保证。    1影响医护配合的因素    1.1医生的态度  有人认为医护关系是主从型,即护理是医疗的从属工作,护士从属于医生,护士只能被动地执行医嘱,医生的优越地位使其在医护关系中起主导作用;还有人认为护理工作简单,无非
期刊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 h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在重症监护病(ICU),随着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广泛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已成为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VAP不仅造成患者脱机困难,而且可使住院费用增多,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
期刊
艾迪注射液为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瘀散结作用,用于原发性肝癌、肺癌、恶性淋巴瘤、妇科恶性肿瘤等。外周静脉给药对血管用一定刺激性,70%以上患者在应用该药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痛及血管呈条索状。2009年8~9月我科对40例静滴艾迪患者采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在减少静脉炎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8月至9月我科收治肿瘤患者80例,男49例,女31
期刊
摘 要 综述了目前住院患者焦虑反应、抑郁反应、敏感疑虑及防御心理、孤独感等不同心理反应的原因,认为及时做好科学的心理护理,可以更好地预防各种心理反应。  关键词 住院患者;心理反应;心理护理     躯体疾病,在疾病的发生、 发展及转归过程中都与心理因素影响有关。不良的心理因素则会削弱对躯体疾病的治疗效果,甚至可以加重躯体疾病。而躯体疾病的加重又会作用于患者心理,临床上躯体疾病常伴有焦虑症、抑郁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