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学前教育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rryliu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一生中受教育的重要起始阶段。近年来,随着山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意识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让孩子尽早走进学校,接受幼儿教育。山区学校,必须发展学前教育,这是时代的必然。同时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困难。
  一、发展学前教育的必须性
   (一)家庭对学前教育的期盼
   学前期是儿童成长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幼儿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认识。研究和事实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良好的学前教育能够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爱心、责任感等。接受了良好学前教育的儿童在各方面发展水平都要显著高于没有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目前我国大多数山区的家庭收入在不断提高,对孩子的教育意识也不断增强。少生和优生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每个家庭只有一至二个孩子。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儿童必须进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7周岁入学,山区学校属于条件不具备地区。因此,7岁及以上适龄孩子均入学后,这就使3至6岁幼儿只能呆在家里,没有游戏,没有伙伴,这就会使孩子在家中产生孤独感,也延缓了孩子接受外界发展的时期。孩子都是每个家庭的宝,孩子能否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已成为决定家庭生活是否幸福的重要因素。所以家长迫切需要把孩子送入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
   (二)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发展起着垫基石的作用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必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学前期是儿童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为重要的时期,在他们一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与成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通过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对他们拓展大脑空间,促进大脑的正常发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对他们以后顺利地适应学习和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山区学前教育存在困难
   1、学前教育设施简陋。兴办山区幼儿园,当前最大的困难是硬件设施“一无所有”。
   首先是没有园舍,勉强兴办的幼儿园都是跟小学挤在一起,占用小学的教室、各种活动室,这些极其简陋,根本不符合要求;在山区,由于山高,路远,住户分散,所以入园儿童只能采取寄宿制形式。寄宿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除了教室、各种活动室以外,宿舍、食堂、隔离室、浴室、洗衣房、教职工值班室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是内部设施奇缺,没有像样的儿童床、儿童室内室外玩具,没有儿童桌凳,现有的山区幼儿园几乎都是使用小学的废旧桌凳;第三是没有有有助于儿童智力健康成长的现代教育设施,如电脑、电视、电子白板、投影机等,
   2、师资奇缺。按照《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的要求,学前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教师、保育员等人员要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任职资格或者条件,并持证上岗。其中,学前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教师应当具备专科以上文化程度,或者经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合格;保育员应当经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而在山区,幼师奇缺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仅有的几个幼儿教师都是从小学教师抽调过来,根本不懂幼儿教育,更不符合《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的要求。所以,解决幼师问题迫在眉睫。
  三、对策与建议
   (一)发挥政府职能,促进农村山区幼儿园建设的健康良性发展
   1.强调政府在农村乡镇幼儿园建设中的调控作用。2.明确政府对学前教育应有的投入,加快形成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投入体制,在政府投入层面凸现学前教育公益性。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多方合作,共同搞好山区幼儿园的建设工作。
   (二)加强幼儿园管理,提高办园水平
   1.把好办园资格准入关。2.把好教师资格准入关。3.把好幼儿园园长关。
   (三)建立系统的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和招聘保障机制,保证师资数量和质量富余,
   1.依托专门院校,大力培养从事学前教育的专门人才,招聘毕业生从事山区幼教工作;2.加大幼儿园教师评优培训力度,使幼儿教师符合要求;3.确保幼儿园管理人员的充足到位。
   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而长远的作用。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把幼儿园的软硬件建设纳入到政府日常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办好让山区人民满意的幼儿园,让山区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其他文献
一、教师自我教育方式的涵义   (一)自我教育方式。自我教育方式是指主体根据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地对自我提出任务,把自己作为认识、评价、强化、否定的对象,通过自觉的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和培养能力,以提高和完善自我素质的一种教育方式,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二)教师自我教育方式。教师的自我教育方式是指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者,根据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计
期刊
〔摘 要〕实验室的现代化建设及管理是发展山区农村教育事业和提高教育质量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实验室应成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开展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和科学启蒙园地。因此,必须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建设及管理好山区农村小学实验室,以满足师生教学活动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技能,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山区农村小学 实验室建
期刊
人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是很多人思考过的问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这种思索一直伴随着我。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从根本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培养人创造幸福的能力,最终达到“教师享受教育幸福,学生体验幸福教育的”的终极目的。   幸福是人类的一种心理需求,是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对自己所
期刊
〔摘 要〕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大致是讲学生喜欢老师,愿意和老师亲近,就会主动接受老师的教育。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可见作为教师,能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我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由于各方面条件,没有什么建树,作为教师,对研究如何处理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倒是从未间断,在本文中,我愿意和广大教育同行们共同展开探讨,将自己的一些见解整理出来,以供参考。 
期刊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创建一所一流的学校,关键是要有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科学、公正、全面、客观、准确地量化考核,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聘用、职务晋升、培养提高的重要依据。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对教师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至关重要。   根据我园32个教学班,1200余名在园幼儿、90余名教职工的实际,根据我园在教育、教学、安全、卫生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班主任”
期刊
2014年7月——炎热的夏天,我们怀着对教育的梦想,对德育工作的探索,和新区的同仁们齐聚京师,开始了为期十天拉链式的培训。走进北京师范大学,我们的思想浸润在“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崇高信仰中;迈入北京小学翡翠城校区,学校的每一寸空间都承载着教育的责任,他们“不抛弃每一个孩子”的“拼图理念”深深触动我的心灵;于伟利老师用生命走进教育的丛林,去捕捉心灵风景,用爱去静听花开的声音;张利平老师让课堂变成学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是一项惠民工程,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偏远山区学校里,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挖掘素材,巧妙地融法制教育于语文教学与活动中,这对培养品学兼优的
期刊
〔摘 要〕情感在美术课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美术课的灵魂所在。也可以这么说,美术教育即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必须始终贯穿于美术课堂教学,要将情感教育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不仅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好处,对我们社会的发展也具有好处,因此,“爱心教育”要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去。   〔关键词〕美术教育 爱心教育   第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第二,在美术课
期刊
良好的倾听习惯指别人在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时,你能集中注意力听清主要内容,并针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   作为教师,要求学生在听老师讲话和同学发言时不但做到姿势正确,听清老师、同学所讲内容,而且要听懂,做到边听边思考,听后及时反馈评价。   下面是本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心得,与广大教师分享:  一、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
期刊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其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和具体表现,是判断教师语文教学水平和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经常听见学生抱怨缺乏灵感,写不出个 “子丑寅卯”来。事实上,我们也不难发现:学生写作文,有时象卡了壳的机枪,怎么也扣不响,任其绞尽脑汁,咬破笔杆也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