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理念在托班的运用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托班幼儿正处于学习音乐的启蒙时期,也是关键时期。针对幼儿年龄小这一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方法组织音乐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激发兴趣,而且能有效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生活中取材,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音乐。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要求教师带领孩子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在游戏中带出学习方法,使孩子在音乐学习中找到乐趣。通过音乐活动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还能培养幼儿的一些道德品质。
  一、利用音乐。消除孩子紧张的心理
  托班幼儿刚入园,和老师、小朋友还不十分熟悉,大多数幼儿都不愿意和老师交流,只是一味地用眼泪来诉说他们心中的恐惧。他们不愿意参加老师组织的活动,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为了让幼儿愉快、轻松、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拉近自己与孩子的距离。
  我会播放一些幼儿熟悉的或者是一些动画片的主题曲,让幼儿随着音乐的旋律边哼唱边随意地做出各种动作,引导他们大胆参与,对敢于交往的少儿给予肯定。不管幼儿参与的情况怎样,或者唱得好不好、对不对,我都大声地鼓励、表扬,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大胆表现自己,提高音乐活动能力。渐渐地,幼儿对老师有了信赖感、亲切感,就能创造出和谐、融洽、活跃的心理环境,思维更积极,情感更丰富,也更乐于参加游戏,乐于与老师交往。
  二、选择音乐,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幼儿的年龄较小,还不会主动交往,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音乐逐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例如,在组织音乐游戏《拉个圆圈走走》时,幼儿没有集体参与的习惯,就算是学会歌唱了,还是坐在座位上,不愿意站起来游戏。我决定从我们班几个比较活泼的孩子人手,我和他们围成了一个圆,手拉着手,一起边唱歌边做游戏。当那些坐着的幼儿看到同伴们和老师又唱又跳,玩得这么开心,也就产生了兴趣,主动地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要参与进来。
  当和幼儿玩了几遍游戏之后,我突然之间又有了一个灵感,我还可以改变一下歌词,我把“看谁先蹲下”改成了“看谁先坐好”。果然幼儿的参与热情一下子高涨了许多。同时,我还选择了《找朋友》等一些音乐游戏,让幼儿通过游戏,来增进伙伴之间的感情。
  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当有的孩子不愿意参加时,老师不能着急采用强制的方法让他们参加,这样不但不能取得效果,反而会让这些幼儿产生抵触情绪,更不愿意参加活动,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启发,让游戏的情节更有趣:“我们还可以拉个圆圈干什么呢?”“可以跑跑、跳跳、踢踢……”在老师的帮助下幼儿兴致勃勃地创造出新的歌词和动作,玩得更有趣味了。宽松的环境,能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游戏,从而养成幼儿参与集体游戏的习惯和能力。
  三、针对歌曲,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
  音乐活动《袋鼠妈妈》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歌曲,曲调活泼、自然。歌词“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相亲相爱。”抒发了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我在活动准备时,特意搜了一张小袋鼠在妈妈育儿袋里的图片,还带了一条大的三角围巾,准备扮演袋鼠妈妈。在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这一张袋鼠妈妈和小袋鼠的图片,问孩子:“这是什么小动物?”宝宝们说:“是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我接着问:“袋鼠宝宝在哪里呀?”宝宝:“在妈妈的袋子里。”我用歌曲里的句子回答:“袋鼠妈妈有个袋袋,袋袋里面装个乖乖。”我接着说:“袋鼠妈妈走到哪里,就把袋鼠宝宝带到哪里,说明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怎么样?”这时候有一个小男孩说:“妈妈很喜欢宝宝,宝宝也很喜欢妈妈。”我说:“对,宝宝和妈妈相亲相爱,相亲相爱就是你喜欢我,我喜欢你。”可以用动作来表示。宝宝们马上就用相互拥抱来表示。然后,我们就开始一起听这首歌曲,我发现当幼儿听到相亲相爱时,他们会不自觉地抱在一起,你拍拍我,我拍拍你,表现出相互的喜爱。
  四、音乐游戏,培养幼儿协作能力。
  2—3岁的孩子特别喜欢听着音乐来表演,无拘无束地在充满想象的音乐世界里展示自己,他们尤其喜欢音乐游戏,因为它的生动有趣。但有的幼儿喜欢表现自己,影响了大家的协作。如在活动《网小鱼》中,需要两个同伴手拉着手做鱼网,许多小朋友当小鱼,一个跟着一个钻过鱼网。可一开始游戏时老是有小朋友游到中间不游了,其他的小朋友因为他都要停下来。每到这时,他们总是大声喊叫“老师,他又不游了。”或者责问那个小朋友“你怎么停下来了?”看到这个情景,我会问他们“游戏有趣吗?”“这么有趣的游戏因为一个小朋友总是停下来,让其他的小朋友都玩不好,这么做好么?”几次下来,现在每逢音乐游戏时,小朋友都会主动地去邀请同伴或者大家一起玩,不会出现因几个小朋友而影响大家的事情。因为他们也觉得只有互相协作,才能完得开心。
  音乐游戏,不仅是给了幼儿,快乐,而且让幼儿在这充满快乐、愉悦的轻松气氛中学到交往的技能,了解到与人交往的常识、礼仪。苏联教育家马卡莲柯在谈到游戏时曾说:“孩子在游戏是什么样子,长大后在工作中的许多方面也会是这样子。”由此可见,有目的地开展音乐游戏,是幼儿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步摆脱自我中心的最好实践,是促进幼儿相互交往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摘 要  幼儿全面发展是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幼儿的全面发展涉及幼儿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统合起来,就是培养幼儿良好人格形成的基点。家庭教育是幼儿生长与发展中的第一与终极教育,对幼儿的人格形成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家庭应有利于培养幼儿人格的温馨、和谐、文明的氛围;要学会爱幼儿,尊重幼儿,给孩幼儿自信自尊;要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培养孩子独立性的生活特点;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等。  关键词
期刊
生态课堂必须是生活化的课堂。在生态课堂中,需要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生命活动,要营造一种“生活态”,即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安全、自由的生态氛围,并将学习过程与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融为一体。从而使每个幼儿都处在一种“亲临在场”的主动状态之中,学习便成了有生命意义的生活。  生态课堂一般是针对3-6岁的幼儿教育。想想现在被越来越多的父母、祖辈所关注的亲子
期刊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多媒体已成为信息时代的主要标志,它和“信息高速公路”一起,已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领域,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为此,将多媒体引入到幼儿教育活动中,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史上一个质的飞跃。下面我们试从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活动的作用,进而引发一些思考并阐述自己的拙见。  一、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1.
期刊
《纲要》将幼儿教育的领域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范畴,与此同时,还明确指导:“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即不同教育领域之间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幼儿教育通过不同内容之间的渗透,不同领域活动的汇通达到“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总目标”。  山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王冰教授组织的幼儿园园本化科研课题的研究是以“促进幼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发展。以往教师为幼儿创设环境时,常常感到困惑。特别是如何让年龄小,能力有限的小班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更是不知如何去做。通过对《纲要》的学习、实践和反思,我深深感受到了幼儿的发展就是在与环境积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因此,我们以互动墙饰为切入点,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
期刊
摘 要  幼儿教育要重视孩子的阅读之道。首先,幼儿阅读是“寓‘读’于乐”的。另外,幼儿阅读乐于重复。而且,幼儿阅读重在分享,幼儿阅读与生活紧密相容。  关键词  阅读之道 寓读于乐 合作表演  我们生活在一个墨香渐远的年代,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各种电子阅读形式的出现,让浅阅读成了一种时尚甚至主流,而这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学习、工作和学习。  如今图书的多元发展,阅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更有操作
期刊
相声、小品是人们喜爱的节目,这些节目让人们在笑声中明白了道理,接受了教育;在生活中,会口吐妙唔、巧妙使用俏皮话的人大家称之为“幽默”,这样的人乐观、开朗,受人欢迎;因为“幽默”是一种才华,是一种力量,它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有的人也许天生幽默,但大多数人的幽默感是日积月累的,也就是说:幽默感是能培养的。从小培养孩子的幽默感是很关键的,据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的幽默感大约三
期刊
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可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特别是以实际操作活动和直接经验为心理发展基础可塑性强的幼儿,受环境的影响更大,环境对其身心发展起着交互作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根本途径,幼儿是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的。  新《纲要》明确地把“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园的组织与实施之一,还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
期刊
古人云:“学贵多疑。”不疑不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多疑好问,通过思考解决了问题就获得了知识,就长进了学问。  儿童其实生性是多疑的。因为他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有限,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求知欲强,总爱问这问那,父母应针对孩子的这种好奇心,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鼓励孩子多思多问  当孩子向我们提出问题时,应尽量给孩子以较圆满、正确的答案,并不失时机地肯定、表扬孩子爱动脑筋。答案
期刊
《纲要》明确规定: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把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之中,既能促进幼儿形成优秀的道德修养,倡导文明行为,又可塑造出幼儿良好的性格。  幼儿园礼仪教育的首要内容是幼儿园教师按照幼儿的特点将教育内容规范化,具体化,拟定由浅入深的礼仪行为,把示范、明理和练习联系起来,使幼儿园礼仪教育具体化、趣味化、形象化,经过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