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有这样的一种声音”素材运用指导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lono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真试题】
  记忆深处,总会有这样一种声音在你脑海中不断地呼唤、诉说、徘徊,挥之不去,时时地敲打你的灵魂。它能帮助你勾勒出过往岁月的纯真和快乐,能唤醒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能带给你点滴生活的震撼和感动。请以“有这样的一种声音”为命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文题,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名师题解】
  这道作文题的写作范围是“声音”,告诉我们不同声音会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和影响。分析题目时,要注意标题中每一个词语,“有”表示客观存在的;“这样”是强调,是特指;“一种”强调了数量,仅此一种;“声音”是文章描写、叙述、议论的主体,既可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水声、鸟鸣声,也可指生活中的声音,如读书声、车声、音乐声、人的话语声以及大街小巷的吆喝声,也可指没有声响的心声。这样的一种声音,诉说着情感、责任、良知、道义、真理……而你听到了这样的声音,定会丰富你的情感,净化你的心灵,提升你的境界,锤炼你的思维。
  立意时,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一)自然的声音。雨敲石板发出的叮咚声引人沉浸在“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温柔与“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悲壮等美丽意境中,从而讓人洗去心灵的污浊,升华思想。
  (二)家庭的声音。父亲的叹息声鞭笞着我永不停息,母亲的脚步声散发着浓浓的亲情,长辈们的叮嘱声透露出厚重如山的关怀。
  (三)社会的声音。听《好大一棵树》,我希望自己能像树一样,做一个在风雨中昂起头、冰雪压不服、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的人;赛场上观众为运动员欢呼呐喊的声音,令我热血沸腾并激励着自己勇往直前;节日的祝福声、鞭炮声显示着传统的魅力与节日的欢欣。
  【推荐素材】
  素材一:有一天晚上,寺庙里一位禅师在院子里散步,忽然发现墙边靠着一把椅子,他知道肯定是庙里哪个人违反寺规偷偷翻墙出去玩了。这位禅师不声不响,挪开椅子,自己蹲在那里。不一会儿,偷溜的小和尚翻墙进来,黑暗里踩着老禅师的背跳进了院子。等他落地时才发现刚才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但禅师却只是拍拍他的肩膀,微笑着示意让他回房休息。
  素材点拨:无声胜有声。虽然没有严厉的训斥和责备,但老禅师无声的教育却是一种宽容、一种智慧,更是一剂良药。
  素材二:有一次,著名艺术家阎肃去国家行政学院讲课,儿子开车送他。路上有个车加塞别了一下,儿子就非要“回敬”两下才甘心。阎肃摇摇头:“你看你,咱们这段人生的目的就是15分钟到达学院就是了。他别不别你,加不加你塞儿,跑不跑你前头来,跟咱们的目的毫无关系,你费尽心血的干嘛非要别回来,抢到他前头呢?若你人生90%的精力都用在了和你目标没关的事上,能把自己的事办好吗?”
  素材点拨:艺术家阎肃处处不忘教导儿子,身边的事例顺手拈来,语重心长,影响深远。父子相处的一个平凡的日子,一次平常不过的送行,因为慈父的一番教诲而成为人生的一课,儿子收获了一首“人生哲理诗”。
  素材三:在危地马拉,有一种叫落沙婆的小鸟,要叫七天七夜才下一只蛋。由于鸟类没有接生婆,所以难产的落沙婆只有彻夜不停地痛苦啼叫。可恰恰是因为这痛苦的七天,使蛋壳变得坚硬,小落沙婆孵出来之后也更硬实,这便是一个母亲经历七天痛苦所换来的一个孩子健康的明天。
  素材点拨:这哀叫远不比黄莺的婉转,远不比黄鹂的悦耳,可是,这却是大自然中最伟大的声音,因为它来自于一个母亲。声声痛苦的哀叫流露出来的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爱。
  【佳作示例】
  有这样的一种声音
  江苏省淮安市文通中学 王若怡
  “赊小鸡喽!赊小鸡喽……”山村里总有那么一个季节,那么一段时间,赊小鸡的汉子会挑着两筐子叽叽叫唤的小鸡满山走,瓦房里或是茅屋里的人们无不探头出门,询问:“今年又赊小鸡啊?后年还多少啊?”
  “嗯,不多不多,10个鸡蛋就行。”那汉子总是略羞涩的笑笑,黝黑的脸庞都显出了红晕。
  “前年的还你,今年的也来30只。”农户拖着一个纸盒,宝贝传递似地还给了汉子。“我收下了,今年的小鸡健壮,用不着茅草铺窝了,小心点。”小鸡们仍叽叽喳喳地叫唤着,拥挤着,睁着黑芝麻似的眼盯着眼前皱纹都笑出花儿的农户,想要看出些什么来,可又一无所获。
  “赊小鸡喽!赊小鸡喽……”汉子一使劲担子又上了肩,手里攥着的小本子上又多了笔泛紫的一横,吆唱着走远了,一走一晃地走下了崎岖的山路。买鸡的农户一直望着汉子渐渐变小的身影,目光中满满当当的感激似要盈眶而出,却又止在了汉子不见的身影里,喃喃道:“下次定要留他下来,吃一口饭,喝一勺热汤再走。”
  汉子满山走,沉甸甸的筐子依旧沉甸甸,厚厚的一沓纸又翻过几页。黝黑的脸庞干净了些许,招待他进屋洗漱的农家仍在旧日的天空下笑得很纯真,如这山谷里山清水秀处零星开放的点点野花。
  “纯正土鸡蛋,无添加,零污染,放心绿色农食!”
  巨大的广告牌上,旧日的吆喝被活生生地囚于此。不对,这不是旧日的吆喝,这些“添加素”一般美于外丑在内的修饰词与挂羊头卖狗肉无异。旧日的吆喝却名副其实,江南酒店边迎风招展的“童叟无欺”,北京豆汁的不吆而来,久归大陆的台湾学者连饮七杯仍不嫌多。
  曾看见养殖户与经销商之间唾沫横飞的激烈砍价,养殖户假让利时嘴角牵起的弧度,经销商自认为压低价格的喜上眉梢以及他们身后铁笼中群禽惊恐的目光。
  当下,哪里还容得下那青山绿水间的吆喝,那满林觅食的真正山鸡,那只有一沓纸的记账本,那个靠两条腿走遍大山为家家送去福星财神一般的毛茸茸鸡仔的黝黑汉子?
  倘若本子丢了怎么办?倘若农家赖账怎么办?倘若农家搬家怎么办?倘若……汉子真的没有想过这些,他也不需要想这些。
  你知否?旧时的吆喝不要钱,东西不贵,可赊账,还正宗。
  你亦知否?今日的品牌(标识)要血本,东西堪称“奢侈”,不可赊账,或许还要定金,正宗不好论,包装用心倒是真的。
  旧时的天空下,旧时的吆喝,如同一股清流一样,在旧时光里缓缓流淌。
  “赊小鸡喽……”那个声音,回荡在旧时的记忆里,摇摇晃晃地撑只名为“真诚”的木舟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那遥不可及的地平线上。
  【教师点评】
  在作者看来,那个旧时代的吆喝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诚信、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回忆。更巧妙的是,小作者把当下的种种与之对比,不仅写出了两个时代的差异,更写出了对“真诚”的呼唤,对远去时代的追忆。
其他文献
2018年8月8日,网友@small-bee-bee发文表示:2008年去看奥运,在水立方外碰到一位农民工叔叔,他腼腆地走过来问能不能帮他拍照。叔叔是奥运场馆的一线建设者,想在离开北京前留个念,最后留下地址让我把照片寄到他老家。可惜的是地址错误照片退回来了。看到他那自豪的表情,可能这是他值得骄傲一辈子的事。不知道这位叔叔如今在何處,希望他这十年过得平安幸福!也希望叔叔能在网上看到自己的照片。后来网
【中考真题】  《七颗钻石》中的小姑娘一次次让水是善,《明天不封阳台》中的“我”为了鸽子不封阳台是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是善,人对自然万物的呵护是善……仁爱的心地、美好的品行涵养化育了我们的心性,似雨露滋润了我们的青春年华。  请以“善,润了华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解读】  这道题目属于“有想法,却难说”的文题。“有想法”,是指人人都能够知道“善”且能说出一些行善的事实;“却难说”,是指
十几岁的时候,你可能还期待着菜单上的汉堡、薯片和披萨。不过,一名少年大厨在这个年龄已经用他实验性的精致菜品震惊了整个美食界。  弗里恩·麦克格雷在11岁就开始了厨师生涯,这几年中给批评家和食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私厨有席位限定,一月只一次,所以被称之为“美国最难抢的门票之一”。  10岁的时候,因为嫌弃妈妈做的饭菜,弗里恩决定要自己做饭,他在网上找教程认认真真地研究,亲自去超市买菜,还报了个儿童
世间万物都是立体的,没有完全的黑,亦没有纯粹的白。  ——题记  晚上,我取出一张洁白的A4纸轻轻放在桌上,纯白的纸张没有一丝褶皱,用手轻轻抚过纸面,光滑、平整,在灯光的映照下白得纯粹、耀眼。我小心翼翼地将纸放在桌边,拧开墨水瓶。“啪嗒”,一滴圆滚滚的墨珠一下落在洁白无瑕的纸上,瞬间,纸张纯洁的光芒全被这滴墨掩盖,那滴黑亮亮的墨安然立在白纸中央,打破了纸张原有的洁白。  我懊恼极了,刚想扔掉纸,一
总是痴迷于古典的京剧。原因无他,皆是欢喜那唱念做打,觉得听戏时,一字一句玲珑耳边,彼时,就会有古典之花在心里悄然绽放。  奶奶是正宗的京剧票友。我还在咿呀学语之时,她就暗下决心,要把我带入这精致艳丽的戏曲时光中。破旧的收音机,当年幼小的我竟侧耳倾听,只觉得那音韵和谐动人,连我也不由自主挥动手脚打着拍子。这也许是我与这京剧最初的情缘吧!不知不觉,古典之花就这样悄然在我心中绽放,很稚嫩,但很美丽。  
青春年华里,总有一些文字,能让我们久久端坐在窗前,读它一遍又一遍;总有些音乐,能让我们不停地播放循环,从天黑听到亮天;总有一些感动,时时浮现在脑海,铭记于心田。流转的时光,照一脸沧桑,许多人,许多事,来不及遗忘。我的朋友,我的同窗,我好想捡拾那一片片光阴,来诉与你听……  彩虹每一次的闪动,都传递着感动,不用语言也可以沟通。  还记得吗?那年夏天,初闯初中校园的我们,迎来了第一个校运会,每个人都在
小时候,我的花园里挂满了闪烁的星星。  搬张小板凳坐在门口,快活地撕开糖纸,迫不及待地将糖果塞进嘴里,水果清甜的味道刹那溢满整个口腔。书就摊开放在膝盖上,一本书来回翻上好几次,也来回笑上好几次。看不懂字,从小人的表情动作里也能猜出几分喜怒哀乐。在寒冷的冬天,裹着厚实的羽绒服,搂着小兔玩偶,坐在门口沐浴着冬日里暖暖的阳光。在炎热的夏天,飞奔到奶奶经营的小杂货铺,要一根甜甜的冰棍,奶奶笑着为我撕去包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题记  仲夏,周庄。  人群的嘈杂同船娘疲惫的嗓音混在一起,样式重复的当地服饰挂在橱窗里,鲜有人驻足。我逃也似地躲到当地人家的菜园子后。本想着在周庄发现三毛口中的美,却一直寻而不得。  蹲在墙角,我望向亮堂堂的晴空。  耳边还嗡嗡地有人群喧闹的余音,眼角瞥到面前高墙头的一抹绿意,说来也怪,这树叶仿佛是忽然亮起来的。与这叶子一同亮起来的,还有一声唱腔,透过矮矮的墙袅袅地
这是一位作家朋友给我讲的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  朋友今年搬入新居后,晚上经常被楼下的电视声和音乐声吵得睡不好觉。有一天她实在忍不住了,便在某一个上午敲开了楼下住户的门。没想到,开门的是一个和蔼、有礼貌的外国老头,说着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朋友向他表明来意,希望他在晚上10点半以后,能把电视或音响的音量调小一些。老外连连道歉,说他的耳朵不太好,所以總爱把声音开得很大,说着,又转身回到屋里,拿出来一瓶法
眼下,各高校2018级录取通知书已经陆续发出,很多经历完高考的学子纷纷开启了“秀”通知书模式。  比如,清华大学的通知书,是一座手工拼插的微型3D版校门,经过激光雕刻、裁剪、拼插组装等多个步骤纯手工制作而成;浙江农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以毛竹为原材料,运用学校自主研发的刨切微薄竹技术制作并印刷而成,相关技术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不仅典雅美观,还有一种穿越回竹简时代的古韵;北京林业大学的通知书更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