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要做红色文化资源的忠实传播者和守护者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b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金昌广播电视台广播媒体传播红色文化的实践为例,阐述基层广播媒体在庆祝建党百年宣传中如何全媒体联动,讲好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忠实传播者和守护者。
  【关键词】媒体融合 广播节目 红色文化 红西路军故事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传承好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永不褪色,是主流媒体人的职责与使命。地方广播媒体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融媒体传播技术,拓宽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使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真正实现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传承。
  一、践行“四力”, 挖掘红色故事
  融媒体时代,如何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主题,讲好党史故事、讲好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故事,这对金昌广播电视台这个地市级媒体而言,是一个重大主题。
  1936年10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两万多人组成西路军,历时197天,远渡黄河,出征河西,历经古浪、永昌、山丹、高台等大小百余次战斗,行程数千里,歼敌两万余人,最后兵败祁连,喋血河西,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永昌隶属甘肃省金昌市,位于河西走廊武威和张掖之间,是河西走廊的咽喉地带和古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红西路军在永昌血战40多天,留下了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85年前,红西路军在这里建立了河西地区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播撒革命火种。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得解放的思想植根于人民心中,讲好红西路军在永昌的故事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参观时指出:“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①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新闻媒体在新形势下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西路军故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金昌广播电视台主创人员践行“四力”,多次到永昌采访党史工作者、当地老百姓,探访红西路军战斗过的地方,重温红军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发掘新的故事,寻求听众最大共鸣点。在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主创人员听老同志讲述1936年冬,时年23岁的红西路军战士王定国在创建中华苏维埃永昌区政府过程中,和前进剧团的战友及永昌人民结下深厚的军民鱼水情的故事;在永昌县红山窑镇毛卜喇村,听永昌老人讲述红西路军与敌人的战斗细节、回忆其祖父救助红西路军受伤战士的故事;在前进剧团遭遇战遗址前,71岁的村民赵定贤讲述当年任红西路军妇女抗日先锋团副连长的母亲龚少明在和敌人殊死战斗中死里逃生、流落民间的坎坷经历……
  一路采访下来,这一幕幕红西路军在河西走廊浴血西征的场景冲击着、感动着主创人员,为节目创作注入源源不断的灵感。主创人员先后创作了《红军老战士王定国与永昌的一世情缘》《站在祁连望金昌》《初心永恒——西路军在永昌》《讓历史告诉未来》等广播新闻专题、反映红西路军在永昌播撒革命火种的广播音乐剧《焉支花开》、广播文学专题《血铸丰碑》《不能忘却的红色记忆——作家张弛谈<战马之歌>与红西路军的故事》等,推动红色经典、红西路军故事通过电波,走进百姓心中。
  二、守正初心使命,讲好红西路军故事
  如何创新表达、讲好红西路军故事,向听众传递坚定的革命理想及必胜信念,笔者认为,鲜活的故事可以有效增强广播节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是讲好红色故事的重要切入口。
  (一)精心选材,宣传红色文化
  主创人员深度挖掘域内丰富而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掌握研究大量史料的基础上,通过人物讲述、实地采访,全面了解红西路军转战永昌、建立红色政权、浴血奋战的故事。主创人员精心策划主题,开办《西路军鏖战永昌》《永昌故事——红色永昌》等专题栏目,把当年红西路军战士在永昌浴血奋战40多天、有力策应河东红军战略转移、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及建立河西走廊苏维埃政权的悲壮历史和红西路军在永昌战斗的事迹全景式地呈现给听众,将永昌县的红色文化推向全省乃至全国,有效提升了永昌县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二)创新表达,讲好红色故事
  永昌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期间坚持鏖战40余天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河西走廊现存唯一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指挥部在县城的驻地。此前,金昌广播电视台也在讲好红色故事的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例如:201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金昌广播电视台在永昌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举办了《缅怀先烈忆初心》广播直播节目,主创人员紧扣“不忘初心”这一主题,以找寻红色印记、传承红色血脉为主线,通过党史专家连线、作家讲述、红军后人访谈和大量真实故事的录音采访,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红西路军兵败永昌之后,当地人民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失散、流落、受伤的红军将士,并掩护、护送他们撤离河西走廊,把革命的红旗扛到延安,汇入革命洪流之中的长征故事。在历时两个多小时的直播中,动人心扉的红色故事通过主持人和文史专家的娓娓道来,塑造了红西路军用革命言行证明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英雄形象。用故事感染听众、赢得听众,用真理的力量厚植共产主义信仰,传承红色基因,带给听众心灵的震撼和思想洗礼。节目播出过程中,听众纷纷在媒体平台留言:为这片红色土地所感动,为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所感动,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对理想的执着和坚守所感动。实践证明,成功的节目不仅唱响了时代主旋律、传承红军精神、反映时代脉动,而且在讲好红西路军故事的同时,提升了广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三、紧扣时代主题,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
  在新的历史时期,广播如何使爱国主义精神在听众心中落地生根,金昌广播电视台立足于本土独特而丰厚的红色教育资源,将“红色教育”主题贯彻到各个广播节目中,在新闻、音乐、文学等节目中全方位呈现,通过宣讲红色故事、传唱红色歌曲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   金昌广播电视台开办了《红西路军在永昌》等新闻栏目,讲述《前进剧团郭家磨庄遭遇战》《东十里堡之战》《邬家油坊争夺战》《北海子战斗》《水磨关之战》《南沿沟之战》等一个个生动的战斗故事,真实还原了红西路军鏖战永昌场景,让听众从这些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再现广大红西路军将士“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伟大情怀。
  在音乐节目中,主创人员对红西路军故事进行再度深入发掘,收集整理了大量当地群众编唱的红西路军的小曲、故事,创作了音乐广播剧《焉支花开》及系列专题音乐节目《红色记忆》,既有听众熟悉的民间小曲和西北花儿歌曲的运用,又有全新创作的弘扬主旋律内容,红西路军血战永昌的英雄形象通过电波立体地呈现在听众面前,达到了主题性和音乐性的完美统一,为庆祝建党百年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文学节目打破以往的结构方式,以全新的视角再现历史。金昌籍作家张弛所著长篇小说《战马之歌》,从“战争与马”的视角描写了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远征甘肃河西走廊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主创人员精读全书并深入采访作者,采制了文学专题节目《不能忘却的红色记忆》,引起听众强烈反响,随即又开办了主题为《血铸丰碑》的系列文学专题节目,该节目打破常规,加入大量采访并运用影视剧中表现红西路军在河西战斗的原音,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创造了声音蒙太奇效果。文学节目通过故事讲述等方式讲活党史、讲“火”党史,让红色历史深植于广大听众心中。
  四、融合传播好声音,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融媒体时代,融媒互动、矩阵传播是彰显红色文化影响力的有效路径。为此,主创人员策划发起“重走红军路”特色实践体验活动,设计“接力新长征”小程序,向听众征集近万条短视频,利用H5、短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多端发布、滚动宣传红西路军故事。在爱金昌新闻客户端、金昌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推出一系列新媒体产品,如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的360度虚拟现实全景展示、动漫风格的《红军战斗过的地方》创意视频产品、短视频《红西路军在永昌》等。此外,还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吸引广大听众特别是青少年听众参与党史学习实践,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沉浸感、代入感、体验感,让红色资源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中发挥独特作用。为使节目更贴近青少年需求,节目组还联合学校组织开展了瞻仰革命旧址、祭扫烈士陵墓等活动,邀请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者走进直播间、走进课堂、走进网络,讲红西路军故事。
  五、结语
  百年风雨兼程,百年薪火相传。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广播人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忘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将传承红色基因化作自觉行动;发挥专业優势,拓展广播传播渠道,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做红色文化资源的忠实传播者和守护者。
  注释
  ①《习近平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人民网, http://politics.people.com.cn/ n1/2019/0821/c1024-31308807.html.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李静)
其他文献
【摘要】现阶段,在民办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属于是重点内容,更是“双高计划”实施的关键所在。从四川省民办高职院校发展角度来说,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不够紧密,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是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四川省民办高职院校需在专业群建设方面做出针对性整改,做到教学资源的深度整合。本文以四川省民办高职院校为例,对其专业群建设现状进行总结,并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论述了专业群建设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人民谋取更多的福祉,同时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当中,它所涉及到的内容以及所涉及到的责任,都和国土资源的管理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以及空间载体都是国土资源构成的最主要的要素,同时他也支撑着我国各行各业,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起到的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现代化的建设过程当中要有战略性的眼光,创新国土资源管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作为我国当
【摘要】作为一种常见的改变水泥混凝土性能的方法,添加外加剂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的建设施工行业中。但由于在添加完外加剂后,水泥的物理性能与化学性能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干预,因此也会导致水泥的整体性能受到影响。因此对于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适应性进行分析,可以在对外加剂作用机理有充分地掌握地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提高外加剂适应性的措施,从而提高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整体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本文首先阐述挖佳绩与水泥适
【摘要】广播剧是各类型广播节目中最擅长讲故事的作品形式,其以独特的声音属性为受众构建广阔想象空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广播剧《到延安去》《大凉山》,以广播剧在叙事方式、表现手法上的优势为基础,打造多元立体化的传播渠道,实现了重大主题报道在内容和手段上的突破创新。  【关键词】广播剧 主题报道 多元开发 融合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声音属性是今天广播多
【摘要】在庆祝建党百年宣传报道中,广播如何充分发挥声音特长,以丰富的声音表现形式结合融媒体手段制作推出生动鲜活的节目?本文以大连新闻传媒集团推出的相关报道为例,阐述用好声音讲好故事、广播也可以“音画”呈现的融合之路。  【关键词】建党百年 党史 声音特色 广播 融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庆祝建党百年
【摘要】做好庆祝建党百年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是主流媒体的职责与使命。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云新媒体集团作为省级区域融媒体平台,秉承开放融合理念,联动全省市州县融媒体中心,通过创新场景化传播及运用新技术,强化党史学习教育宣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建党百年 党史学习教育 长江云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做好庆祝建党百年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是主流
【摘要】房地产开发住宅批量精装修项目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未来房地产开发的必然趋势;文章即重点围绕着房地产开发住宅批量精装修项目,首先简要介绍了该类项目的行业现状和项目特点,分析了当前住宅批量精装修项目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了如何做好项目全流程管控,希望相关举措具备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住宅;批量精装修;现状;全流程管控  【DOI】10.12334/j.issn.1002-
【摘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广播剧展播在全国展开,26部优秀广播剧为红色血脉赋形、为时代英雄立传,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怎样以广播剧的艺术形式来展示党史中的重要时刻?抓创意是重大题材创作的核心要义;怎样通过作品呈现广播剧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原创表达?抓创新是提升艺术水准、打造精品的必由之路。随着5G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内容和技术相互驱动、双向赋能,抓融合就成为了广播剧面向未来的必然选
【摘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凸显基层社会治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以安吉新闻集团县级融媒体建设为主题,在平台和内容建设、智慧化广电技术创新、产业经营以及数字化技术为受众提供多元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梳理,提出基层媒体互联共生,让立体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建设 智慧广电 爱安吉客户端 产业经营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一、尽情遨游文
【摘要】共情传播是实现新闻舆论工作“四力”提升的重要策略。精心的策划采编和巧妙构思以及理性的情感表达,是实现主流媒体共情传播的重要路径。作品《一件批复映初心》主题突出,意义深刻,是共情传播的典范之作。文章通过对该作品的分析,指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事实认知到情感认知、再到行为体现是新闻作品实现引导力的关键,并尝试提出共情传播实现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广播作品 共情传播 《一件批复映初心》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