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艺术走进语文课堂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让学习语文变得更加轻松快乐?如何让学生把学习语文由枯燥乏味变成享受?在享受中接受并掌握知识,许多教育家倡导“快乐学习”的理念,到底要如何水到渠成地将愉悦教学实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呢?十多年来,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可面对教材频繁的更换,知识的更新,时常又感到力不从心。自从前两年走出校门听取一些教育专家的讲座后,我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之中,我的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将艺术引进课堂可以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享受文学作品散发的情感魅力,高尚情操,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一、导语的艺术性
   记得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一)讲故事,增强趣味性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再加上学生本身就有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征,所以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会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
  如:在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我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某地盛产沙丁鱼,但每次渔夫们出海回来,捕得的沙丁鱼都会死去很多,这令渔夫们非常苦恼。然而有一个聪明的渔夫,他的沙丁鱼却死的少,原来呀,他从外地购买了几条喜欢吃沙丁鱼的鲇鱼放在船上,同学们!想一想这为什么呀?”听完之后,同学门跃跃欲试,各抒己见。
  (二)示图放音,强化直观领悟性
  如: 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就先让学生听崔健的歌曲《父亲》在听歌时让学生思考父亲给自己的感觉,悠扬的旋律让学生想起了生活中的情节,感人的歌词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了层层波澜。听完歌曲后,同学们都很积极的由衷的谈出了自己的感受,精神饱满地期待着新课的开始。
  (三)设疑制悬,激发思考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举隅不经三反,则不复也。”比如,我教《济南的冬天》时,先让学生猜一谜语:百年老屋——打一现代作家。学生一下子来了精神,抢着回答。再由此引出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等小说人物形象,勾起学生学习同一作家不同文体文学作品的欲望。
  (四)背景介绍,实现内外互补性
  导入式这种导语式被中学语文教师采纳较多。通过恰到好处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文中没有传达出来的内容或作者的身世背景,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总之,导语设计的方法是异彩纷呈、千姿百态的,但千万不能喧宾夺主,“导”是为了“激情”,是为了“启思”,是为了“增趣”。愿所有的教师都有又专又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都能用自己的个性魅力谱写教学歌曲的前奏,为语文课堂艺术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在语文课堂上,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有效武器,也是教师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和调节课堂气氛的杠杆。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记》中也把“善问”看成是“进学之道
  (一)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提问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设计得好,就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
  (二)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尚不丰富,认知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接受状况。对一些过于艰深的问题,我们不妨作比较浅易的处理。
  (三)提问要能激发兴趣,点拨思维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如果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就会产生原动力,这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提出富有趣味、启迪性强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四)提问要掌握时机,不愤,不悱不能问
  在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所谓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下。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最佳提问时机既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需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三、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一个优秀的教师语言的艺术魅力对学生的感染是无可估量的。高水平的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
  (一)教学语言要准确与清晰
  教师是借助教学语言来传递知识信息,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对学生个性的熏陶,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优秀的教学语言会给人莫大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在丰富的语汇中选用最恰当的字眼儿,用最少的话说出最明白的意思,实际上也能反映一个教师的语言素养。
  (二)教学语言声情并茂
  为增强语言的生动性,教师需要使用名言、警句、比喻、夸张、歇后语等修辞手法,使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维提斯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孔雀东南飞》一文时,“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有位教师故作惊讶地问:“鸳鸯是水上动物,怎么会在树上?会不会是野鸳鸯?”学生一下子都被逗乐了。经过争论,知道这是浪漫主义的色彩描写,象征刘焦不朽的爱情,正如梁祝化蝶一样,是一种美好意愿寄托而已。只有那些具有启发意义,可以引起学生思维矛盾的提问才具有开发智力的价值。
  教学语言艺术可以包括真、善、美三个方面。教师教学语言的真,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讲授的语言,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科学的真实,不讲假话,不哗众取宠等。善,教学语言的善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讲的话,要以培养学生的高素养和能力为目的,一切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以教师自己的好恶来取舍。美,教学语言的美,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在符合真和善的基础上,达到一种艺术境界,充分反映出教师的科学精神、善良愿望和美好心声。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正如法国大作家福楼拜所说:“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越要艺术化。”艺术是一种创造,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是一种机械运动,而是熔教师的思想、情感、审美、知识、能力与智力为一炉的富有个性特征的创造性劳动。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求异、求新、求变、求巧,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艺术更臻完美,才会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商业地产事业正在逐步进入品牌竞争阶段.对于大多数商业地产企业来讲,在国家宏观政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双重作用下,怎样进行更好的品牌建设,是企
“宣德三年勅太师、英国公张辅,少师、吏部尚书蹇义,少傅、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少保兼太子少傅、户部尚书夏原吉,各辍所领,侍左右,咨访政事.”(《明史·职官志一》
摘 要 “一带一路”战略是习近平主席上台以来提出的一项长远的外交战略,它涉及的国家之多,领域之广泛,形式之多样化是前所未有的。它是在传承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以新的形式,更加丰富的内容,进行的国家交流。文化是“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非常有益的一种传播方式。通过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才能将和平、伟大的中国展示给世界,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赋予文化创新的能量,增强文化的生命力,使文化服务于“一带一路”,通过文化
北魏是我国文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汉字开始由隶书向楷书转化且基本形成.在这个演化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文字异化现象,即异体字大量出现.异体字是汉字演变中的
击沉一艘美国护卫舰需要多少枚导弹、炸弹和鱼雷?美国《星条旗报》网站日前一篇文章提出这样的疑问.而该文章根据“环太平洋联合军演”的最近一次击沉演习得出的结论是10枚.
本文主要从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当前保险公司内部审计的新形势及其新形势下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就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提出相应的有效策略.
现代信息科技迅猛发展,为基层社会治理带来无限空间和广阔前景.rn近年来,浙江向新科技、新技术借力,从“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全域覆盖,到政法“一体化办案系统”推广
期刊
自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开始致力于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EM)研究,盈余管理便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资本市场经历近二十年多年的发展,也相继出现了琼
【摘要】在新课标下,中职数学教学要从情感维度出发,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充分发挥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要充分利用师生、教材的情感因素,以情优教。不断地给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对有关教学内容的接受和内化。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情感处理;中职数学  中职数学教学要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从情感维度改变目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学
很多人谈激素色变,是因为印象中使用含有激素的药物后会出现内分泌失调、月经紊乱、变胖、影响发育、多体毛、骨质疏松等症状.但这是长期大剂量口服或者注射激素才会出现的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