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两朵竞一枝”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iu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花开两朵竞一枝”指的是两条教学思路双线并进,宛如同一枝头的两朵花,竞相绽放却交融贯穿于识字教学始末,从而让识字教学的过程和效果相得益彰,使识字学习的影响馨香弥久。
  关键词 遗忘规律 夯实读音 突破字形 理解字义 强化
  所谓“花开两朵竞一枝”指的是两条教学思路双线并进,一条思路是利用课堂的时间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生字词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条思路是针对学生的回生现象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有针对性地强化记忆,宛如同一枝头的两朵花,竞相绽放却交融贯穿于识字教学始末,从而让识字教学的过程和效果相得益彰,使识字学习的影响馨香弥久。
  下面,我详细介绍一下“花开两朵竞一枝”的识字教学。
  一、课堂识字教学策略
  课堂是学生认识汉字的主阵地,因此我们应从课堂抓起,采取各种有效的学习手段,提高课堂识字教学效率。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所以课堂上我就引导学生从这三方面来学习生字。
  1.夯实读音。(1)借助拼音自主识字。继续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功能,在学习生字时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主识字,遇到不会读的生字用拼音多读两遍。同时用不同的符号将两类字圈画出来,以突显生字。接下来教师用生字卡片或是多媒体展示生字,采用“小教师”领读、同位互读、开火车读、赛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读生字,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进来。(2)朗读中认读生字。让学生在朗读中继续认读生字,这时的生字都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赋予了一定色彩,成了有特定意义的符号。我们再通过范读、练读、领读、自读等形式,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生字自然也就成了熟字。
  2.突破字形难点。汉字笔画繁多,学生记忆起来特别困难,尤其是一些形近字。教学中我就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抓住字形的特点,采取编字谜、换部件、编故事、观看动画课件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区分。
  虽然上课时让学生分析了“落”字的字形,注意它是iT结构的字,偏旁是草字头,但学生在书写时总容易写成左右结构,三点水旁。所以我就给学生编了这样一个故事: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探出了小脑袋,新奇地瞅着周围的世界,太阳暖暖地照在它的身上,小草感觉舒服.极了。可时间一长,小草就受不了了,它的嗓子都要干裂了,它多么希望现在能喝上一口水呀!从此以后,小草就把多余的水藏在身体的各个部位,让自己随时有水喝。自从讲了这个故事后,学生写“落”字再也没有错过。
  3.理解生词的含义。学生会读会写生字了,但未必理解其含义,只有让学生明白生词的意思才会在生活中运用,才能真正记住所学的生字。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帮助学生理解:(1)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家长又重视早期教育,已经积累了不少生活经验,理解能力也相对提高了。对于常见的词语意思,学生也能说上一二。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正确引导学生明白词语的意思。如《春到梅花山》一课中“人流…涌动”是两个较难理解的词语,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能说出词语的大体含义,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出示大街上人多的情景,学生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就更准确了。(2)演一演。低年级的孩子表达能力有限,有的词语虽然明白意思却表达不清楚。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理解的意思加上动作表演出来。如《骑牛比赛》中“兴高采烈”一词,就可以让学生加上动作表演,学生就能非常直接地感受到“兴高采烈”是高兴到什么样的程度。(3)联系课文情景理解。把学生引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如《草原的早晨》一课,学生对“羊儿涌出了圈门”“无边的草原”“铺满新绿的草原”等词语不理解,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编辑视频片段或者借助教学挂图,带学生走进文本来理解。(4)尝试说话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教师让学生用某一个词语练习说话,既能检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加强当堂练写。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学生只有认真写好字,才能认真识字、记字,才会减少错别字,提高识字率。每节课在教完生字以后,我都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描红、仿影,或写写生字,既动脑又动手,记忆效果更好。
  二、课后强化识字教学
  1.制作生字卡片。低年级的识字量比较大,课后让学生制作生字卡片,课余时间学生就可以与小伙伴、家长一起做猜字游戏,在游戏中巩固识字效果。
  2.课外阅读中巩固。现在都提倡大阅读,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文质兼美、已经学过的生字出现率高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如果教师文笔好,能够将每课所学生字编成优美的小短文再让学生阅读,效果能更好。
  3.生活中复现。学生的生活环境中有许多学习生字的资源,教师可以开发这些资源,让学生既复习了旧字又学到了新字,同时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源自于生活的道理。
  4.定期检测强化。每个星期我都会抽出时间将一周所学生字词进行复习,或是抽读或是听写,让学生对本周所学生字词进行巩固,对不会读或是不会写的生字词就利用双休日让家长帮助强化学习。
  在学完一个单元以后,我也会安排“识字party”“我和生字朋友打招呼”“我给生字朋友制名片”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检测,寓教于乐。鼓励学生用学过的生字一字组多词,练习说话等。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觉得以上的识字教学方法行之有效。
其他文献
笔者最近参加了几次全国性的大型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感觉到现在的语文教师对教材爱得太浅,虽然对多媒体技术应用得非常普遍,但只是对课文简单的演化,这是不是人的一种浮躁在语文课堂中的反映?这些课难道就是信息时代、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吗?想到这里,不由得忆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教授的《草》一课(于永正的精品课之一,读过于永正教育方面文章的读者,会想起他的这一教学案例),一首小诗被于老师教得出神入化,看
期刊
摘要 兴趣作为思维的催化剂,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灵活运用知识,迅速调动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各种问题。老师要把学生对某一事物的兴趣迁移到学科上来,把英语学习变成学生持久的固定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系统而深刻的认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最终取得学业上的成功。  关键词 迁移 认识 成功  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倾向使人对有兴趣的事物产生向往之情。对英语感兴趣的
期刊
摘要 陶行知先生作为教育的先行者,其教育主张揭示的乃是教育的本质。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去积极实践陶行知的“真”思想,那他的教学只能是盲人摸象、沙地建楼,不能触及到中国教育的“真”世界!要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显然就应该从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真”开始。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育 陶行知 求真  “语文教学效率很低,问题很多,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可以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课改10年来,这个问题目
期刊
摘要 总复习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复习内容繁多等因素直接影响总复习课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最为关键。从课堂入手,探究结合复习要点,自主整理知识;参与小组活动,自主梳理知识;预设多层练习,自主强化技能;探究思维特征,自主体会方法等策略,激发学生复习动力,让“自主”成为总复习课的生命线,提高总复习课堂效率。  关键词 总复习课 自主策略 课堂效率 思想方法  总复习教学中,提升学
期刊
摘要 “一切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科学也不例外。在实验中可以获得知识的真正理解,可以纠正错误的认知,可以掌握新的方式方法,从而获得“真知”。  关键词 实验 真知 实践 教学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一定要渗透实验意识,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获得知识的真正理解,在动手实验中纠正错误的认知,在动手实验中掌握新的方式方法,在动手实验中获得“真知”。  一、在实验中获得对
期刊
摘要 教师专业素养包括丰厚的文化底蕴,远大的教育追求,高效的教育智慧等。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主要表现在:学生愿不愿意学,用什么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来吸引孩子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育智慧;有没有教给学生方法;教学目标有没有达成。  关键词 文化底蕴 教育追求 教育智慧  教师是教育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改革的实施者。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成果的好坏。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主要表现在:学生愿不愿意学
期刊
摘要 数学课堂讲究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研究,落实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趣”,重视“主”,突出“实”,凸显“动”。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有效教学 策略  有效的数学课堂要给予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和意识,让孩子们能在课堂中有收获有进步,逐步培养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构筑起学习数学的知识架构。这也是我们一线教师所要努力实现的一种最佳状态。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更加充实,我
期刊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大胆勇敢地“互动”,老师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去与学生互动,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语文课堂才会趣味盎然,学生才能真正体味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才能活跃思想,才会活力无限!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师生互动  《吕氏春秋·尽数》中有这样一句话:“流水不腐,户枢不嵝,动也。”即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话的意思很是简单: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
期刊
摘要 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解放,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创新能力的人。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加强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学生主体性 道德教育 遵守规则  通过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培养学生具有原则性的顺从习惯是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加强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
摘要 传统小学音乐欣赏课采用教师播放乐曲,学生静坐聆听的方式,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缺乏有效指导。在欣赏课中,合理运用“四结合”,结合画面,结合表演,结合乐器,结合游戏,让学生在欣赏课中逐步培养起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 音乐欣赏 四结合 鉴赏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每个单元都会安排一定数量的欣赏课,内容既有传唱久远的优秀歌曲,也有名闻天下的世界名曲,还有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乐国粹。对于这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