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来我怀里!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feh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阴荏苒,来到附小,如今已是第七个年头了。在这里,我们守护着孩子们成长,而与此同时,附小的精神,同样在滋养着我们。附小的六个育人理念,让我受益匪浅,指引着我们携梦前行,教会我们温暖他人,温暖时光。
  现在的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备受呵护。但也有这样一些孩子,因为各种难以言说的原因,缺失了完整的家庭,也缺失了一部分亲情,他们,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
  在我上一届所带的学生里,就有一个这样的孩子。妈妈离开了他和爸爸,去了省外,爸爸也忙于工作,留下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世界上最亲的人是母亲,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可小小的他,却过早地缺失了母爱······自从家庭发生变故后,他原本开朗活泼的性格渐渐变得暴躁,听课常常走神,缭乱的书写中也在呼喊着心中的不安。对此,我很担心,更加心疼,向家長了解一些情况后,我试着走近他、温暖他。
  有一次,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叫做《母亲的恩情》,对于其他孩子来说,这是篇文章充满爱意温情,学习的过程,就是再次深切体会母爱和幸福的过程。但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却无疑那么残忍,可想而知,这些文字,会给他带来怎样的伤痛和悲愤。因为,最最亲爱的妈妈却抛下自己和爸爸,去了远方,只剩下他小小的一个,遗留满心的伤痛和不理解,此时此刻,母亲在哪里?母亲的恩情到底在哪里?
  我可以想象孩子的心情,更不愿意在学习这一课时,再对他造成刺激和伤害。于是,上课之前,我把他拉到身边,问问他的近况,问问他最近有哪些开心的事情。孩子很善良,知道妈妈去了远方,但仍然很想念妈妈,记得的都是妈妈对自己的好。我连忙引导他,虽然妈妈现在不在他身边,但是心里一定是牵挂着他的。再和他一起回忆妈妈种种的好,让他知道妈妈养育他的不容易,理解妈妈对他也是有着浓浓恩情。说着说着,他的眼睛湿润了,水灵灵的大眼睛眨巴眨巴看着我,说不出一句话。就在那一瞬间,我鼻子一酸,也留下了眼泪,我轻轻拉着他说:“孩子,来老师怀里,我,也是你的妈妈!”话音刚落,他就扑了进来。
  虽然,我也许还无法完全走进他的内心,但我知道,那一个温暖的怀抱,一句轻声的安慰,一个柔软的眼神,真的能给这个受伤的小心灵带来一丝融融的慰藉。虽然力量微不足道,但我相信,我的爱,终究能在他小小的心间,荡起一缕波澜。
  上这一课时,孩子们都学习得十分投入,他也听得很动情。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说一说妈妈对你的爱,表达你对妈妈的感恩。轮到他时,我把话锋一转,说:“天底下最爱我们的人,不仅仅有妈妈,还有爸爸,还有更多的亲人,他们的爱一样都是伟大的。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和我们分享呢?”话音刚落,他的小手就高高举起,眼神里充满急切和兴奋,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要表达。我请他起立,他回答得通顺流畅,富有感情,精彩动人。话音刚落,他赢得了全班热烈的掌声。就在这一刻,他的笑容如夏花般灿烂,眼里充满了自豪。因为,他有了一个机会,向大家分享他得到的爱,分享他的幸福。
  上完那一节课后,他一直都很兴奋,我鼓励他晚上回去为爸爸做一件小事,他开心地答应了。
  第二天,他交上来的作业格外认真,后面附了一句话:“老师,我昨晚为爸爸捶背了,爸爸亲了我一下,还给我讲故事呢,我真开心”。那一刹那,感动、欣慰、酸楚······我的心底,五味杂陈。但是,他迈出第一步了,我应该为他感到高兴。
  从此之后,我一有时间就会拉着他的手和他聊天,告诉他我很喜欢他,如果他有什么心里话,我很愿意倾听。慢慢的,他看我的眼神更加温暖了,我知道,这是他心底的颜色。
  但是,对孩子而言,特别是男孩子,温情的怀抱不能成为永久的避风港。面对成长路上的不如意,一味伤感、悲伤终究不是办法,老师和家长也不可一味疼惜、骄纵。于是,我也常常和他聊天,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其实也是一种财富,是帮助你更好成长的养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聪明的孩子善于从一件事中找到积极的一面,鼓励自己、磨练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勇敢。听了这些鼓励的话,他抬起了头,信心满满地点了点头,小嘴抿得紧紧的,我知道,他也很希望自己勇敢坚强。
  也许,我的怀抱很小,缺失家庭关爱的他仍然会感到孤独;也许,我的能量有限,他依然会失落悲伤,但是,没有关系,我会尽我所能,多给他们一点关爱,多给他们一些理解和鼓励,让他们知道,老师希望他们快乐成长,老师永远会在身后目送他们前行,老师这里,永远为他,准备着一个温暖的怀抱!
  现在,这个孩子已经毕业,进入了一所很好的中学。当年的小小孩童,已然长成阳光少年。他常常回来看望我,如今他的眼里,透出来的,更多是信赖、自信、温暖、坚毅!
  我庆幸,当年及时关注到了他,我感动,我的爱在他心间开出了花朵,我感恩,附小“有爱心”的育人理念,让我成为一名有爱心的老师,让我把爱传递给更多的孩子,传递给需要它的角落,传递给更美好的明天!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是小学阶段教学之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并总结出一些启示和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阅读成为学生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效性;问题;启示;措施  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不斷的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来更好的融入当前这各瞬息万变的社会,从而获得个人的成功,为这个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在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发展的今天,各种知识载体
期刊
摘 要:高校服务地方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发展之路,通过建立新型实习基地,高校教师到中小学挂职服务是高校服务地方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  高校是高水平专业人才的汇聚之地,一直以来都在为社会的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人才。近年来,高校的职能开始发生转变,开始为地方经济服务。高校通过与地方企业合作的方式,为企业的需求直接培养对口人才,通过科研成果,
期刊
一、教研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5~6岁的幼儿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如声音、沉浮等。在此理念认知下,笔者选择了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较强的大班科学活动“寻找声音”作为教学案例的研究样本,希望能够在教研过程之中,边实践、边调整、边完善,据此增强自身的执教技能和专业素养,培养幼儿大胆
期刊
摘 要:本文将以《班主任工作漫谈》中“科学管理班级要靠班级的主人们”这一章为例,分析“人人都当班干部”的管理设想背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职能分散、轮换制不明显、时间和精力耗费多这三个问题来为班干部的设置提出建立“小组制”的建议,从而为完善班主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人人都当班干部”;小组制  魏书生曾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提出了“人人都当班干部”的教育设想
期刊
摘 要: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学生,2017年去四川省马边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提前谋划,特色鲜明,学以致用,注重宣传,扩大影响,全面提升艺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社会实践;综合素质;马边县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赴四川省马边县少数民族文化调研及山区支教暑期社会实践队是由该校艺术学院9名师生组成,他们走进四川大山深处的马边彝族自治县柏香村等地,围绕少数民族文化调研、山区支教等实践主题,取得了较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字词积累阶段,识字、记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成语的学习更不可忽视。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是在语言表达与书面表达中需要掌握的词汇,小学语文教学中成语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好处的。本文将从成语可激发学生的巨大兴趣、成语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成语可以使课堂更为活跃、成语可以使学生的文学水平提高四个方面,来探讨小学阶段进行成语教学的好处。  关键词:巧学成语
期刊
摘 要:元稹唐传奇小说《莺莺传》中张生抛弃莺莺,后又欲与之见面遭到拒绝。无独有偶,俄国作家普希金长篇诗体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中的达吉雅娜也有类似的行为:奥涅金拒绝了达吉雅娜的告白,数年后又向其求爱遭到了拒绝。崔莺莺与达吉雅娜这一看似相同的举动背后,却有着各自所处的文化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差异。  关键词:崔莺莺;达吉雅娜;文化背景;创作意图;差异  崔莺莺与达吉雅娜都是能为情而动,又能在受挫后
期刊
摘 要:精讲多练,学用结合,新颖别致,寓教于乐,探索一条既适合中职教学自身特点又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应用文教学之路。  关键词:应用文;教学;初探  相比于文学体裁的课文,应用文教学通常是枯燥的。往往是教师讲的条缕清晰、兴味十足,学生听得却是似懂非懂、味同嚼蜡。然而近期一位青年教师的应用文写作公开课,令人耳目一新。  这节课讲授的内容是《会议记录》。上课伊始,老师引导学生复习了前面学习的教学内容后
期刊
《一双手》原是当代作家姜孟之的报告文学《乌马的传说》中的一部分,后经作者修改成為一篇精美的散文发表于1989年8月11日的《人民日报》。本文曾被翻译为英文和法文介绍到国外,在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不小的反响。在国内,本文曾先后被选入人教版、苏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北师大版则将其编入了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目前,苏教版的《一双手》编入九年级的上册与北师大版的《一双手》略有不同,但相差不远。本文以北师大版小学四
期刊
摘 要: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生本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理念,其更加关注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自身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将生本教学的理念进行深入的贯彻和落实,这也是当前新时期下素质教育开展的新要求。我们应该对于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进行明确,同时在日常教学的过程当中,关注对学生阅读意识的培养,通过展开海量阅读,让学生本身阅读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自身语文素养也得能够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