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小麦品种在华阴地区的产量和适应性分析

来源 :陕西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ramisu_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要选取了华阴市种子管理站2018-2019年间的98个冬小麦品种的产量、性状与气象资料,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华阴市气候变化的趋势,结合柱状图分析了不同冬小麦品种在华阴市产量、性状的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田98个小麦品种中厚德麦985以折合667 m2产480.5 kg,相比对照试验组周麦18增产10.51%稳居产量第一名,该品种的分蘖能力强,抗寒能力较好,抗倒伏能力强,黑胚率低,容重高,其综合性状能力卓越,产量三要素较协调,667 m2成穗33.5万,穗
其他文献
试验探究杂交构树在兰考地区的最适种植密度.试验设置7个种植密度组(618、823、1058、1235、1482、1853、2118株/667m2),研究种植密度对杂交构树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为探明土壤含水量和密度对棉苗花芽分化的调控效应及其生理学机制,于2019年在河北农业大学清苑试验站进行大田试验,以‘农大601’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方法,主区为水分处理[充分灌溉(CK)和干旱(D)],副区为密度处理(6万株·hm–2、9万株·hm–2和12万株·hm–2),共6个处理,研究土壤含水量和密度对棉花花芽分化起始及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微观结构观察发现,干旱会加快棉花茎尖生长点的分化速度;高密度下,茎尖生长点横纵比变小
农药投入过量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普遍问题,推进农药减量投入是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农户是农药施用的微观决策主体,对农户施药行为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针对燕山丘陵区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导致肥料利用率低的现状,研究了有机肥、缓控释尿素、秸秆还田和生物炭与化肥减量配施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探讨了化肥减量替代的可行性,旨在探索燕山丘陵区春玉米田化肥减量配施技术模式。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以赤单218为试验材料,设置平衡施用化肥(NPK)、NPK基础上减氮20%(RN)、RN基础上有机肥替代总氮量的20%(RNOM)、RN基础上缓控释尿素替代总氮量的40%(RNCRU)、RN基础上秸秆全量还田(秸秆还田)和RN基础上生物炭基肥替代总氮量的20%(生物炭
粮食安全是维系社会稳定发展、加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发展成就巨大,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储备水平明显提升,但粮食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随着国际粮食贸易环境和多边关系不确定性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我国粮食安全、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也面临国内外诸多挑战。“十四五”期间从强化国民粮食安全教育、严格把关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相关工作、加强耕地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培养爱农高素质人才队伍、推进农业经营新模式探索、健全农业相关金融服务体系和加大农业生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出发,
为明确碱敏感和耐碱水稻品种幼苗根系响应碱胁迫的生理差异和应对策略,本试验以碱敏感水稻品种‘中花11’和耐碱品种‘宁粳52’为材料,将两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按照不同摩尔比混合,设3个碱浓度水平(10 mmol·L–1、20 mmol·L–1和30 mmol·L–1)和3个pH水平(8.65、9.55和10.50),模拟出9种碱胁迫环境,研究碱胁迫对供试水稻幼苗
在当前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政策激励能否有效引导农户的生态价值观念形成,进而促进农户有机肥施用?既有研究并未给出相应的证据.鉴于此,基于湖北省758户稻农的
为探讨番茄渣与玉米秸秆调制混合青贮、番茄渣覆盖秸秆青贮和番茄渣添加全混合发酵饲粮对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特性的影响,以番茄渣、玉米秸秆25∶75比例调制混合青贮以及覆盖
本试验以‘中杂9号’番茄为试材,采用砂培法,设置对照(0.66 mmol·L–1)、轻度缺磷(0.44 mmol·L–1)、重度缺磷(0.22 mmol·L–1)和无磷(0 mmol·L–1)4个磷浓度,研究了柠檬酸(7.5 mmol·L–1)浸种对低磷胁迫下番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旨在阐明柠檬酸浸种缓解番茄低磷胁迫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与蒸馏水浸种相比,不同浓度柠檬酸浸种引发显著
江西红壤旱地光热水资源充沛,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筛选江西红壤旱地间作优势明显、群体产量与经济效益较优的玉米||大豆的种植模式,于2018—2019年设置7个处理:玉米||大豆间作带宽2 m、行比2∶2,带宽2.4 m、行比2∶3,带宽2.4 m、行比2∶4,带宽2.8 m、行比2∶3,带宽2.8 m、行比2∶4,及玉米单作和大豆单作,分析了两年间不同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带宽行比变化对作物产量及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玉米大豆单作产量显著高于各自间作产量;间作处理中,带宽2.4 m、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