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养生“三字经”

来源 :保健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ch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到老年,本就身体衰弱,一到过年,生活规律被打乱,情绪容易激动,再加上一些有碍身体健康的习惯、习俗推波助澜……这些都有可能诱发疾病,老年人要警惕。
  
  守年夜,不熬通宵
  
  刘大爷自从成家立业做了一家之主后,年三十守通宵就成了池几十年如一日的“专利”,负责当晚的放鞭炮、“关财门”、“开财门”;坐在火炉旁,温上一壶小酒,就着年夜饭的剩菜,真是其乐融融。2008年的大年三十,已近七十的他仍像往年一样守年夜,谁知大年初一家人起来一看,刘大爷竟躺在地上不省人事!“120”医生说,刘大爷是突发心肌梗死,由于发病时无人知晓,已死亡多时了。 我们不能因为刘大爷的个案悲剧就否定守年夜这一传统习俗。但守年夜要因人而异却是不争的事实:老年人在这点上要服老,最好的方法是“放权”,把这一熬夜重任交给子女去执行,同样能达到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莫迷信,乱停药
  
  患有高血压的张大妈,从2008年春节的大年三十开始至元宵节,竟整整停了半个多月的降压药!原因竟是认为春节吃药不吉利。本来血压就很高的她,平时就靠降压药维持血压,现在突然停药;加上过年兴奋、劳累,众多不利因素凑在一起,遂使张大妈在元宵夜突发中风,经及时抢救,命是保住了,但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
  显然,张大妈“过年吃药不吉利”的想法是很错误的,甚至是荒谬的;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老人是存在的,而且为数不少。由于有不少疾病要终生服药、不能间断,故希望有此错误观念的老人要以张大妈为鉴,在节假日也要按时、按量服药,不要让封建迷信思想危害自己的健康。
  
  小病治,不能拖
  
  邻居一位70岁的老太太,平时就有糖尿病、哮喘病。2008年春节期间偶感风寒引起哮喘复发。子女们要送她去医院,她说大过年的,坚持不去,在家吸氧、输液。4天后,老人病情突然恶化,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老人的心跳、呼吸停止。“120’’急诊医生采取紧急抢救措施,进行心肺复苏,15分钟后,老人心跳、呼吸才逐渐恢复;后来又住了一个时期的院才康复。人是得救了,却花费医药费近万元。
  春节期间各大医院都有节日门诊,急诊也是24小时接诊,看病很方便。老年人过年有病千万不要硬扛,也不要在家自己处理,一定要在发病的第一时间到医院诊治,以免延误治疗时间酿出悲剧。
  
  悠着点,别太累
  
  李老太太十多年前就退休赋闲在家。两个儿子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也都成家立业了。但有好几年没回家过春节了。2008年春节两个儿子相约携带家眷回家过年团圆。久别重逢,可把两个老人给高兴坏了。李老太太与老伴自恃体健,也不雇佣保姆、钟点工,又是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又是到市场上买这买那的,唯恐怠慢了孩子。李老太太原来就有冠心病,常年吃降压药。两个儿子全家人都回来了,家里大大小小的有八九口人,需要照应的事情很多,可把她给忙坏了,不仅中午、晚上经常得不到休息,甚至连药也没能正常服用。除夕前一天,李老太太就觉得有点头晕乏力,以为是旧痛复发,吃吃药就可以好了,就继续忙里忙外的。大年初一中午吃完饭后收拾好碗筷,李老太太想到厅里喝口水,不料一走出厨房眼前就一阵发黑,栽倒在地。家人知道大事不好,急忙打120把李老太太送往医院救治。医生诊断其为因劳累过度而引发的心梗。幸好送医及时,李老太太侥幸捡回一条命。
  每年春节前后,总有一批老人累倒累病。在此提醒老年朋友:老年人过节,不论是家人团聚,亲友探视,还是婚庆嫁娶,都应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尤其要避免因过度劳累、酒饭过量或过于兴奋激动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导致乐极生悲。而子女们也应主动帮忙干活,为老人减轻些家务上的负担。
  
  小验方
  
  治便秘两方
  鲜土豆汁将300克鲜土豆洗净,去皮切碎,用干净的纱布包好挤汁,饭前服用1~2汤匙,每日2~3次,适用于习惯性便秘。
  五仁粳米粥芝麻、松子仁、柏子仁、胡桃仁、甜杏仁各10克,粳米100克。将五仁碾碎,放入粳米,加水适量,共煮成粥。服用时加少许白糖,每日早晚服用。适用于中老年人气血两虚引起的习惯性便秘。
其他文献
苏东坡一生精通养生之道,他著有《上张安道养生诀论》《问养生》等。这就是尽管苏东坡一生道路坎坷曲折,饱尝艰辛,年过花甲之后,却仍然精力旺盛的主要原因。  苏东坡对茶叶养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论茶》中日:“除烦去腻,不可无茶。”在牙膏、牙刷尚未问世的古代,他就以自己的远见提出了食后用茶漱口的养生法,并指出:“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可除,令齿更坚密。”  苏东坡习惯以梳发健身,并把“擦脚”作为一
《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说过一句傻乎乎的话: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着。5·12汶川大地震,让无数同胞泪洒四川,心系汶川,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深刻诠释了人间美与善,人性的光辉与伟岸,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地震到来时,我以为那是很遥远的事情,甚至都不知道汶川这个毫不起眼的地名,可是,当川蜀大地在地动山摇中变得千疮百孔,当汶川在8.0级大地震中沦为一片废墟,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生命就像一片
老夫老妻风雨同舟,同甘共苦,走过了几十年很不容易。双双步入老年,两鬓斑白了,就应该珍惜老夫老妻的感情,相互关心,争取白头偕老。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老年人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了晚年生活的误区。  守财致富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年代,养成节俭的习惯,是十分可贵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子女的成长,自己也已经进入老年了,就应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该用就用,该花就花。但有
“三高”,即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罪魁祸首。调查统计,“三高”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最大杀手。有资料统计,在中国人的十大死亡原因中,与代谢疾病相关的死亡率就高达35.7%,与“三高”相关的死亡人数也占总死亡人数的27%。高血脂可以引起血管栓塞,高血压可以引起脑出血和脑血管破裂,高血糖可以引起糖尿病。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明确提出,防止心脑血管病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减少“三高”和控制“三
刘婶这些天越来越感到老伴有些不对劲。老刘以前最爱到小公园下几盘棋,赌几个小钱,现在却不下了,光在旁边看人家下,只动嘴皮子不动手,被人家轰出来过好几回。  “一定有问题!幸亏家里的钱都在自己手里攥着。否则哪能发现老刘的异常,”刘婶心里暗暗盘算着。于是,她每天密切留意老刘的一举一动。这天一大清早,老刘吃完早饭后把饭碗一放,就急匆匆地走了出去。刘婶心念一动,马上偷偷跟在老刘的身后。  只见老刘顺着大街一
著名作家刘心武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揭秘《红楼梦》的精彩讲演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已跨过60岁门槛的他,在四壁皆书、春意盎然的“绿叶居”里,每天“敲字”不止,几盆观叶植物赏心悦目,3只爱猫在房间来回穿行。  刘心武一般在晚上10点开始写作,伴随着优美的古典音乐,一直写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他正在甜蜜梦乡。中午起来吃一顿早午合餐,下午读书、看报、会客,晚餐的菜肴往往比较
臧克家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曾以一首《有的人》蜚声文坛。臧老生于1905年,2004年谢世,享年99岁,他之所以能长寿,与他养生方法中的“四”有着密切关系。    饮食老四样    臧老是山东人,喜欢吃大葱,他说他喜欢吃的东西是“老四样”:大葱、大蒜、萝卜和花生米。他从不吃补品,烟、酒不沾唇,对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也不喜欢,他说:“自家饭菜最养人,如果说我的饮食有特殊之处,除了刚才说过的那‘老四
鱼头:以鱼头做招牌的火锅店可谓越来越多,集贸市场上的小贩也将鱼头剁下来单卖。然而有人说,鱼头是鱼体内毒素富集的地方,不能多吃。  据鱼类专家介绍,南方的老百姓很早就有吃鱼头的习惯,而且大多是吃鳙鱼(又叫花鲢鱼,俗称胖头鱼1的头。它对软化血管、降血脂以及健脑、延缓衰老都非常有好处,且鱼头中鱼油的含量要高于鱼肉,从这个意义上讲,多吃鱼头对人的健康的确有益。  鱼是通过鳃和肝、肾等器官向外排除毒素,其中
感冒在中医多属表证。表证是以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喷嚏等为主要要症状表现。中医根据感冒感受邪气的不同,而分为风寒、风热表证,故选用中成药治疗感冒时,要根据风寒、风热的不同选用不同的中成药。  风寒感冒多在冬春寒冷季节发生,主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明显、鼻塞喷嚏、流清涕、咳嗽、痰清稀等症状,治疗宜选用解表散寒的方剂,如:  1.九味羌活丸:由羌活、川芎、白芷、防风、苍术、细辛、甘草
他结婚才3年,太太生孩子坐月子那一个月,他另立门户,睡在客房里,重温快乐单身汉的日子,后来居然有些乐不思蜀。可是,太太出月后,就本能地要他回归婚床。这时尝到独睡甜头的他,斗胆提出“分房睡觉”的建议,结果太太激烈反对:“这像什么话,被外人知道我们一屋一个枕头,我还有什么脸见人?”无奈之下,只好重归太太怀抱。接下来。不知是床上多了一个“小人”干扰还是被动回归的缘故。他从此就睡不香。结婚原来就是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