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小肠肠系膜微血管血流随温度变化的光学检测

来源 :激光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f0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CCD显微成像技术和激光散斑技术,对局部加热(41℃~54℃,30min)下大鼠小肠肠系膜微血管的管径(直径约15μm~50μm)和血流速率的变化进行实时、在体监测,并由二者计算血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1℃、43℃、45℃、46℃各温度点30min的加热过程中,血流速率变化平缓,血管管径和血流量明显增加,最终均逐渐趋于恒定.49℃时,血流速率仅在前12min内增加,30min时已降至低于初始值;血管管径及血流量在14min时达最大后开始减小,加热停止时仍旧高于初始值.温度高于49℃时(51℃、54℃)血流速率、管径、血流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30min时,三者均低于初始值.由此可知,加热时间为30min,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的临界温度为49℃;在相同的时间条件下,热损伤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其他文献
AmpC酶是在革兰阴性杆菌中发现的一类由染色体介导的水解头孢菌素的Ⅰ型β-内酰胺酶.AmpC酶具有诱导性,以其诱导酶和非诱导酶的形式存在.与ESBLS不同的是AmpC酶对三代头孢耐
非病毒载体在基因表达质粒、反义寡核苷酸或反义表达质粒真核细胞的靶向转移中,有着病毒载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对这方面的研究人们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以期在基因治疗方面有所突
介绍一种能较好地分离植物基因组DNA的方法--SDS法.通过不同芸芥植物材料的多次实验,证明该方法分离芸芥的基因组DNA产率(7.5μg/g FW)、纯度(OD260=1.7-1.9)和分子量(50kb左
目的 观察青春期糖尿病大鼠生殖腺内雄激素受体的基因表达及蛋白水平变化。方法 用STZ诱导青春期大鼠糖尿病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及胰岛素治疗组,分别以Northern
线粒体在细胞凋亡中有着重要作用,而线粒体PT孔开放是线粒体因素导致细胞凋亡的关键.促凋亡因素通过诱导PT孔的形成,导致线粒体膜电位丧失,使细胞色素C和凋亡诱导因子等释放
本文将反向倍增法和蒙特卡洛法相结合,运用到生物组织漫长反射率和透射率的计算中,并讨论了样品的光学特性以及厚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同时对该方法的使用范围进行了讨论.
水稻的水平剑叶净光合速率 (Pn)和羧化效率(CE)显著高于直立剑叶 ,其胞间CO2 浓度 (Ci)显著低于直立剑叶 ,但两者的气孔导度 (Gs)没有明显差别。这表明剑叶取向对水稻叶片的光合能力有重要影响。水平剑叶的高Pn可能同其RuBP羧化酶含量和活性高有关。这可能是水平叶生长期间吸收光量较多的结果。
用高灵敏度的单光子计数系统探测了不同贮藏年份的水稻(Oryza sativa L.) 品种8072-2吸胀初期的超微弱化学发光(ultraweak chemiluminescence, UCL).观测到水稻种子吸胀初期(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反复发生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反复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大约70% APS患者为女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仍有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为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细胞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