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荷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kinginthe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的一生充满禅意、充满诗意,这一切,如同在梦境中。
  秋天,在每个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秋天在每个人的不同阶段也是不一样的。秋天,给人萧瑟、肃杀的感觉,但秋天同样给人收获的喜悦。我还在少女时代,对秋的感触就十分敏锐,那时读《红楼梦》,多数人可能会记住宝玉与十二钗斗趣的情节,而我,则对黛玉笔下的一句诗记忆深刻,“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那时虽然不知道什么是通感联觉反应,但是在我脑海里已经调动起听觉、视觉、嗅觉,来想象这个画面。
  凋敝的荷花、残破的荷叶,它们已抽离原来的具象,幻化成孤独、凄婉、愁肠百结的心中意象。


  某年,深秋初冬,我赋闲在家,每日清晨与黄昏总会到房屋旁的人工池塘边散步,池塘里栽种了荷花,为防止冻坏人工池,管理人员在霜冻前将池水放干。这时,塘底的淤泥结了一层薄薄得冰,残荷的身躯直挺挺的暴露出来,一根根立着,楚楚可怜。我实在不忍它们独自过冬,于是把它们采摘回来,洗净之后,插在花瓶里,摆在墙角,贴在墙上,装饰成画,我的客厅就成了荷的冬天居所。
  当时正苦于单反相机的沉重,我想略微改变一下摄影在我生活中的方式,于是,购置了一部具有多重曝光功能的卡片机,痴迷地玩起多重曝光摄影技巧。
  梦境中的荷花,它是朦胧的,是虚幻的,它是我对荷多层面认识的交织,拍摄的时候我没法让自己限定在一种模式上,曝光顺序与影像叠加完全即性而发,如同在一块画布上前后不同的添加着物象,每一幅画面都带来不同的感觉,即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整个拍摄过程极为美妙,又十分享受。
  中秋之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已不在,而迎来了“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季节,而我又开始要把梦中的荷种在家里了。

其他文献
面子文化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其作为中国情理社会中的行为逻辑,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且在不同的情境中具有不同的表现,本研究以面子研究的情境性为取向,将牡丹江市A村婚礼
城郊集体土地的征地拆迁已经成为国内各大城市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首要途径。被拆迁村民的市民化是城郊征地拆迁的一个客观法律结果,但正是由于它是征地拆迁的附属品,所以其市民化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口老龄化现象亦日趋严重,老年人口中失能与半失能老人所占比重也呈走高趋势。2014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已高达3700万。尤其在黑龙江气温寒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