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罚钱的老板最不负责任

北京达通讯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达
前几天劝退了一个女员工,她走之前给我说:“李总,我不能在这里做了,我对以前给您造成的损失很抱歉。”我点了下头,也不好说什么。
在一些商场里,我有专柜经营自己的产品,专柜的导购员就是非常重要的销售人员。平时我也经常到各个专柜去转一转。当老板在的时候,他们就装模做样,表现卖力;而等老板前脚刚走,底下的人就大闹天宫了。很多老板,会在这个时候杀个回马枪,嘿嘿,刚好逮个正着。有一次,我发现一个专柜的销售人员——也就是这个女员工,在玩游戏机。我非常生气,却没有发火,而是极为克制地走到柜台前,对她说:“这一次我不处罚你,如果再有一次,我就罚你100元钱!”
没过多久,我又去检查,发现那个导购员还在玩电子游戏,当时就命令扣了她100元。之后,那个导购倒是再也没有玩过游戏,改玩手指头,改发呆了。最后只有把她劝退了。
这种检查有时候的确可以起到一定的督导作用。但老板毕竟没有这么多精力去跟员工玩游击战,也不可能总是罚钱。罚钱,只可以解决部分问题,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员工把工作看成是为了老板在工作,而不是为了自己在工作,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制度,让员工意识到,无论何时,认真工作都是为自己积累资历和经验,那么,底下的员工就不会钻空子偷懒了。
但说到制度的建立,小企业与大企业又不同。大企业靠完善的制度,而小企业,尤其是我们这种刚起步不久的企业在各种竞争机制不完善的时候,趋向于人性化管理,说白一点就是:尽可能收买人心,你只有留住他的心,他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也避免了工人闹情绪、人员流失等事情发生。其次,要注重后续人员的培养。再次,要特别注意文化的激励,更多的体现在对员工思想的关怀上。员工来工作当然是为了挣钱,但是在挣钱的同时,他也需要别人发自内心的认可与帮助。
一个公司,如同一个军队。军队里,只要军法的统帅是不合格的统帅;公司里,只知道罚钱的老板是最不负责任的老板。
打卡荣誉感
四川安迪广告策划公司总经理徐友宾
相信许多公司都有打卡制度,而其中大部分都碰到一个怪现象:在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中总有那么几个人不按规定打考勤卡,审核工作很是棘手。这些人实际上是出了勤的,只是“不愿意与员工一样参加打卡”或是“有时忘记了”,迟到也是常有的事。如果按考勤来结算工资肯定是不行的,反之又有碍公司管理制度的执行也有损管理者形象。
老板希望员工来得早、走得晚;员工希望,最好允许他来得晚、走得早。进入管理层的资深员工认为,我的工作是创意的、重要的,即使我不在公司,我也在想着工作,那些没创意的普通员工才应该考勤,公司对我们应该网开一面,最好采取灵活的考勤制度。但普通员工就会说:“如果资深的员工做不到考勤,为什么要求普通员工这样做?”
当然,这不一定和敬业有关,但“自我感觉良好”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仿佛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不打卡荣誉感”。
老板要维护秩序,他需要一种存在,看着大家忙忙碌碌,觉得很踏实。当员工出现在老板的视线中,老板有安全感。如果一进公司看见没人,我第一感觉就是办公室租亏了。如果稀稀拉拉来两个,又来两个,我立马就会想:“人家看我们公司像什么?客户来了脸往哪儿放?”
在老板眼里,公司是一个专业组织,而员工看到的只是自己。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中层相当于承重墙,一个公司能否有发展取决于老板,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中层。而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中层,有的自恃功高不可一世;有的自以为是听不进意见;有的认为自己朝中有人,好办事……这些人的存在将极大的影响团队的凝聚力,甚至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积极性。
然而,对于这些员工,“响鼓无须重锤”需要慎重为之,“处置”不当将有可能导致其消极怠工、借机“跳槽”。首先,要懂得先扬后抑,即经常要通过看似表扬,实则“话中有话”的方式,给予其身份提醒;其次,通过加压驱动的方式,“拔高”其销售指标,努力让其做得更好,给其更大的挑战空间,给予更多的提升机会。最后,给其提供更大的“展示”平台,满足其表现欲。另外,作为管理者,对于此类员工要能学会与其推心置腹地交流与沟通。
金手铐
香港精典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姚振
我以前是搞技术出身,30岁时,也算小有成就了,只不过还处于半打工状态。所以就有很多朋友劝我,“自己创业多好,你有技术,有人脉,一定会成功的。”
经不住朋友们的鼓动,但为了规避投资风险,我还是拉了四个朋友做合伙人,成立了今天的公司。也许是从合伙经营的方式中得到了感悟,凡是重要的人员,工作两年以上,我全都给予股份。而且,我从不只单单的赠与股份,还让有股份的职员参与到公司的实际经营和管理中,并对一些决策方针参与讨论和修改。
起初,大家也只把眼睛盯在年底分红上,对于经营管理都不上心。然而,参与多了,教育多了,员工渐渐地也就有了自己的主意。大家虽然各持己见,只要不影响正常的工作,我也都保持默许,毕竟大家是在关心企业嘛。
年前,公司的市场政策和管理政策都要有所调整。市场方面,公司原来一直只关注财务软件方面,现在经过股东提议,要往游戏软件的方面发展。在管理方面,经过一年的运营和考核,公司觉得现任的技术部经理和客服部经理不适合在本企业发展,那么这两个人一旦辞退后,将由谁来接任呢?
结果,这两个问题,开了多次会议,一直议而未决。大家的意见分歧很大,尤其是在人事任命的问题上拉帮结派,而且个个都理直气壮,打着为公司着想的旗号,暗地却是各自“跑马圈地”。
“股票增值权激励”常被许多上市公司看作是激励高层员工敬业的“金手铐”,而我的公司,似乎有点不适应。
然而,国外的一个案例,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企业管理。
加拿大西方喷气机航空公司是加拿大最让人羡慕的组织之一。超过85%的员工在公司持股。企业获得了无数个荣誉,包括2005年获得了加拿大企业文化最优奖等。为什么员工如此在意组织的声誉呢?员工认为在加拿大西方喷气机航空公司努力工作,是因为他们对这样一个保持了优秀业绩记录的公司感到骄傲,愿意将自己的钱转为公司的股份。
一个让员工感到自豪的公司,会让员工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的工作行为中,会考虑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而不会出现时时事事均以私利为出发点的低敬业度状况。
如何提高企业的雇主品牌,这是接下来我要考虑的问题……
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
厦门科斯特节水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平
古语云:“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人们一般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除非你奖赏他们这样做。而这种利益的驱动并不单是薪酬的刺激。
企业薪资制度的不合理是造成员工频繁跳槽的原因之一,但并不一定要全员加薪才有诱惑力。美国密歇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戴尔·沃尔克说:“人们往往以为是金钱,其实并非如此。雇员在一段时间内会关注薪水,但雇员如果对工作失去了兴趣,单单靠金钱是不可能留住他们的。”
因为,一旦员工进入了企业,他们将更加关注“软性”因素:与老板的关系,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工作的整体环境,工作量是否合理,工作前景是否明朗,对企业的决策是否满意……员工留在企业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融合和认同了企业文化,而绝对不是薪水!在企业文化的四个层面中,精神文化要超过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是最为关键的范畴。而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外在体现,就是员工明白为什么要在公司工作。现在很多员工认为工作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差事罢了。这是因为企业只教技术和效率,并没有把文化传达到员工身上。如果你的员工不热爱这份工作,那么同时也表明他并不认同你的企业文化。
有许多员工是因为看不到晋升机会才离开的。在日本和中国,对员工工作敬业度影响最大的因素则包括:是否存在绩效薪酬系统、是否为员工提供了充分的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于是细分晋升等级、晋升架构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他们不必等着有管理位置的空缺就可以升职。
另外,一个人性化的管理者应该学会理解和关心员工。理解,是人天生具有的一种欲望,而自己能得到真诚的关心和重视是人最大的愿望。
对员工来说,这些全部都是“利益”,只要有了较好的“驱动”,敬业度自然就会提高。
编辑 陈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