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语文朗读的艺术因子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ong3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关键。朗读的形式多样,主要从五个方面来探究:游境生情“读”文本;图文想象“悟”文本;表演促读“现”文本;师生评读“品”文本;读来读往“延”文本。
  关键词:朗读; 文本; 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092-001
  
  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训练,是眼、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笔者就几种朗读的形式谈谈看法。
  一、入境生情“读”文本
  1.入境——在熟悉、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练朗读
  1.1明理“入境”。所谓明理朗读指导法,即是结合课文具体语言环境,让学生懂得应该怎么读的道理,然后再反复练习读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学生所练就的朗读能力,才是真正的能力,即使换了语言环境,学生也会读,且读得好。运用明理性朗读指导法,关键是让学生明理,然后再进行训练。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中第五自然段时,让学生对课文读懂,知道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在这基础上来练习朗读,自然就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了。
  1.2激情“入境”。叶老说过:“作者胸境,入境始于亲。”说的就是要引领学生进入描写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亲情、生情的目的,这样学生读来才会油然生情。诱发学生朗读热情,激活思维的火花,使其产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方法很多。教师可通过音乐、图片、实物、电脑课件、影视片断等真实生动的各种媒介,营造朗读的情境。亦可通过表演、竞赛、教师引读,范读等方法激发朗读的情趣。
  2.入情——强化朗读技巧指导,使学生读之入情
   所谓“入情”是指表情朗读,要求朗读能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就是教师结合文章内容的理解,具体说明语言的各种表现形式,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应当怎么读、不应当怎样读等等。
  2.1停顿。朗读中的停顿分语法和语意停顿两种。语法停顿要学生知道各种标点符号所表示的不同时间的停顿,还要使学生掌握没有标点符号的一句话之间按短语结构的短暂停顿。语意停顿即强调停顿,要使学生知道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说话的意图、感情作适当的强调的停顿。
  2.2重音。一句话的表意重点在朗读上要作重音处理,以示强调。
  2.3语调。语调是贯穿在整个词句中声音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是表达语句感情的一种重要朗读技巧。
  2.4语气。语气是指朗读时的口气、情态,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思想感情要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
  2.5速度。有的文章读得慢些,有的则要快些;有的文章快慢相同,参差变化;有的应逐渐加快或逐渐放慢,这种快慢变化必须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吻合。
  二、图文想象“悟”文本
  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示的,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学生朗读时,不仅要从语感出发,而且还要始终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由想象开启的生活图景,比语言文字打开的天地更广阔,更具有形象感,因此也就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
  三、表演促读“现”文本
  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如《一路花香》《九色鹿》等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文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地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
  四、师生评读“品”文本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赛,就有评。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体地位之后而渐渐形成的,有了主体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
  五、读来读往“延”文本
  文本的回读,指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能引起情感冲突与升华的句与句或段与段之间的来回反复地读。回读,使学生的真情在课堂上自然流露,使阅读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深层次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追求独特的体验,追求多元的解读。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多元的,但最重要的一元是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学生在情感线上的回读,也就是多元解读中把握那最重要的一元,其余的元要围绕这一元,做到把握一元,发展多元。否则,课堂上的人文性就会偏离方向,造成人文性的缺失。其基本步骤如下:确立情感线—抓住情感点—围绕情感点回读—把握一元,发展多元。如:《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教学:
  1.读第四小节(写人类有了火种后的高兴心情),想象一下,此时此刻人类的心情怎样,读出你的喜悦与开心。
  2.读第六小节(天神处罚普罗米修斯),此时你的心情又是怎样?读出那种痛苦。
  3.再读第四小节,你内心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会怎样去读?(可能有学生会读出一种痛:我们人类有幸福了,可普罗米修斯却在受着痛苦!可相机表扬学生是一个有爱心、会感恩的人,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4.(再回读第六小节)你刚才读到了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坚强、痛苦,现在还能读到什么?请读出你的感受吧。
  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这里仅就个别特色的朗读谈谈个人的见解。所谓殊途同归,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总之,培养学生朗读不能游离于文本,要深入研读文本,让学生走进文本,了解文本蕴涵的情感,与作者达成共鸣。通过反复朗读,做到超脱文本读出一种感谢、读出一种欣慰、读懂一种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真实对话。
  
其他文献
物理作业是物理教师评价教师自己教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根据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作业、形成性作业和总结性作业。无论哪种作业,作业中最有价值的题目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个自主的课堂空间,让他们自主学习,有效地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数学课堂; 有效教学; 有效学习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091-001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已步入信息化时代。掌握时代信息,了解世界动态,已成为思想品德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训练学生多渠道、迅速及时地获取时政信息,拥有解读和分析时政信息的
摘 要:通道技术在Photoshop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学者对其应用颇感迷茫,本文从对Photoshop软件介绍导入,从通道的概念、分类、技巧、应用几个方面解读通道,分析阐述,实现利用通道调整图像颜色,利用通道制作选区,并对选区进行处理,实现图像处理的神形贯通。关键词:photoshop; 通道; 调整颜色; 选区; 抠图中图分类号:TP3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
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的研究已成为小学数学教研的主趋势。本文从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的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
摘要: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生活。关键词:人文性;科学性; 生本;互动学习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0)3-060-001案例一一位低年级语文教师执教《春天》一课时,在读到“春天来了,柳树绿了,桃花开了”时,拿出一枝盛开的桃花问孩子:“想一想,桃
摘要: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改变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构建平台,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关键词:学生动情;动口;动手;动脑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83-001历史新课程教材的学习与探究、活动课是以往教材所没有的。如何处理教材内容·学习与探究·活动课呢?我认为教师应该
新课标新课应倡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学、实验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辩论等一切学习方式。新课标的实施,老师们为能寻找到一个能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而苦苦探索。目的
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机遇,来自于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产价格上涨、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可以预期的加息和人民币不断升值。具体而言,在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企业倾向于利用资本市场转好的时机加速股权融资、通过购并重组以降低成本、通过QDII等业务拓宽海外投资渠道,这些都离不开投资银行的参与,投行的好日子刚刚开始。  近来,“流动性过剩”这一专业术语被财经类媒体广泛传播。就本人的粗浅理解,从一国经济的角度看,
摘要:凡是老师,都研究过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理念赋予了学习兴趣新的含义,《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从传统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到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何设计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培养教学学习兴趣。本文试图从这个维度对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作肤浅的探讨。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法指导;营造学习情景; 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