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外墙面渗漏时的原因,来指定相对的防治方法,通过防治方法打到预防治理外墙面渗漏。
关键词:外墙面;渗漏;防治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12-0218-01
目前已建好的工程中,据不完全调查外墙面渗漏率高达6.8%,已高于屋面的渗漏率。
1 主要渗漏位置及原因分析
外墙转角处,主要是直槎,接槎时灰缝未填实;外墙构造柱边间隔一定距离,主要是留立模脚手洞未清理干净,未填实;外墙大面不定位无规律渗漏,主要是灰浆不饱满或外墙粉刷面有孔洞以及裂缝,面砖缝隙,嵌条缝中渗入;外墙大面积渗漏,主要是外墙砌筑时干砖砌筑,使灰浆无法达到饱满度;门窗框角部,主要是门窗框边与墙面间未填实。
2 在施工中防治的主要步骤
(1)根据《规范》第4.2.4条规定:“砖砌体的转角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砌斜槎时宜随砌砖将槎口外多余灰浆及时刮除;在接槎前浇水湿润,并砌好每皮槎口处的接头砖,槎口缝中的砂浆必须塞满。如果接槎余灰不清除,不用水湿润直接用砖堵,就不能保证余灰和砖砌体的粘结力,也就不能保证接槎的灰缝饱满,从而不能保证外墙面的雨水不从接缝中渗入内墙。
(2)外墙面的雨水由砖砌体的空头缝中进入内墙面。因此,必须填塞砖墙上的缝隙,修补好孔、洞、缝隙;清除脚手洞,圈梁下的穿墙方洞中的余灰块等杂物,浇水湿润;用1:1:4水泥、石灰、砂浆及砖块镶嵌修补好内墙半砖,使之缝隙密实,外墙半砖用C20细石砼分层补实,外墻用细石砼分层补洞应注意到洞上口的收缩裂缝,主要控制细石砼的水灰比不能大,补洞面层要掌握一定时间和气温收面,从而保证脚手洞上口不裂缝。裂缝空隙先扫刷冲洗,随用1:3水泥砂浆刮嵌密实,这样才能保证外墙面雨水不从砌体缝隙孔洞渗入内墙。
(3)砌砖墙必须要立皮数杆,水平灰缝的厚度控制在8~12mm,只有控制好灰缝的厚度,才能保证砌体和砂浆间的饱满度,但灰缝太厚,由于砂浆有干缩现象,这样砌体间会出现缝隙,从而不能保证外墙面雨水不从砌体缝隙中渗入内墙。另外,砌砖时要保证砖块的顶头缝均匀,不允许有瞎眼缝和空头缝,如有瞎眼缝和空头缝就表面砌体的顶头缝灰浆不密实或无灰浆;不宜采用铺砌法。用铺砌法时,水平灰铺后砖吸水从表面上再砌砖时,砂浆较干不能使砖与砂浆充分粘结,也就表明水平灰缝不实。见砌砖工艺采用“三一”或“2381”砌砖法砌筑。从上面两点就不能充分保证外墙雨水不渗入内墙。不准在砌好后的墙上砸砖纠正偏差,以防被敲动的砖块与凝固好的砂浆脱离引起裂缝而渗水。另外砌墙时,普通砖、空心砖应提前浇水湿润,含水率宜为10%~15%;如用干砖砌墙,砂浆很难铺摊,灰缝中的砂浆不易饱满,且砖与砂浆不易粘结,因此墙体容易渗水。
(4)抹灰面基层处理,钢筋砼梁、柱等的光滑表面。先要用1:5:12:12=107胶:水:水泥:中粗砂的混合物喷洒一层,使之凝固在光滑的基层表面。墙面抹灰工艺,扫刷刮除墙面灰疙瘩。浇水湿润墙面。粉刷前在墙面喷洒一遍1:9的107胶:水的混合水,这是减少粉刷脱壳有效措施。根据规定的砂浆配合比应严格控制计量拌制,砂浆就随拌随用,不允许使用超过3h的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作抹灰层。粉头遍灰的砂浆稠度要大一点,要用力刮紧刮薄,使砂浆嵌入砖缝中,厚度不大于7mm。吊直墙面,冲筋抹中层灰时,要求墙面平整,阴阳角方正顺直。隔天喷水养护7d。抹面层或贴面砖前应检查基层抹灰的质量,如有空鼓、裂缝要返工重抹,基层面干燥时要浇水湿润后方可抹面层。对嵌线条的缝,要认真用水泥浆抽嵌密实。贴面砖用嵌缝和抹灰用砂均需过筛,防止有杂物使面层及面砖缝有小孔洞。面砖缝应压实压光。凡是挑出墙面的雨蓬、挑檐,上面要抹流水坡。压顶面要向内侧排水,流水坡一般为6%,窗台面的流水坡上口要凹进窗框下并抹出圆弧。凡挑出墙面的构筑物和凸出墙面线条的下口都要做滴水线,拆脚手架时要及时修补好连接脚手架的铁丝孔洞。按照上述方法施工保证在外装饰面上不渗水。
(5)待门窗框安装校正固定,并经检查合格后,由专人负责用1:3水泥砂浆中渗入少量麻刀,将缝隙嵌实,如果遇到铝合金及塑钢窗应严格按照《规范》图集要求施工。如不能将框边嵌实,外墙雨水必然会渗入窗角内墙。
(6)其他如装落水管必须离墙20mm,卡箍钉必须在抹灰前钉牢,粉刷时嵌补好;顶层雨蓬、阳台的出水口,尽量接入落水斗,不允许流向靠墙边。此外,外墙使用的墙体材料膨胀系数应与钢筋砼柱、梁的膨胀系数基本一致,这样可以预防墙面温差缝的发生,导致外墙裂缝渗水。
通过以上施工方法的施工,经过几项工程实践,外墙未发现渗漏现象。
关键词:外墙面;渗漏;防治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12-0218-01
目前已建好的工程中,据不完全调查外墙面渗漏率高达6.8%,已高于屋面的渗漏率。
1 主要渗漏位置及原因分析
外墙转角处,主要是直槎,接槎时灰缝未填实;外墙构造柱边间隔一定距离,主要是留立模脚手洞未清理干净,未填实;外墙大面不定位无规律渗漏,主要是灰浆不饱满或外墙粉刷面有孔洞以及裂缝,面砖缝隙,嵌条缝中渗入;外墙大面积渗漏,主要是外墙砌筑时干砖砌筑,使灰浆无法达到饱满度;门窗框角部,主要是门窗框边与墙面间未填实。
2 在施工中防治的主要步骤
(1)根据《规范》第4.2.4条规定:“砖砌体的转角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砌斜槎时宜随砌砖将槎口外多余灰浆及时刮除;在接槎前浇水湿润,并砌好每皮槎口处的接头砖,槎口缝中的砂浆必须塞满。如果接槎余灰不清除,不用水湿润直接用砖堵,就不能保证余灰和砖砌体的粘结力,也就不能保证接槎的灰缝饱满,从而不能保证外墙面的雨水不从接缝中渗入内墙。
(2)外墙面的雨水由砖砌体的空头缝中进入内墙面。因此,必须填塞砖墙上的缝隙,修补好孔、洞、缝隙;清除脚手洞,圈梁下的穿墙方洞中的余灰块等杂物,浇水湿润;用1:1:4水泥、石灰、砂浆及砖块镶嵌修补好内墙半砖,使之缝隙密实,外墙半砖用C20细石砼分层补实,外墻用细石砼分层补洞应注意到洞上口的收缩裂缝,主要控制细石砼的水灰比不能大,补洞面层要掌握一定时间和气温收面,从而保证脚手洞上口不裂缝。裂缝空隙先扫刷冲洗,随用1:3水泥砂浆刮嵌密实,这样才能保证外墙面雨水不从砌体缝隙孔洞渗入内墙。
(3)砌砖墙必须要立皮数杆,水平灰缝的厚度控制在8~12mm,只有控制好灰缝的厚度,才能保证砌体和砂浆间的饱满度,但灰缝太厚,由于砂浆有干缩现象,这样砌体间会出现缝隙,从而不能保证外墙面雨水不从砌体缝隙中渗入内墙。另外,砌砖时要保证砖块的顶头缝均匀,不允许有瞎眼缝和空头缝,如有瞎眼缝和空头缝就表面砌体的顶头缝灰浆不密实或无灰浆;不宜采用铺砌法。用铺砌法时,水平灰铺后砖吸水从表面上再砌砖时,砂浆较干不能使砖与砂浆充分粘结,也就表明水平灰缝不实。见砌砖工艺采用“三一”或“2381”砌砖法砌筑。从上面两点就不能充分保证外墙雨水不渗入内墙。不准在砌好后的墙上砸砖纠正偏差,以防被敲动的砖块与凝固好的砂浆脱离引起裂缝而渗水。另外砌墙时,普通砖、空心砖应提前浇水湿润,含水率宜为10%~15%;如用干砖砌墙,砂浆很难铺摊,灰缝中的砂浆不易饱满,且砖与砂浆不易粘结,因此墙体容易渗水。
(4)抹灰面基层处理,钢筋砼梁、柱等的光滑表面。先要用1:5:12:12=107胶:水:水泥:中粗砂的混合物喷洒一层,使之凝固在光滑的基层表面。墙面抹灰工艺,扫刷刮除墙面灰疙瘩。浇水湿润墙面。粉刷前在墙面喷洒一遍1:9的107胶:水的混合水,这是减少粉刷脱壳有效措施。根据规定的砂浆配合比应严格控制计量拌制,砂浆就随拌随用,不允许使用超过3h的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作抹灰层。粉头遍灰的砂浆稠度要大一点,要用力刮紧刮薄,使砂浆嵌入砖缝中,厚度不大于7mm。吊直墙面,冲筋抹中层灰时,要求墙面平整,阴阳角方正顺直。隔天喷水养护7d。抹面层或贴面砖前应检查基层抹灰的质量,如有空鼓、裂缝要返工重抹,基层面干燥时要浇水湿润后方可抹面层。对嵌线条的缝,要认真用水泥浆抽嵌密实。贴面砖用嵌缝和抹灰用砂均需过筛,防止有杂物使面层及面砖缝有小孔洞。面砖缝应压实压光。凡是挑出墙面的雨蓬、挑檐,上面要抹流水坡。压顶面要向内侧排水,流水坡一般为6%,窗台面的流水坡上口要凹进窗框下并抹出圆弧。凡挑出墙面的构筑物和凸出墙面线条的下口都要做滴水线,拆脚手架时要及时修补好连接脚手架的铁丝孔洞。按照上述方法施工保证在外装饰面上不渗水。
(5)待门窗框安装校正固定,并经检查合格后,由专人负责用1:3水泥砂浆中渗入少量麻刀,将缝隙嵌实,如果遇到铝合金及塑钢窗应严格按照《规范》图集要求施工。如不能将框边嵌实,外墙雨水必然会渗入窗角内墙。
(6)其他如装落水管必须离墙20mm,卡箍钉必须在抹灰前钉牢,粉刷时嵌补好;顶层雨蓬、阳台的出水口,尽量接入落水斗,不允许流向靠墙边。此外,外墙使用的墙体材料膨胀系数应与钢筋砼柱、梁的膨胀系数基本一致,这样可以预防墙面温差缝的发生,导致外墙裂缝渗水。
通过以上施工方法的施工,经过几项工程实践,外墙未发现渗漏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