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初步培养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i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空间观念是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概括的表象。空间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逐步长期的过程。本文探讨了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中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做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初步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231-01
  小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主要是在学习几何形体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教学中,笔者注重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1 加强观察实验,感知空间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感知、建立表象是培养空间观念的基础。学生认识几何图形一般都是从观念开始的,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几何主要是直观实验几何。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不是通过逻辑推理,而是依赖于观察。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首次感知,先准确画出图形或拿出实物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
  在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还要引导学生对几何形体进行比、量、想、数、画、折、摆,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使他们手、眼、脑协同作用逐步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并把知识内容与空间形成统一起来。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牢固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2 注重引导操作,建立空间观念
  针对小学生空间观念需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建立。如当教学生认知“圆柱”这一课程时,首先,将圆柱的基本概念给学生讲解;然后,将圆柱模型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亲自动手将圆柱模型的侧面展开能得到什么形状,学生展开得到长方形后,让学生动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得到长和宽分别为圆柱体底面周长和高,这样的引导给学生从圆柱体的特征建立了圆柱体的正确的空间观念。
  3 解决具体问题,深化空间观念
  在学生初步形成观念的基础上,几何形体的教学,还要重视知识的应用,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深化空间观念。如在学习长方形的知识后,要求学生会判别长方形,知道各部分名称,先能借助图形计算,逐步過渡到依据几何图形各部分的名称来计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图形的分解、组合、平移和割拼等变换方法,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如教学“一个长方形周长是48米,如果它的长和宽各增加4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一题时,按常规解法,必须先求出原长方形的长和宽,才能求出增加面积。但如果运用分割、拼合就能解决问题,很容易求出增加面积为28×4=112平方米。
  4 重视内在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几何初步知识的编排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时要依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适时归类,形成知识的新体系。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应及时引导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的体积公式可以统一成v=sh。同时教学时还要注重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例如: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68厘米,它的长是8厘米,是宽的2倍,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这类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综合性。一由长是8厘米,可求出宽为4厘米。二由长方体的棱长和是68厘米,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可求出长方体的高。三由长方体的长、宽、高可求出长方体的体积。
  5 联系实际问题,巩固空间观念
  几何形体的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测量等活动,准确地形成长度、面积和体积等概念。如在教学1公顷时,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量出一个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将学生不熟悉的问题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空间大小。再如:一个有盖的圆柱体油桶底面的1处被碰了个孔,这只油桶最多还能装多少油?
  A.2桶 B.1桶 C.0桶
  此题具有隐蔽性、混淆性,但灵活性、趣味性较浓,实际上巧妙地选择某个侧面接触地面,仍可以装一
  桶油。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演示、操作等,让学生建立表象,充分感知。在几何知识的运用中,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加深、发展和巩固。
  【作者简介】
  李振华(1971~),男,汉族,江苏省徐州市人,学历:本科,教育学(教育管理),中小学一级。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因年龄特点,好奇好动,在课堂的教学开始前要做好引导,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集中精力进行课堂学习。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引导可以应用相应的情境,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数学;情境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222-01  小学数学课程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有较强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中,教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数学;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225-01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各个学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为主要内容,结合当下数学教学基本需求为主要依据,从核心素养介绍和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方法这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加强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中的运作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师素质;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209-01  小
期刊
【摘 要】本文系统研究了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举例说明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思维;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227-01  数学是一门研究客观事物之间数量关系与空间位置关系的学科,是对客观规律的抽象总结。这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有时会存在一些困难,尤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不单单是师生之间知识传递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与互动。本文笔者结合这几年来的实践探索经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以趣育情。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情感数学;以趣育情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230-01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鱼塘不能没有水一样。
期刊
【摘 要】教师注册个人微信订阅号,把学生平时学习中的易错题整理成文字、图片、音频或微视频进行推送。学生关注教师的个人微信订阅号后,即时查看易错题的解题方法,这样便可巧战数学易错题。  【关键词】微信;数学教学;错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216-01  1 问题发现  “我家的孩子老是粗心,明明会做的题目就是做不对,有时就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一定要求,在小学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关系着小学生数学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首先研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作用,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期刊
【摘 要】类比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现实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类比思想,能够激发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让课堂教学呈现预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基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梳理教材中可使用到类比思想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类比思想;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数学都是人们重视的一门学科,学习数学不仅仅是对数字和几何的熟悉及掌握过程,更是对审美情趣的培养,由此可见,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十分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研究  【中圖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189-02  以往的教育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让学生学习知识。在复杂性的数
期刊
【摘 要】数学活动游戏化是幼儿园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深受幼儿喜爱。本文主要分析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数学活动中游戏化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237-01  针对3-6岁的幼儿来说学习数学知识较困难。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