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动手、动脑有效对接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ADO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生来就充满着生机的冲动,有要做事的天然欲望,对活动有强烈的好奇心。课堂中的活动不能放得太多,也不能收得太紧,要把握好分寸,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和调控作用,将形式与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的关系,让学生的动手和动脑有效对接,使活动更加有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动脑;有效对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6-0054-03
  杜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提出学生从教师口中被动听来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教学就应以自由活动和从经验中学为主,做才是根本。陶行知先生也强调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我尝试设计数学课堂中的各种动手实践活动,同时申报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设计的研究》课题。这样的背景下,我尝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这节课时,我本着“做中教”、“做中学”的理念,课前先让学生准备了长6 cm和4 cm的小棒各两根,5 cm的小棒4根。课堂上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学校新建了各种各样的花坛(多媒体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花坛),同学们看看有哪些形状呢?如果想把这些花坛用护栏围起来,要用多长的护栏呢?
  学游泳的最好方法是在游泳中学习,学数学同样如此。我让学生尝试用长6 cm的小棒和4 cm的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因为,前面已经学习了周长的概念,在直观形象的支撑下,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摸一摸、指一指长方形的周长,并独立思考如何进行计算,然后再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算法。交流后学生列举出下面几种算法:
  ①6 4 6 4=20(厘米)
  ②6 6 4 4=20(厘米)
  ③6×2=12(厘米)4×2=8(厘米)12 8=20(厘米)
  ④6 4=10(厘米)10×2=20(厘米)
  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整节课在活动中开始,又在活动中结束,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交流的结果用事实验证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但问题也很快就暴露出来了,练习中的错误比比皆是。习题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题:小张拍了一张照片,要给照片做一个木质相框。相框的长是25厘米,宽是20厘米。至少要准备多长的木条?
  错误一:25 20=45(厘米) 45×2=90(厘米)
  90÷4=22(厘米)……2(条)答:至少要准备22厘米长的木条。
  错误二:25 20=45(厘米) 45×2=90(厘米)
  90×2=180(厘米)答:至少要准备180厘米长的木条。
  错误三:25 20=45(厘米)答:至少要准备45厘米长的木条。
  出现这样千奇百怪的错误实在让我始料未及。我分析发现了几个问题:①学生不理解问题要求的是什么?②知道问题要求的是什么,不知道该怎样求?③知道该怎么求,却忘记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课堂上良好的动手操作,并未能开启学生的知识大门呢?问题出在哪里呢?从认识过程来看,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通常分为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形成感觉和表象的阶段,是对事物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阶段是对表象进行概括和抽象而形成概念的阶段。我回忆上课过程,自己“唯活动是瞻”,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完全开放的活动环境,学生忙得不亦乐乎,看上去课堂热烈活泼。但是光“放”了却没有“收”;只有了“操作”,没有了“思维”;丰富了感性,缺失了理性。看来,课堂中不仅仅需要感性的活动,同样需要理性的思考。如何实现从动手的直观感性与动脑的抽象理性有效对接呢?
  一、借助多媒体——剥去表象看本质
  上课开始,我创设了学校花坛的情境,这个情境与本课的教学内容还是有一定联系的,问题的症结出在我人为地把课程内容用情境裹上一层糖衣,学生被花花绿绿的糖衣所迷惑,至于糖衣下的糖果是什么样子,他们全然不知。我决定要让学生学会自己迅速剥去糖衣,在以后的学习中一眼洞穿事物的本质属性。
  师:(用多媒体显示长方形花坛)大家觉得学校花坛里的花好看吗?(生:好看)花坛是什么形状的呢?(生:长方形)漂亮的花是留着大家欣赏的,为了保护花草树木,现在我们用护栏把花坛围起来。要围哪里呢?(请学生指一指)
  师:求护栏的长度其实就是求什么?
  生:求护栏的长度其实就是求四条边线的总长度。(多媒体适时隐去花坛的其余部分,只抽象出长方形)
  师重复、追问:四条边线的总长度其实就是什么?(长方形的周长)
  师:换种说法,求护栏的长度就是求的什么?(求的长方形的周长)(此时多媒体运用电子白板中的聚焦功能,圆形灯柱下只有长方形,同时长方形的四条边进行闪烁)
  生:你能来指一指长方形的周长由那些线段组成吗?
  让所有学生都伸出手指在空中画一画,指一指。如何求花坛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
  牛顿曾说过:“解答一个含有数量关系的问题时,只要把题目由日常语言译成代数语言就行了”。操作情境的设置,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土壤,但其根本是要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借助多媒体,去掉数学情境中的“伪”,露出数学问题的“真”,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体现数学的本源性,迅速回归到理性上来。
  二、借助表象——深入反思重建构
  “即使就最简单的数学对象而言,它们都是抽象思维的产物。”而表象是儿童从直观对象到抽象概念之间的一座桥梁,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时,要建立在大量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才能形成该类事物的表象。对于小学生来讲,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绝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要经历复杂的认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虽然没有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把公式告诉学生,但却忽略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经历了实物的操作,只是完成了认知过程的一个方面,并没有完成理性思考这一数学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提供一个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思维表象,让学生自己主动进行建构。   学生摆完小棒得出答案以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思路对例题进行迁移思索。
  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求出围成长方形的花坛需要多长的护栏吗?
  学生自己尝试探究。
  师:下面请各小组进行汇报。(把不同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方法1:26 14 26 14=80(米)
  方法2:26 26 14 14=80(米)
  方法3:26×2=52(米) 14×2=28(米)
  52 28=80(米)
  方法4:26 14=40(米) 40×2=80(米)
  师:26表示什么呢?14又表示什么呢?你能用文字说说这些式子吗?
  生回答,老师在相应的数字算式后面板书:
  长 宽 长 宽=周长
  长 长 宽 宽=周长
  两个长 两个宽=周长
  长 宽=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长加宽的和×2=周长
  师: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你最喜欢哪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请你闭上眼睛,先在脑海里想象出一个长方形,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想想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具体形象的水平,还不能有意识地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因此,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学生以感性经验为基础,把自身的操作体验内化为对过程的理解,抽象、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表象,进而进行建构,充分感受思考的意义。
  三、借用手指——强化重点破难点
  在实际的练习中,学生计算出一条长加一条宽的和,但是总是忘记乘以2。尤其遇到这样的练习题: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6厘米,它的长是9厘米,宽是( )厘米。学生的顺向思维还没捋顺,逆向思维难度更大,这样的学习难点阻碍着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如何强化重点、破除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教学过程顺畅有效的重要保证。从实际效果来看,用小棒操作收效甚微,单纯的强调讲解又枯燥乏味,只能另辟蹊径。
  师:伸出你左右手的两个食指,这是长方形的两条长(学生很好奇)。再伸出你的两个大拇指,这是长方形的两条宽(学生有些讶异)。
  把左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各作出一个直角,一个手掌心朝里,一个手掌心朝外,连接成一个长方形的形状,告诉学生:这就是一个长方形。再次竖出两个食指:(两条长),然后竖出两个拇指:(两条宽),合并成一个长方形。
  学生兴致盎然,觉得有趣,自己边做边说:两条长,两条宽,组合成一个长方形。
  师: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有的学生先竖起两根食指,再竖起两根大拇指:两条长加两条宽;还有的学生用一只手上的食指跟拇指组成一个直角:一条长加一条宽,再乘以2。
  师用手指组合成一个长方形,然后拿掉其中的一半,问:仔细观察,周长除以2能得到什么呢?
  学生模仿老师的手势,作出相应回答:得到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
  师:如果知道长与宽的和,也知道长是多少,你能求出宽吗?或者知道宽你能求出长吗?怎么求?
  从感性到理性飞跃的重要手段是探究,而探究都是建立在学生活动基础之上的。把细碎繁琐的学具操作,上升为简单概括的手指操练,不断强化“两条长”、“两条宽”,获得感性知识,进一步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形成科学概念。
  儿童生来就充满着生机的冲动,有一种要做事的天然欲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课堂中的活动放得太多,有“放羊”之嫌;收得太紧,又有“灌鸭”之意。如果活动中外在多于内在,有活动没有指导,有操作没有提升,动手动脑相脱节,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因此,课堂上要把握好活动的分寸,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和调控作用,将活动形式与活动质量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的关系,借助各种方法,让动手和动脑有效对接,使活动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蔡宏圣.“浪费”些时间,让孩子们生长[J].南通教育博客,2012,(3).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1.
其他文献
我比较喜爱音乐,且偏好于古典些的,对太过时尚的东西,还有点难于接受。可能是年龄大了,跟不上时代的潮流。音乐不象文字、语言、绘画、动作那么具体,但它给人的感染是那么亲切、深
摘 要:数学课堂是学生思维成长的土壤,教师的智慧是阳光和雨露。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用耐心和智慧滋润其生命,才会使它焕发出光彩。  关键词:数学课堂;思维成长;可能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0-0056-01  数学课堂是学生思维成长的土壤,教师的智慧是阳光和雨露,正因为教师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用耐心和智慧滋润着学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理解,巩固和应用课堂学到的知识的不可或缺的方法。它也是培养和提高城区高中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形式。同样,城区高中英语作业在GZ市的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该市城区高中英语作业的设计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能够清晰地了解这些问题,本文GZ市城区的高中英语作业进行了调查。首先,本文详细阐述了作业的定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所依据的理论依据。然后本
活动(柔性)罐装(flexi-tank)容器是一种专门用来装运葡萄酒,淡水和其它无腐蚀性液体的运输设备,容积大约为23立方米。与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固定式油罐、液化气罐和其它密封集
<正> 在美国“911”事件前就有好几种电子式箱封的产品进入集装箱运输市场,主要用于装运高价值货物,如微电脑的整机及关键配件,DVD机等的集装箱。为了达到有效地防盗的目的,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北京 100192)  摘要:目前,高等教育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本文结合国家教育改革需求,以北京高校实施“双培计划”为契机,提出虚拟教研平台条件下的高校协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为我校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虚拟教研平台;高等教育改革;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
1999年全球冷藏集装箱生产在"消化以前的过量生产"政策的引导下,产量有所收缩.在1997-1998年度,全球冷藏箱总产量达到了创记录的90 000TEU(50 000台).
本文在介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与我校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学科进行对比,分析了我校相关学科的特点与不足,为今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
针对网格计算环境中可能出现各种故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线分布式容错作业调度算法,算法由2个主要算法模块构成,即作业调度和副本放置算法模块以及副本管理算法模块。一方面
成立时间:1990年2月15日现任领袖:托尼&#183;布莱尔历史沿革:非由职工大会发起创立,初称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称工党。工党是由工会、合作社组织和社会主义团体联合组成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