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太的生意“三字经”

来源 :金点子生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x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江西的“胡老太食品”,不少人都会直夸:“味道别具特色,好吃!”口留余香的食客或许琢磨开了,取名“胡老太食品”的创办人正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胡衡芝。
  “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话用在江西新建县帮老太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胡衡芝身上似乎不灵。胡衡芝说:如果“耳顺”听了旁人规劝,我就没有今天的这份事业;如果“不逾矩”,创业也将半途而废。
  胡衡芝直言不讳:我的生意没有传奇,只有“巧、特、爱”三个字。
  
  “巧”字让她来去都生财
  
  1991年,52岁的胡衡芝从南昌化纤厂退休。退休之后,闲来无事的胡衡芝来到南昌万寿宫游玩,她看到小件饰品卖得很好,于是,一个念头在她脑中形成——卖发卡。
  她把创业想法一提出,遭到家人一致反对,胡衡芝还是偷偷地干了起来。她借了3000元钱,加上自己的一些积蓄,大概四五千元,当时想开店但资金不够,也没有生意经验,她决定从最底层做起、练起。当年2月,胡衡芝在南昌万寿宫租了一个几平方米的摊,就这样,她的生意就开始了。
  当时,南昌卖小百货的都是到义乌进货。从南昌到义乌的火车是头天下午开,次日凌晨到。为了省钱,胡衡芝都是买硬座票,实在困了就睡在座位底下。进货时,她发现义乌有些围巾、帽子、头饰、等不够美观。她回去后,自己设计了一些围巾、帽子和头饰,然后在当地找专业工厂加工,再捎带到义乌卖。这样,她不但到义乌进货,还到义乌卖货,来去都生财。
  
  “特”字让她的食品上市一炮打响
  
  胡衡芝有个业余爱好:喜欢做各种酱菜,而且做得很地道。“为什么不利用自己的优势办个食品厂,生产、出售属于自己的产品呢?”胡衡芝心中冒出这个念头是在2001年。
  这一次,她的子女们反对的声音比她想摆摊卖小百货时更强烈:“妈,你真是年纪越大,心越高。你卖小百货都卖熟了,现在转行来做酱菜,风险很大!”
  她当时虽已60岁了,但心态仍然年轻,特别喜欢创新、迎新挑战,因此,子女的反对无法动摇她越来越强烈的愿望。她说服家人之后,就到与南昌市仅一江之隔的新建县城工业区办起了“帮老太食品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刚开始办厂,她就发现这种工业生产跟家里小锅小灶做酱菜不一样,产品做出去,品种单一不说,顾客还反馈质量不稳定。怎么办?为解决这个问题,她到南昌大学食品系请教专家教授。与此同时,她还想方设法向内行的人学。俗话说,同行是冤家,没有一个同行会把自己的商业秘密——食品配方告诉她。不久,她就想到一个“高招”到食品调料店去“蹲坑守候”,一旦在顾客或厂家来买调味品(中草药),她就跟进去,注意观察购买者买了多少味调料,等购买者走后,她就问售货员刚才这些调料是调什么食品的,然后自己照别人的方子买一批回去调制。久而久之,吸收他人的精华,综合自己的优势,她制成了自己独有的系列调料。她的产品由于有特色,刚上市就一炮打响了。
  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她将原有的四五个品种扩大到三十多个,形成了风味独特的“胡老太”酱菜系列。
  
  “爱”字让他们成了产品的免费宣传员
  
  厂子里的员工有50多个,但没有一个叫她老总或老板的,都喊她大妈,或喊她老太太,她也把这些员工当作自己亲人或孩子看待。一名四川来的青工,是厂子里的技术骨干。当胡衡芝要求他按卫生规定戴卫生帽时,他就是不肯戴。这名只做了半个月的技术骨干辞职前要求领全月工资,没想到胡衡芝同意了。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临别时胡衡芝把一个红包交到他手里:“在外面打工不满意,欢迎你再回来。”
  这名员工被胡衡芝的爱心所感动,他离开厂后成了“胡老太太食品”的品牌的免费宣传员,与人介绍他的“创业故事”时,总忘不了:“‘帮老太食品’味道好,胡老太人品也好。”一次在回四川的火车上,他与自己高中同班现在成都一家超市搞食品采购的同学说起这事,这位同学也被感动了,一个月后这个同学的超市成了“胡老太食品”大客户。像这位青工为她免费宣传员的人还有很多。胡衡芝这种爱心的付出,她在生意上叫做“不花钱的活广告”。
  在初尝了成功的甘甜,同时回味着一路走来的艰辛时,胡衡芝老人给还在创业队列前踌躇不前的朋友们两句话:“创业不分先后,生意不在大小;只要积极思考,肯钻研,生意没有做不成功的!”
其他文献
房产  1.开发商前两年失去理智地大规模扩张,造成空置率高、资金困难,现在一些政府收购部分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是个好办法。  ●对于楼市持续低迷带来的冲击,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近日表示。  2.民众集资建房不属于非法集资。  ●近日,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副局长张涛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时称。  3.久旱逢甘霖,必须是水够,决定未来市场的不是开发商,而政策能否让消费者买账。  ●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
期刊
1、交通工具、通讯设备。摩托车以其方便、快捷又便宜的特点正在走俏农村,是最受农民欢迎的代步工具,在农村需求十分旺盛。另外,随着农民对信息的认识和重视,电话机、传呼机、手机等通讯工具已成为农民需求。  2、结婚用品。农民对儿女办婚事十分着重,喜欢讲排场,也舍得花钱。彩电、洗衣机、木器家具、服装、房间装饰品、金银首饰等都是必购必物,电脑或农用机具成为“嫁妆”,披婚纱、搞摄像、坐高级轿车已成为消费时尚,
期刊
提供解决方案  比如,作为服装店主,只是保证销售的服装质量良好是不够的。你要雇佣知道怎样帮助顾客找到合身、得体衣服的销售人员,雇佣专业的裁缝随时候命,为顾客提供送货服务,并且乐于接受特殊的订单。    真正尊重顾客  大多数服装店都高呼尊重顾客的口号,但真正做到的服装店屈指可数。要知道,无礼的销售方式不只表现为员工无精打采、态度粗野和毫无积极性。商品凌乱,摆放不合理,没有标志,价格混乱等等都是对顾
期刊
☆从打工做起的创业模式    以未来个人创业为目的的打工,第一步要做好正确的选择。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做,要以这样的标准选择打工的公司,而不是工资多高,条件多好。第二步要有目的的去学习和积累。要学习你所在公司和企业的管理知识,产品知识和营销知识,而不仅仅是你的岗位知识。要勤奋地帮老板做事,工作上做出优异的成绩,让老板喜欢你,进而成为你的朋友,能够帮助你,乐意把他的真经告诉你,第三步是充分利用好你的平
期刊
在技术市场中摸爬滚打了多年,本人自认为已经算是眼光如电了,技术(专利)真与假,一看就能分辨。但是不久前,我险些让一份所谓的权威认证报告给“忽悠”了。原因很简单,自己过于相信权威了。不曾想到,现在骗子们的骗术越来越高明,已经开始在“权威性”上作文章。    目前市场中关于“权威”的骗术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杜撰权威机构。骗子们知道,在鱼龙混杂的技术市场中,有权威的支撑就像是有了保护伞,可以让他们
期刊
近年来,国内的创业气氛很热,对于找不到工作的人来说,创业成了一个鼓励的行为。很多宣传中的创业成了浪漫与美好的概念,而忽略了创业就是入商海,就是进入弱肉强食的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游戏中。按照一般的商业规则,大部分创业企业5年后的存活率不到5%,而10年后更降至不到2%,对于打工回乡创业和大学生创业的群体来说,创业存活率远远低于这个一般比例。  人人都有梦想,人人都想创业。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期刊
前几天看了一部电视剧,剧中有一个小男孩只有6岁,身为亿万富豪的爷爷想送他一份礼物,于是给他划拔了3000万的成长资金。小男孩听完律师的宣布后,并没有显出丝毫的兴奋。爷爷有些沮丧,对身旁的家庭教师说:“3000万都买不来我孙子的开心?”家庭教师转身拿出一个价值96元的铅笔盒递给老者,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一款铅笔盒,他一直吵着要买,我个人觉得不值96元,所以一直不同意买给他。有你这个富豪爷爷买给他,他
期刊
从小额创业贷款担保中心获悉,在他们那儿申请贷款创业的大多是下岗失业人员,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法律问题时,更多的是赁经验去处理,因此而吃亏上当、甚至触犯法律法规而受到惩处的事常有发生。在此,专业人士提醒创业者,要想正正当当地赚钱,首先要摘掉“法盲”的帽子。   创业者沈德平,现做“红豆”服装代理。他有一个上海客户,拿了3000元钱的货,只手写了一张货款欠条,什么合同也没签就走
期刊
保险“10定律”    保险是家庭的必需品。但总有人不是花了太多钱买保险,就是保额没有买足。那么应该要买多少保额、负担多少保费才恰当?很简单,记住两个“10”:保险额度为家庭年收入的10倍,总保费支出为家庭年收入的10%。    股票投资比重    股票投资适当比重=(100-年龄)/100。风险与报酬成正比,对一个30岁的年轻人,适当地投资股票,比重是70……,即(100-30)/100;一名7
期刊
在西方国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商人死后去见上帝,讨论他们在尘世中的功绩。  第一个商人说:“尽管我经营的生意几乎破产,但我和我的家人并不在意,我们生活得非常幸福快乐。”上帝听了,给他打了50分。  第二个商人说:“我很少有时间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我只关心我的生意。你看,我死之前,是一个亿万富翁!”上帝听罢默不作声,也给他打了50分。  这时,第三个商人开口了:“我在尘世时,虽然每天忙着赚钱,但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