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婚姻幸福密码

来源 :民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867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姻是需要经营的,幸福是有密码的,这一密码需要夫妻双方的共同协助方能解开。汉语中有三个成语很好地诠释了幸福婚姻的密码。
  第一个是相敬如宾。“相敬如宾”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郤缺的幸福密码。郤缺是晋国历史上少有的以稳健著称的政治家,从政多年,很少出过差错。不过,郤缺的飞黄腾达很有戏剧性,源自“相敬如宾”。
  此事要追溯到郤缺的父亲。郤缺的父亲郤芮是晋惠公时期的重臣,郤芮一直反对和阻挠晋文公重耳回国,并设计纵火烧死重耳,没料到重耳事先得到了消息,躲过此劫。事情败露后,郤芮等人自知不妙,便想渡河逃亡,结果被秦穆公设计诱杀。此后,重耳顺利登基即位,作为罪臣之子的郤缺便失去了入仕从政的机会,沦为平民百姓,躬耕于冀野。郤缺在冀野日复一日地过着平淡的日子,虽然平淡,但是郤缺并不怨天尤人,并没有因为贫困放弃自身的道德提升与学习。有一天,晋文公的重臣臼季出使经过此地,看到郤缺正在田地里耕作,郤缺的妻子给他送饭到地头上。夫妻俩“上演”了这样一幕:郤缺之妻非常恭敬地将饭端给郤缺,郤缺连忙接过妻子递过来的饭,频致谢意。臼季目睹了整个过程,不仅连连感叹:田间地头之上,粗茶淡饭的生活,竟也能过出礼仪之家的味道!一叶可以知秋,窥一斑可知全豹,从郤缺夫妻二人相敬如宾的画面,臼季认定郤缺是有德君子,必能成为治国能臣,他缺少的只是一个机会。因此,臼季在完成出使任务回国之后,向晋文公郑重推荐了郤缺,郤缺由此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一次大跳跃。
  这便是“相敬如宾”的来历,此成语用来形容夫妻关系融洽恩爱。关于夫妻之间是否需要相敬如宾,现代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夫妻二人一旦如同对待宾客一般客气,那么生活便缺少了打情骂俏的趣味,缺少了如胶似漆、难舍难分的热烈,不能算是幸福的婚姻。其实,我们在探寻这一问题时,首先不能忘记成语“相敬如宾”产生的时代。春秋时代是强调礼仪的时代,敬是一种德行的体现,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这种敬不是外在的客套,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自然之举,或许郤缺与妻子的相敬如宾在现代人看来过于做作,但是郤缺之举是源自本心,郤缺妻子之举亦是出自本愿,在他们看来,夫妻相互尊敬才是爱的最高境界。臼季由看到郤缺之敬推断出郤缺之德,便是对此问题的最好回应。其次,相敬如宾与如胶似漆并不矛盾,相敬如宾亦可有如胶似漆的感情,如胶似漆的炽热亦需尊重,抛却尊重的如胶似漆终究会随风飘散,化为乌有。
  第二个是举案齐眉。“举案齐眉”是东汉名士梁鸿与妻子孟光的幸福密码。梁鸿,字伯鸾,东汉扶风平陵人,在很多人眼中如同“男神”一般,引来叫好声一片,自然也招来了一些“桃花”。许多世家大族有权有势者早将梁鸿列入了乘龙快婿的最佳人选,纷纷向梁鸿暗送秋波或者直奔主题。面对权势与美色的诱惑,梁鸿很有定力,他一一拒绝了众人的好意,他在等待,等待那个懂他的人。终于,他等到了,此人便是孟光。孟光不是“女神”,是典型的丑小鸭,而且是只被捆起来的丑小鸭:面容丑陋,肤色黑漆,身体肥壮,是轻而易举地举起大石臼的“女汉子”。孟光与梁鸿一样,对于自己的婚姻有明确的主张,父母给她找了好几个婚配对象,她都没有同意,一直到30岁还没有嫁出去。老姑娘、女汉子、丑小鸭,三个标签贴在一个人身上,或许有的人就妥协了,随便找个人嫁了得了,但是丑女孟光却放话出去:“嫁人就嫁梁伯鸾!”按说男神与丑女之间不会有太多的交集,即使有,也大多出现在童话中,而梁鸿与孟光便书写了东汉的爱情童话。梁鸿听说了孟光的爱情誓言之后,马上到孟光家里下了聘礼,将孟光娶进家门。梁鸿与孟光的婚姻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得偿所愿之后应该是幸福的,但是梁鸿面对着盛饰装扮的新娘子孟光,一连七天一言不发。面对梁鸿的冷暴力,孟光主动询问缘由,梁鸿倒也不隐瞒,将心中想法倾泻而出:“我一直苦苦寻觅的妻子,是穿着粗布衣服,能够与我一起同隐山林的人。你现在穿红戴绿,涂脂抹粉,哪里是我梁鸿理想中的妻子!”听到梁鸿的不满与抱怨,孟光如释重负,原来这是孟光的障眼法,她想考验一下自己的丈夫是真君子还是假清高,其实孟光本不是追求物质享受之人,她为自己准备的嫁妆便是粗布衣服、粗麻鞋,还有一些纺织用具。自然,梁鸿通过了孟光的考验,孟光便无需再隐瞒自己的真实面貌,转身挽起发髻,换上粗布衣服,架起织机,开始织布。看着妻子的大变身,梁鸿欣喜若狂 :“这才是我梁鸿的妻子!”后来,梁鸿与孟光过起了隐居生活,靠给人舂米生活。每次梁鸿回家,孟光都已经做好饭菜,并将饭菜放在托盘中举着送到梁鸿面前,送饭之时,孟光不敢仰视梁鸿,托盘的高度总与自己的眉毛齐平,以表示对梁鸿的尊敬。这便是“举案齐眉”的来历,是夫妻恩爱的表现,成为古代赞美婚姻幸福的专用词。
  第三个是张敞画眉。张敞是西汉宣帝时的京兆尹,当时的“长安市市长”,官职类似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长。在天子脚下当市长可不是件易事,因为长安人口众多,流动性强,治安情况不是很好,偷盗现象时有发生。张敞之前的几任市长,多不能长居此位,时间长的不过两三年,时间短的仅有几个月,屁股没坐热就被免职了,免职的原因很简单,为官不称职,没有做好本职工作。张敞在这个烫手山芋一般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九年。张敞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在于他为人机敏,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设计将长安的主要盗贼尽收牢狱。为官刚柔并济,遇到恶绝不姑息,对有小过的人有时也给机会,不纯用严刑酷法立威。这样一位政绩卓著的高官,日常生活中却很随性,不注重为官的威仪,是官员中的“另类”。每次朝会完毕回家,张敞都要骑马经过章台街。章台街是个什么地方呢? 就是汉代的“红灯区”。别的官员每经过此地便威严正坐,张敞则是一边用扇子敲打着马儿一边吆喝着“马儿马儿你快跑”。
  张敞的特殊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那便是为老婆画眉。中国自先秦时期就有女子画眉的传统,汉代女子亦有此风,画眉有粗细之分,有形状之别,张敞画眉很有水平,妩媚又不失可爱。据说张敞的老婆幼年眉脚受伤,张敞对老婆非常怜爱,不忍心她因此自卑自怜,便每天都会为其将眉毛画好,让老婆一天漂漂亮亮地保持好心情。张敞对画眉之事并不讳言,长安很快便传遍了市长大人为夫人折腰画眉的事情,市民对此惊奇不已、欣喜异常,或许有人也在家效仿起来。为妻画眉本属私人行为,但发生在官员身上就容易成为政敌的利器,有人将此事告知汉宣帝,并要求汉宣帝惩罚张敞以正视听。汉宣帝询问张敞,张敞很坦然,说 :“夫妻闺房之事,比为老婆画眉更加过分的事情多了去了。”言外之意,为老婆画眉算什么呢!这不是什么过错之事。听闻此番解释,汉宣帝并没有责罚张敞。   这便是“张敞画眉”的来历,形容夫妻感情融洽,恩爱幸福。张敞画眉,画的不单单是眉,画的是对妻子的万般柔情,因此,“张敞画眉”与“韩寿偷香”、“相如窃玉”、“沈约瘦腰”被称为古代的四大风流韵事,并且在后世赢得了无数的“铁杆粉丝”,他们或许并非在行动上完全模仿张敞,但其情意是一脉相通的。清初张潮毫不掩饰对张敞的推崇,他说:一个男人,活在世上,如果不能成就大事,那不妨坐在窗前,给妻子化化妆,那也是不错的。
  《世说新语》中也有张敞的一位同道中人,此人名叫苟奉倩。苟奉倩与妻子感情深厚,有一次苟奉倩之妻生病发高烧,迟迟不见退去,苟奉倩心疼得不得了,为了减轻妻子的痛苦,“不辞冰雪为卿热”。当时正好是寒冬时节,苟奉倩便到庭院挨冻受凉,等冻得体温下降到哆里哆嗦之时,马上跑到屋里,用自己冰凉的身体给妻子降温。这份情意,若非情深意长,何有如此举动!
  《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句话对于处在婚姻关系中的夫妻来说尤为重要,夫妻本是同林鸟,同心同德如兰香,成语“鹿车共挽”、“夫负妻戴”便是夫妻同心的凝练概括。“鹿车共挽”,也称“共挽鹿车”,是有关汉代模范夫妻鲍宣与桓少君的典故。
  鲍宣是西汉末年渤海高城(今河北盐山东南)人,年少时曾追随桓少君的父亲学习,桓父对自己的这个学生非常欣赏,虽然他出身贫苦,但品性高洁,立志高远,经过长时间的考察之后,桓父更加满意,最后决定将自己的宝贝千金许配给他,学生变女婿,亲上加亲啦!桓父对桓少君疼爱有加,再加上对鲍宣家境很是了解,为了避免女儿嫁到鲍宣家里受委屈,桓父为女儿置办了丰盛的嫁妆。如此一来,鲍宣不费吹灰之力,不仅抱得美人归,也获得了财富,人财两旺,真是羡煞旁人,不知引来了多少“羡慕嫉妒恨”! 在别人眼中天上掉馅饼的事情,鲍宣却不怎么“感冒”,甚至有些不高兴。当然,他的不高兴不是对桓少君这个美娇娘不满,而是针对的岳父大人的嫁妆。鲍宣有着自己的担心,他害怕妻子从小生在富贵人家,过惯了娇生惯养的生活,习惯了锦衣美饰的装扮,一旦跟着自己过起穷苦日子,怕她承受不了。岳父给的嫁妆,或许会改善他们某一时段的生活,但是自己的日子还得自己过,因此在鲍宣心中岳父给的嫁妆不但不是馅饼,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会成为其婚姻不幸的毒药。
  鲍宣为人率直,心中的想法没有藏着掖着,对桓少君一一道出。桓少君也很干脆:“我父亲之所以将我嫁给你,是看中了你的人品。我既然成为你的妻子,凡事自然都会听你的。”桓少君一位娇生惯养的千金小姐,婚后遵循的是夫唱妇随的理念,只有夫妻同步才能家庭幸福美满。桓少君在表明态度之后,将父亲送的嫁妆悉数送还了娘家,脱掉富贵人家常穿的粗服长衫,换上了平民百姓常穿的短布衣服,与鲍宣一起拉着小车回到鲍宣的家乡。新媳妇拜见了公婆之后,桓少君转身便到院子里拿起水瓮去汲水,活脱脱一副乡间农妇的模样。桓少君此后一直谨遵妇道,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得到了乡里百姓的一致称赞。正是由于桓少君的努力,鲍宣才得以专心读书,得以举孝廉进入仕途,之后一路平步青云,官至司隶校尉,鲍宣的儿子后来也拜为鲁郡太守。鲍宣与桓少君二人携手白头,子孙满堂且子孙皆有所作为,可以称得上是美满的婚姻,他们的成功在桓少君答应鲍宣并与其共挽鹿车回家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如若桓少君当初不能割舍安逸的生活,那么,他们的婚姻或许很早即已结束,即便不结束,也会闹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鹿车”是古代的一种小车,“挽”就是“拉”的意思。“共挽鹿车”就是两个人拉着小车,“夫妻双双把家还”。后人用这个成语表达夫妻同心、安贫乐道。
  “夫负妻戴”,是讲春秋时期接舆夫妻的故事。接舆,春秋时期楚国有名的隐士,《论语》、《庄子》等书中对其事迹都有记载,但都是接舆一人远居避世的记载,至刘向的《列女传》才出现了有关接舆妻子的记载,夫妻二人共同隐居,成语“夫负妻戴”就出自刘向的《列女传》。接舆有才学,但他甘愿在乡野之地耕作为生。后来楚王听说了接舆的盛名,便派使者持重金,外加“宝马车”,到接舆家里登门拜访,希望接舆可以出山治理淮南一带。一国之君钦点,并且还派专门的使者邀请,若是别人或许早就跪地拜谢了,但是接舆其志本不在此,所以面对使者的邀请笑而不答。使者无论怎样劝说也未能得到接舆的一句回应,碰了一鼻子灰,只能悻悻然回去复命了。
  后来,接舆的妻子从集市回来,看到家门前车迹很深,便询问缘由,接舆便将楚王派遣使者的事告诉了妻子。听闻此言,妻子赶紧问接舆是否答应了楚王,看到妻子紧张的样子,接舆有心开个玩笑,便假意称道 :“富贵,是人人想要得到的,我们又何必拒之门外呢? 我已经答应下来了。”接舆妻子一听,盯着自己的丈夫看了很久,平日里安贫乐道的丈夫怎么突然变了面孔,难不成平日里的豪言壮语是假清高? 思索良久,接舆妻还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义士不能因为贫贱而改变自己的操守。我跟随你,自己耕种自己吃,自己织布自己穿,乐趣自在其中,我感觉很随性,很知足。如若你坚持要去做官,恕我不能相随。”看着妻子郑重其事甚至有点恼火的样子,接舆心中很高兴:有妻如此,夫复何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接舆便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了妻子。妻子一听,之前的疑惑涣然冰释,原来自己并没有看错人,他还是原来的那个他,瞬间心情大好,但是转念一想:不从君命为不忠,听从君命则违义,如此矛盾局面该如何处理呢?最后夫妻二人决定远走他乡,接舆背着做饭用的釜甑,妻子头顶着织布的器具,更名换姓,远走他乡,没有人能说清他们到底去了哪里。
  接舆与妻子志同道合,不慕富贵,不贪权势,淡泊明志,喜欢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夫妻二人有着共同的追求,这是婚姻的高境界。“夫负妻戴”也成为夫妻远徙避世、不慕荣利的代名词。“鹿车共挽”、“夫负妻戴”诠释了夫妻二人的同心厮守,鲍宣夫妇、接舆夫妇也成为美满婚姻的模范。
  作者简介
  王立群,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河南省省管专家,河南省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曾获河南省、国家高校教学名师奖,河南省十大师德标兵、十大教育年度人物称号。2006年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述“王立群读《史记》”系列人物并出版相关图书,连续七年在《百家讲坛》担任主讲人。先后出版《现代(文选)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选)成书研究》(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代表性著作。
其他文献
在日益激烈的高职院校生源竞争中,要想实现高职院校的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要保证生源的质量和数量,因此高职院校在招生工作中应该认真目标生源群体进行大力宣传,重点向目前生
黄土的湿陷性是黄土独特的工程地质性质。原状黄土的湿陷性问题,国内外有大量的试验研究成果。压实黄土的湿陷性问题,试验表明压实含水量较小及干密度较低时,仍具有湿陷性。
随着社会对复合式应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不再只注重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还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专业中一门研
曾几何时,索尼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之高,不仅在日本国内受到热捧,在全世界都得到广泛欢迎。如今,曾经的“索尼神话”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出售核心业务、市场占有率急速降低的衰败景象。原因何在?  今天举步维艰的不只是索尼,曾经如日中天的夏普、日立、松下等都渐成昨日黄花,逐一被新兴的中韩企业超越,这标志着日本以制造为主的工业化经济在经历整体下滑。其核心原因是全球已进入后工业化的信息时代,企业制胜的法
陕西人艺精心打磨并搬上舞台的现代话剧《你在灯火阑珊处》,旨在弘扬主旋律,为陕西文化大潮和老百姓服务,把百年话剧史在陕西厚重的土地上往深刻里做。这份深刻,记录着谭文虎
在新农村建设热潮的推动下,农村地区群众的文化消费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其对于数字电影放映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探究开展农村数字电影固定示范放映点的途径方法在新时期背
如今广告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已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界人士的认同。人们在推广企业产品、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品牌、展示企业实力的过程中,纷纷借助各种媒体进行广
“文革”以后,京剧基本上进入了“后大师时代”。在新时期,京剧艰难前行,不能说没有新的大师,其认同度虽不能同历史上的大师们相比,也不能湮没。我觉得,至少有两位可以考虑。
读孟冰的新作《活在阳光下》,我的第一感觉是一个“新”字,过去我看过他的《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这是最后的斗争》、《生命档案》和《枫树林》,觉得这些作品大多是严
研究光学气敏材料吸附气体后的光学气敏特性是气敏传感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了金红石相TiO2(110)面吸附NH3的微观机制和光学气敏特性。结果表明,NH3分子容易被含氧空位缺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