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民俗村对中国农村旅游经济的借鉴性研究

来源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l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韩国社会的传统旅游经济生产与消费中有着一个非常活跃看点就是韩国民俗村观光旅游。韩国民俗村是韩国的传统文化和旅游经济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实例,通过对这一实例的研究发现,在韩国民俗村的传统消费方面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在民俗村的消费中有着“麦当劳”式的现代化合理性文化消费方式,也有着类似于“经验性”的“乡思”感怀式简朴的消费方式,当然还有经过现代媒体渲染之后,还会以全新“想象性”的“乡思”消费方式出现。而经过了数十年的民俗村发展建设,传统的韩国民俗村旅游出现了衰退现象,这和其自身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是脱不了干系的。而未来中国的旅游业发展中一个亮点就是农村旅游观光,那么韩国民俗村的发展变迁无疑对中国未来农村旅游提供可资借鉴的实例。
  关 键 词:韩国民俗村;传统消费;旅游经济;农村旅游
  一 、韩国民俗村的诱惑
  韩国的“民俗村”是指将整个原生态自然村落指定为保存地区[1]43。韩国本土共计有十大民俗村,分别是位于京畿道龙仁市的韩国民俗村、庆尚北道的庆州良洞民俗村、庆尚北道的安东河回民俗村、全罗南道乐安邑城民俗村、全罗北道淳昌民俗村、全罗北道全州韩屋村、忠清南道外岩里民俗村、济州岛城邑民俗村、庆尚南道青鹤洞村和位于首尔市内的南山谷韩屋村。民俗村在韩国社会是一种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存在,也是凝聚了时间和空间的一种存在。最初的民俗村是在政府主导下设计和建成的,政府的大力扶持是民俗村最初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自1974年对外开放以来每年都有数百万来自韩国国内外的游客来民俗村进行观光旅游,体验韩国传统文化。此外以韩国历史或传统文化为背景所拍摄的电影、电视剧等都是在民俗村拍摄完成,比较有名的是《大长今》和《来自星星的你》等。
  不同于中国人的一点,韩国人的“乡土”观念很重,传统思维仍占据主流地位。所以对韩国人来说,所谓的传统、故乡、民俗等概念的提出,首先浮现在脑海的不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图画,而是出现一个问号,“我来自哪里?”因而韩国人会在思考完这一问题后选择全家前去“传统文化真实体验”的民俗村。而民俗村的这一美丽也深深的诱惑着韩国人,同时通过韩国海外宣传亦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到来。韩国民俗村的传统消费供给方式也因此富含了传统文化的内容。
  韩国民俗村的传统文化展示所带来的相关研究日渐增多,从“制造出来的传统(invention of tradition)”的视角来看,韩国民俗村在建造过程中就展现了传统韩国社会中国家主导的传统概念。而现代的消费资本主义盛行的前提下,寄传统文化于观光旅游和休闲娱乐之中的韩国民俗村则更具有了非凡的意义。而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在现代韩国社会中,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生产与消费的此类文化旅游为脉络,而以此脉络为基础探讨用何种方式将传统传递给游客,并最终解析韩国传统消费中的文化寓意及给中国未来乡村旅游所带来的启迪。
  二、通过韩国民俗村解读当代“乡思”
  如果借用布尔斯廷(Boorstin)关于旅游的解释:现代游客只追求消遣,很容易被那些现代旅游业的不真实的 “伪事件”所满足。可以说韩国的民俗村也是充满了伪造实物(pseudo-event)的场所,但是即使如此,在实物的基础上所唤起人们对往日的怀念却是真实的。恰如30年前人类学家菲耶尔曼(Fjellman,1992)在探究了迪士尼乐园中充斥着各类虚假器具却能引发人们的欢乐与思念的原因,并对于人们的这种情况给予了一个论断:“身体的疲劳和认知的超载则激发了一种商品冥想”。结果很可能人们对于真实与否并不在意,因為游客更注重的是心理上所产生的欲望,即“乡思(nostalgia)” 的情感得到满足[2]199。
  而这里要注意的是“乡思”实际上也是分为两种:对过去亲身体验过的思念和通过想象对消失过去的追忆。从这一角度可以理解为“经验性乡思”和“想象性乡思” 。而这些乡思的最佳表达方式之一则是通过电视剧、电影和广告等媒体方式表达出来[3]87。
  韩国民俗村的同样也承载着解忧的功能,也就是说韩国民俗村非常重视其文化传统方面的重要性。“经验性乡思”是指:在过去自己亲身体验过的情况下,通过观看或使用过去的实物以重现自己曾经的经验,从而产生对过去生活的思念。故此在韩国民俗村中有着各式各样能引起乡思的媒介物,过往生活的方式、过去生产生活用具、儿时生活中的风景场景。特别是为了满足游客对乡思的渴望,民俗村还专门以衣食住行等为中心,根据社会和个人各个时期的不同来设置景致抓住游客的视线。“想象性乡思”所涉及的内容则不尽相同,它可以说更切合于鲍德里亚提出的观点:“大众传媒的仿真、内爆和超现实”。也就是说在当今以消费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中,因大众媒体为依托所生产的形象再现(representation)问题。换言之,通过新闻、广告、广播、影视节目等制作传统的形象,用于民俗村的生产和游客的消费。比较有名的就是曾轰动亚洲的长篇电视剧《大长今》就曾在济州岛城邑民俗村采景,因而此民俗村不仅布置了大长今的大幅海报,还专门建造了“大长今”展览室用于展出当时拍摄时期的相关资料。而这样的媒体宣传和民俗村设置也带了来更多的游客参观访问,一时间韩国乃至全亚洲地区都开始对“辣白菜”、“韩药(中国称为:中药)”进行追捧。
  三、民俗村传统消费的现代化
  韩国民俗村的传统消费因个人和团体的趋向不同而呈现多样性特点,仅以在韩国民俗村的饮食选择上就可以略知一二:“探访民俗村的游客们无一例外的会选择在村子的空地上休息,这样的空地是民俗村专门为客人饮食而提高的场所,……选择饮食的一个重要基准就是‘要具有传统性’,所以传统的原汁原味的食物成为了热门。……因为长长的队伍在等待点餐,服务员完全没有交流谈天的时间,哪怕是一句问候可能都不存在。……而用餐后的客人都会亲切的将餐具整理好后返还。[2]196”在现实社会中被忽略或忘记的食物在民俗村成为‘人气’食物,这也似乎彰显了上一章我们所提到的,民俗村旅游正是对过去的追忆和怀念。   但是从消费角度来看,韩国民俗村的消费正如现代消费资本主义的消费类型相似,即瑞泽尔提出的社会或消费的“麦当劳化”现象 。在这样的现象中,体现的是标准化的生产消费体系。通过最少的劳动力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排斥传统饭店中的老板和顾客间的人际交流,以减少时间和精力的浪费[4]9。
  以济州的城邑民俗村为例,简单来说韩国民俗村旅游优势如下:
  民俗村交通的便利方面,从济州国际机场或济州码头乘坐大众交通大致需要90分钟左右的时间,而采用私家车或租赁汽车的方式则需要4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民俗村。且每个公交站点都有电子显示屏,告知乘客汽车的行进情况。
  周边景点的安排上也能凸显民俗村的优势,济州岛没有工业体系存在,经济支柱主要依靠旅游等绿色产业。所以在民俗村等旅游地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城邑民俗村北侧有一座名为“瀛洲山”的小山,东北侧有供游客参观的观光农场,东侧有日出园地,东南侧是表善海水浴场,这些景点距离民俗村大致只有十几公里,坐车不过十余分钟即可到达。
  四、民俗村经济衰落原因探究
  所谓没有真理才是真理,这个世界没有只增长而不跌落的事物。在韩国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民俗村建设曾在其国内引起旅游热潮,但是不可避免是民俗村也逐渐走向衰落,其旅游消费也日趋平缓。影响旅游人数变化的重要因素有:国家间关系变化,地区局势的稳定情况,国际间货币汇率的升降,观光旅游区疾病的传播与否,游客来源国国民收入水平,游客素质,观光区政府政策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旅游人员数量和旅游经济造成重大的影响。
  第一,民俗村的衰落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旅游业不可忽视的一点,即国际关系的变化。以2013年的一篇韓国新闻报道来看,“济州岛外国游客每天一万人,其中90%为中国人(??? ?????? ?? 1?,???? 90% )[5]。”仅在7月17日这一天就有1万4675人到达济州,而其中1万3570人是中国人。但是在2015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以及2016年韩国宣布在星州安置“萨德”导弹防御体系,中国游客到达济州岛人数减少趋势。
  第二,住宿和餐饮方面的问题也很突出,韩国基本所有的酒店每晚的住宿费在10万韩元(人民币600左右)以上,对于普通的背包客来说负担不轻;而餐饮方面除去价格偏高外很少考虑到外国游客的口味和禁忌,难免会造成一些问题和纠纷。因此韩国旅游业现在正在开发的一种旅游住宿形式就是guest house,这是一种简捷便宜的居住方式:小旅馆(英国)或是家庭空闲客房(美国),很适合旅游发展的需要。
  第三,大同小异的民俗村项目视觉疲劳和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减退也是冲击民俗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当前也面临这一问题,所有的旅游景点大同小异,导致的结果只能是游客的视觉疲劳和民俗村的收入降低。此外韩国和中国历史上都有以儒教为立国之本的传统,但是随着火葬的盛行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的根基正在逐渐消逝。带来的则是传统民俗村的游客以中老年人为主,对于青年人来说民俗村的吸引力显然不如明洞购物街或是釜山的海云台。
  第四,排外意识和坑蒙现象导致民俗村的良好形象减弱。在济州人的口语中有一个单词叫做“外来人”,这是相对于济州岛当地的“内陆人”来说的。岛屿或是半岛的居民普遍有一种忧患意识,这是基于岛屿土地贫瘠、资源匮乏而形成的,这一意识在应对外来人口时则表现为排外现象。2016年济州岛曾报道过:某些岛内饭店只针对中国人营业,使用的食材都是以次充好;有些商贩故意针对中国人销售伪造的马油和马骨等制品[6]。这样的情况只会导致民俗村等旅游景区的形象大打折扣。
  五、结论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观光旅游业的特点是具有清洁无污染的优点,但同时也具有其敏感性,极易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作为韩国的一个重要旅游看点和传统文化传承地,民俗村有着其发展观光旅游业所具备的条件,在政府主导下,其得天独厚的的自然景观和匠心独具的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再加上优越的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和文化魅力等条件,使得民俗村在短短的时间内旅游经济就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但是民俗村同时也要受到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朝鲜半岛关系的变化,东北亚局势的变动,他国政府调控手段的改变,货币间的汇率变化,相邻国家间文化的认知等都对民俗村的观光旅游业影响甚大。特别是作为韩国民俗村观光大户的中国,近期以来的中韩两个的关系上,“萨德”系统的设置,韩国海警的炮击,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散播,因手续问题被关“小黑屋”等突出热点事件都是明证。
  未来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支点应该就在农村旅游,农村旅游应该在发展自身观光旅游业的同时,立足于本地区的实际,采取契合自身条件的综合政策,同时要借鉴韩国民俗村成长的案例。可以说,韩国民俗村在成长壮大、蓬勃发展和发展平缓等方面都可以为中国农村旅游提供一面镜子:未来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大拆大建,特别是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把古村落保护好,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7]。
  参考文献
  [1] ???, ???. ???????? ????[J]. ?????, 1995(12):43.
  [2] ???. ???? ‘??’ ??? ??? ??:‘?????’? ????[J]. ??????, 2014(23):196,199.
  [3] Appadurai. Modernity At Larg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Globalization[M].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6.
  [4] Ritzer · George.The McDonaldization of Society[M]. Pine Forge Press, 1993.
  [5] ???, ??? ?????? ?? 1?, ???? 90%, Epochtimes. http://www.epochtimes.co.kr/news/view. html? section=1&category=132&no=129693
  [6] ???. ??·??? 中??? ?? ?? '????' 10?? ??, ????. http://news.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16/02/15/2016021502622.html, 2016.2.15
  [7] 王辉忠. 做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工作[EB/OL].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2014/0926/c117092-25739153.html.
  *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青年政治学院2019年度青年项目《儒学走向世界的“双轮驱动模式”研究》资助成果。本文系2019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儒学海外传播的“博弈论”模式研究》资助成果。
  ① “麦当劳化”指的是以效率性、可计算性、可断定性和自动化为统计基础,追求最合理的生产和消费的合理性。该观点是对现代社会消费和生产的一种经验总结。
其他文献
摘 要:林业龙头企业是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载体,是现代林业的领军力量,对于引导生产、带动农户、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开拓市场具有重大作用。林业龙头企业发展要从拉长全产业链、升级传统产业、建设平台载体等方面作为重点,同时要根据区域内林业龙头企业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重点在组织领导、政策扶持、科技提升等方面进一步促进当地林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关 键 词:林业龙头企业;林业产业;发展重点  无锡
期刊
摘 要:本研究在理清互动式教学溯源、类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三农”干部培训培训需求,探索研究互动式教学在“三农”干部培训中的适用条件及关键点,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互动式教学方式应用于“三农”干部培训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在实践中发挥了良好的培训效果;(2)不同互动式教学类型应用于“三农”干部培训具有适用条件;(3)不同类型“三农”干部适用于不同的互动式教学类型,教员角色定位也各有差异;(4)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于贵州凤冈蒲水河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例,分析了合作社创办及探索生态循环农业生产的历程,总结出合作社在开展生态循环农业方面取得成功的人才因素、市场基础和外部环境三个因素,为新型经济主体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供借鉴。  关 键 词:生态循环农业;人才;市场;外部环境;案例分析  生态循环农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稻田系统、桑基鱼塘、轮作互补等传统的生态循环模式,是我国历经千载而“地力常壮”
期刊
摘 要:对农村环境治理的实践与研究随时代需求应进入新阶段,需对既往研究进行阶段性梳理并提出可能进路。本文梳理发现,目前农村环境治理研究类型以对策类研究为主,方法以单一方法居多,也存在创新有限、深入不够、理论不足等局限。未来学界的研究应多尝试以区域为对象、以多方法结合、以实践回归理论创新的农村环境整治研究。  关 键 词:农村环境治理;研究类型与方法;理论创新  作为政策与社会热点,农村环境治理方
期刊
摘 要: 科技支撑是助推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升级与深化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与新时代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农村社会治理还存在整体规划缺乏,发展进程滞后;条件保障落后,治理基础薄弱;资源贯通不够、有效供给缺乏;发展机制僵化,规范治理有待强化等问题。基于各地有益的探索和存在的问题,科技支撑农村社会治理,需要在坚持价值目标与工具理性、顶层设计和因地制宜;政
期刊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我国现阶段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新的内容。法治思维因其在乡村农民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理应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农民的法治思维培育受历史的牵绊和现实的困扰而异常艰巨。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积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法治思维培育,进而带动整个农民群体法治思维的提升。  关 键 词:乡村振兴战略;新型职业农民;法治思维培育;路径选择  我国农
期刊
摘要:区域产业格局的特征及决定因素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议题。近些年,学者们分别考察了自然禀赋、农业结构、农业技术、劳动力等方面对区域农业格局空间分异的影响。这些研究均在供给侧的范畴内展开,忽略了市场需求因素的重要性。論文利用2004年、2014年山东省各县域第一产业增加值,分析了山东省农业格局时空演化特征,建立了融合市场需求和生产供给的农业格局空间分异影响模型。研究发现:①山东省形成了“半岛高,内陆
期刊
摘 要:数字技术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和工具,是驱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支撑。本文分析了数字技术嵌入乡村发展的现实困境,以浙江省德清县五四村为例,总结其数字乡村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并提出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引导村庄分类推进、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配套体系等方面大力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利用数字技术驱动乡村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关 键 词:数字技术;乡村振兴;五四村  一、
期刊
摘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发展,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内容。通过对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湖北省洪湖市春露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进行典型案例剖析,解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的机制及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产业发展统一规划、农业生产资料统一采购、农业生产要素统一配置、联合社成员统一分工、市场营销渠道统一构建、产品品
期刊
摘 要:通过对苏中部分地区53个行政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现状调查,党员干部队伍老龄化、学历层次低、农村工作积极性不高是当前村级领导班子面临的挑战;基于此,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分析原因并提出吸引青年优秀人才举措、完善工作激励机制、加强党员干部培训、加强思想教育等对策,为破解村级党组织领导队伍建设的热点难点提供参考。  关 键 词:乡村振兴;农村党组织;党员干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定实施乡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