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中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总体思路和基本途径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xinyu0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总体思路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目的与手段。为了贯彻十七大精神,就必须构建一定的工作思路,然后再根据这一总体思路,寻求实施的具体途径。针对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贯彻十七大精神离不开教育者、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因此,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三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总体工作思路:
  第一,抓住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学生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之间不可或缺的重要桥梁,只有学生对十七大精神领会得深刻,认识得清晰,才能在课堂上传播下去。因此,狠抓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是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重要前提。
  第二,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与困惑。目前,学生思想面临着众多的冲击与困惑。这些困惑来自于社会、学院、家庭、自身等各方面。综合起来可以看出,它们都不可避免地折射出时代特征与社会烙印。学生的一些困惑也正是社会的,或是我党面临的难题。十七大精神所体现出来的纲领性、时代性特征,一定意义上回答了这些困惑。因此,贯彻十七大精神,必须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做。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第三,改革教学内容,将十七大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思政课”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能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将十七大精神融入课堂不仅是政治宣传的需要,更是教学自身的需要。为此,贯彻十七大精神必须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必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二是必须与学生思想实际相贴近,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与说服力。三是必须将“学会做事”与“学会做人”相统一,使教学内容向求实效靠近。
  
  二、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基本途径
  
  (一)加强领导,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地提高学生对十七大精神的认识与理解
  为了使学生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可以进行系、教研室、课程组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研讨活动,以不同的专题,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进行深入的学习与讨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可以分专题进行交流、深入讨论。课程组在对问题研讨的同时,结合教学实际进一步深化认识。这样,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过程,学生对十七大精神的认识与理解会有一定的提高。其主要部分可集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一条伟大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生态文明;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摸准学生思想脉搏,增强教学针对性
  调查表明,青年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是积极的、进取的、活跃的。他们热情的关注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和国家政治经济建设,渴望积极向上的人生,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渴望尽快学会做事和做人。但调查也反映出,青年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具有以下特点:驱利性、独立性、非理性与可塑性。
  以上认识特点反映在青年学生思想上与行为上,就表现为以下不良倾向:第一,对自己肩负的使命认识不清,学习动力不足;第二,对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指导作用认识不够,学习运用科学理论的自觉性不强;第三,对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信心不足,努力为崇高理想不懈奋斗的决心不够坚定;第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不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徘徊彷徨;第五,对多元化的价值观和西方腐朽文化的辨别力不强,片面追求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第六,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对立,注重设计自我与实现自我,忽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很多学生只关心和自己有关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一概不问。以上问题的出现,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与十七大精神相结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
  
  (三)解难释义,有重点地将十七大精神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应把握的重点
  ①引导学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只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焕发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目的是使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解。
  ②引导学生明白,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③引导学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④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推动主观世界改造,使其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应把握的重点
  ①引导学生明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②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学生在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初步的认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应把握的重点
  ①引导学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②引导学生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③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大在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④引导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努力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在经济建设上,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在政治建设上,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文化建设上,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社会建设上,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应把握的重点
  ①引导学生明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大学生必须努力学习。
  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抵制和克服各种不良倾向的影响。
  ③引导学生结合“健全的人格等”内容,贯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思想,坚持党的领导,服从党的指挥,做合格共产党员。引导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做合格的大学生。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物资学院法政系)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对她而言不仅仅是学科,而是深深热爱的一片“土地”,她对这“土地”的爱深沉、痴迷、炽热。在这片“土地”上,她勤奋耕耘,执着播撒创新之种,用心呵护开拓之花,凝聚众力不断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将浙江畲族传统节庆中民俗体育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及全国历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的参赛和获奖情况进行了整理.研究结果表明:畲族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教师如何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学生活动并引入生物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快乐学习的四种方法,让学生的课前探究走进课堂、让学生的课中探究呈现课堂、将
随着“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翻转课堂”应运而生,这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它打破了原有的封闭教学结构,注入了新的教学法,在一线老师不断的努力尝试和实践中
德育工作,位于学校各项工作之首,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纵观时下学校德育工作,内容陈旧,形式僵化,方法老套,网络虚泛等问题普遍存在,而在农村学校则更为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
学分制因其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培养过程的指导性、人才培养的多样性而受到许多高校青睐并加以大力推行,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
李合群,邢台市中医院副院长兼皮肤科主任,主任中医师,邢台市首届十大名中医.从事皮肤病研究治疗工作30余年,在华北地区享有盛誉.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皮肤性病专业委员
目的观察厚朴排气合剂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15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产妇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9例使用厚朴排气合
摘要:几乎所有的中国企业或多或少都曾有多元化的冲动,而由此造成的企业危机或衰亡都与多元化战略不科学有关。分析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企业忽视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未来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和保持。多元化战略的运用应该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向产业关联性较强的业务领域发展。  关键词:多元化战略;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    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为最大化经济效益,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将多个产业作为自己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高校中人数占比最大的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由1998年的340.87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1738.84万人,增长超过5倍。这使高校对发展资金的需求日益强烈,而国家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致使高校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其中向金融机构融资(主要是贷款)成为最重要、快捷的途径。据统计目前高校银行贷款总量约在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