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英语教学新探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27291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语域理论三要素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出发,探讨了英语专业高年级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的几大重要环节,并指出将语域理论引入高级英语教学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层理解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文体意识和语域意识。
  关键词:语域理论;高级英语教学;文体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8)10-0026-3
  
  1. 引言
  
  英语专业学生在历经两年苦读,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后,已积累了较为扎实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如何使学生在对英语的认识和掌握上有一个质的飞跃,这就是高年级课程的主要任务。作为主干课之一的高级英语课程的目标实现无疑是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关键。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是在基础语言教学上的提高和升华。然而传统的外语教学往往是重形式、轻实践,重语言能力、轻语言运用。由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发展的语言教学理论集各派教学之长,强调语言的实用目的,在实用过程中充分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在系统功能语法中占据非常重要地位的语域理论更是应用广泛。国内学者在该理论的运用方面已取得卓越的成绩(如黄国文,2002:128-130;朱永生、严世清,2001:81)。本文试用语域理论来指导高级英语的教学,从而佐证该理论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韩礼德的语域理论
  
  韩礼德的语域理论博采众长,自成一家,是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理论之一。韩礼德在他的《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一书中把语域看成是“通常和某一情景类型相联系的意义结构”(Halliday, 1978: 189)。它是指我们讲的和写的语言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语域理论的目的是力图发现和利用这些变化的一般规律,进而了解怎样的语境因素决定怎样的语言特征。
  韩礼德(1978: 223)将决定语言特征的情景因素归纳为三种:语场(field)、语旨(tenor)、语式(mode)。语场指实际发生的事情,包含主题、讲话者及其他参与者所参加的整个活动;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语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语域的三个组成部分中任何一项的改变都会引起交流的意义的变化,从而引起语言的变异,产生不同的语域。语域还具有预测和反映文化的两大功能,我们可以根据所处的语言环境类型预测语篇,即人们一旦在语言学习中掌握了语域理论的基本规律,就能根据语境预测语篇,也能根据语篇预测其发生的情景,还能根据语言来预测讲话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极其文化背景。因此,语域是特定的言语环境下,以特定的交际方式,为特定的目的选择恰当的语言成分的集中体现。(秦秀白,1987:122)
  
  3. 语域理论指导下的高级英语教学
  
  张汉熙先生主编的《高级英语》取材名家的上乘之作,题材丰富、风格迥异,具有很高的语言艺术和审美价值。书中课文选自原文,篇幅较长、词汇量大、结构复杂、寓意深刻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该书用语域理论指导高级英语的教学,强调语言教学各个步骤注重语域特征,把它当作是体现不同语域特征情景教学颇具科学性和现实性。具体要求表现在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的同时,还表现在充分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正确的发音和音调,正确的语法,适当的选词以及根据不同的交际方式、内容、对象和场合选择适当的语言风格。语域理论指导下的高级英语教学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3.1 语言形式的处理
  词汇和语法是语言中最基础的东西之一,它于整个语言活动就好比砖瓦和大厦的关系,“如果没有语法知识,人们除了一些极简单的语句外,不可能理解语言。”(Robins, 1967)。高级英语的教学重点是语篇能力的培养,但这并不排斥对句子结构、短语和生词等语言现象的分析。扫清语言形式的障碍,可以为正确理解和欣赏语篇铺平道路。
  韩礼德认为语域是语境在一定语言中的体现,是人们在某个社会语域条件下作出的语义选择。这些语义选择通过语法结构和词汇体现出来,因此不同的语域会有各自特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分析和使用语言时,不仅要注意它的准确性,而且更要根据组成语域的任一要素的变化而在词汇、语法层面上作出相应的变化。语域理论认为一个语言词汇中的词项是互相关联、互相依存的,很多词可以在同一个概念的支配下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语义场,而且同处一个语义场中的词,它们在语义上有着密切的关系,互相搭配使用或共现(co-occur)的可能就比其它词大些。例如“volcano”一词就会常与“lava”、“pumice stone”、“hot ash”、“crater”等共现,而不大可能与“tomato”、“surgery”、“rooster”等词共现。因而,在学习一个单词时,理应略知它的常用搭配词和使用场合。
  3.2 文体分析
  在分析课文时,首先应阐明语篇的语域特征:讲的是什么事,对象是什么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用的是什么口气和态度,文章是以什么方式组织的等等。高校高年级的阅读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文体分析能力,而培养学生对各类文章的语域感则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前提。根据语域理论在文体上有区别的特征是与语篇的语境相关的,因此,进行文体分析需要从三个语境变项开始,即从语篇所表达的内容和题材(语场)、从参与者的角色及其关系(语旨)、从语篇的传播渠道(语式)等几个方面着手研究,以利于发现决定语篇的文体特征和主要因素,进而研究这些因素在语言形式上的体现。下面取第一册第五课《关于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演说》为例从语域角度对其进行文体分析。
  (1)语场。语场决定交际的性质,构成话语的主要范围,并影响词汇和话语结构的选择和使用。一旦语场被确定,作者就会围绕所选顶的主题把相互关联的概念组成语义场,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语义的联想、词汇的选择来推测作者行为内容的主题,让学生按照文章中出现的典型语言项推测文章的主题。标题中的“Speech”和“Hitler’s Invasion”明确点明了该篇文章的主题。“appetite”,“racial domination”,“cruelty and“ferocious aggression”尖锐指出了纳粹军团的本性以及其侵略的本质。“irrevocable purpose”,“resolved”,“never parley”和“never negotiate”同样表明了邱吉尔将义无反顾率领英国人民打击纳粹的坚定决心。由此可见,词汇的选择必然会为表现主题提供有力的手段。
  (2)语旨。交际过程中因参与者不同以及参与者的性质、社会地位和角色的不同而可能产生新的语域。每个人交际时都要自觉地有意识构造自己的语言。而参与交流者之间的社会地位和关系不同,交流的态度、目的以及方式的不同,都直接影响到句型和语气。语言除了纯交流的目的外,还具有一种表达、激发感情和影响行为的功能,这种隐含在语篇中的主观倾向性主要也是通过词汇—语法层来实现的,因此在文体分析中,让学生了解语言的这种特点,大大有利于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本文中的语旨关系比较简单。这是英国首相对其国民的一次政治号召,同时也是对全世界反对侵略的人民的号召。
  (3)语式。语式是指交际者根据具体的交际对象和现实语境所希望的最佳表达方式。每一位作者都是通过得体的遣词造句,适当的口吻语调,具有个人特色的语言特点,采用最佳的行文方式来表达语篇的主题。而英语更是一种讲究行文造句的语言。高级英语课文中每一篇在布局谋篇、层次脉络、遣词造句、衔接照应等方面均堪称典范。尤其是修辞格的使用。本文由于主题的严肃性从而导致其非常正式的语体。除了词汇和句式的选择非常正式以外,文中还出现了大量的修辞格。比如“We will never parley, we will never negotiate with Hitler or any of his gang. We shall fight him by land, we shall fight him by sea, we shall fight him in the air.”(张汉熙,1995:80)重复句和并列句的使用使得首相的号召和决心象汹涌的海浪层层推进,势不可挡。
  3.3 文化背景知识的引入
  由于语域具有反映文化和预测功能,所以根据语域特点教学,还有益于学生了解该语言的文化特点及其表意方式,积累文化背景知识,加快加深对语篇的理解,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高级英语》题材多样,涉及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涵盖了政治、经济、宗教、战争、科技等方方面面,集中反映了有关国家民族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和社会生活的许多侧面,是他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展示。背景知识是课文的宏观语境,对语言外的关系意义起着连接作用,对正确理解一篇文章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学生经过基础阶段的学习后,已经对目的语文化,对与表层文化密切相关的语言现象与文化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高级英语教学中应该加强与深层文化有关的语言现象的理解、分析和对比,促进学生对目的语文化更为系统的了解,进而学会从目的语文化的角度认识事物,提高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第一册第五课《关于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演说》就是一篇文化背景特别丰富的文章。它不但涉及到具有历史意义的二战中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苏联的地理气候环境,文中还出现了源于《圣经》的“跪拜利蒙教堂”的典故。没有对这些相关知识的了解,要想理解课文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4. 结束语
  
  外语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研究领域。用语域理论指导高级英语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寓意,而且能够发展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运用语言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讲或写适合此语境的语言。因此,积极培养学生合适、得体的语域意识(register awareness)是我们目前外语教学中首当其冲的一项紧要任务。
  
  参考文献
  Halliday, M. A. 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M]. London: Edward, 1978: 189, 223.
  Robins, R. H. A Short History of Linguistics[M]. 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67.
  黄国文. 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28-130.
  秦秀白. 文体学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22.
  张汉熙. 高级英语第一册、第二册修订本[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80.
  朱永生、严世清. 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81.
其他文献
第三章新进展这份工作太有挑战性了,第一个任务就是策划论坛VIP用户的高级单身派对。艾丽收集了所有VIP用户的资料,总结了他们的情趣和爱好,喜欢户外运动的占60%,喜欢音乐、影视。
将基于紧格式线性化的非线性系统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应用于直线电机的运动控制中。用紧格式动态线性时变模型替代直线电机非线性系统模型,根据直线电机运动模型的输入输出数
今年的ComputeX上,在产品线丰富程度、顶级产品性能等各方面已经甩开其他竞争对手一截的ROG,再一次放出大招—ROG Rapture GT-AX11000,它的出现率先将无线路由器带入“万兆”
利用现有的水稻生物信息资源,共鉴定出了53个水稻dirigent(OsDIR)基因,它们分布在8条水稻染色体上;基因结构分析显示,有32个OsDIR基因不含内含子,占总数的60.4%;保守功能区域预
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云南不同生态型割手密及其血缘的F1代(共28个材料),在自然生长与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参试15个云南不同生态型割手密
以散穗型和密穗型水稻品系为材料,研究穗上不同部位和粒位的粒重及籽粒抗性淀粉含量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稻穗同一部位,一次枝梗籽粒千粒重和抗性淀粉含量高于二次
水库水位变化是影响黄土库岸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以不同坡度的边坡模型为研究对象,定量测试了水位变化过程中边坡不同位置处土体的位移、强度、水头变化趋势,探讨了不同坡度的
超低温保存是目前木本植物长期保存的理想方法。综述国内外超低温保存技术在木本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方面的应用现状和超低温条件下的低温伤害及细胞超微结构改变,阐述超低温保
运用GIS技术对湄江风景名胜区塞海湖区域水位变化进行模拟分析,对水位升降前后湄江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的变化和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常水位(330 m)下,风景区景源数量更多,景观类型更为丰富,共有25个景观单元,3中类、10小类景观单元类型;当水位上升到346 m时,25个景观单元中有23个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11个景观单元被完全淹没,12个景观单元在景源规模、环境水平、景源价值及利用水平等方
为优化秸秆还田技术体系,采用2种快腐剂(腐秆灵、腐解菌)处理早稻还田秸秆,研究其对晚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快腐剂处理早稻还田秸秆,可促进晚稻分蘖,提高有效穗数;促进穗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