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道德教育 构建生命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wei33308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生态道德教育滞后的情况下,加强对学生的生态科学知识和生态道德教育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历史与社会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观念。
  【关键词】道德 教育 生命 课堂
  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同时还是学生道德的引路人,是指引学生行动的灯塔。在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同样位居主导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一、言传身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言传”应有活水之源
  教育者的生态道德水平和意识是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前提,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首先应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生态知识,提高自己的生态道德意识。其次,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即使补充新的资料和案例,充实教育内容;再次,教师要积极研究教育方法,探索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符合生态道德要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身教”当有楷模之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在心灵上最为微妙的接触。因为用心灵可以赢得心灵,用人格可以塑造人格!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在生态道德上应有一定的高度,他的举止应该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如:不吃野生动物、制止捕猎野生动物的行为、主动捆绑折断的花木等等。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嘴上说爱青蛙,嘴里又吃青蛙”的教师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生态道德教育。
  二、身体力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道德的养成是一个认知和实践的互动过程,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生态道德,要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唤起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提高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履行生态道德准则和规范的能力和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广泛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态道德教育实践和活动,帮助学生把生态道德认识和情感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1、利用集体的力量,催化学生生态习惯的养成
  教师应该积极营造一个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集体,发挥集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在集体力量的监督和激励下,形成养成良好生态习惯的合力。同时积极开展演讲会、小论文、图片展,鼓励学生收集塑料瓶、易拉罐等方式,强化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与理解,增强学生对保护环境、热爱自然地自觉性,让学生在浓郁的氛围中自觉促进自身生态习惯的养成与巩固。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
  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组织不同的社会调查小组,对当地的环境、资源、水污染等进行社会调查,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具体的环境问题。这样既可以加深对生态环境的了解,让其在活动中获得直观的情感体验,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强化学生生态道德的意识。
  3、利用生态节假日,提升学生保护生态的使命感
  环境问题已经是人类关注的世界问题,早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就指出,21世纪是环保世纪,为了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人类把专门设立了一些节日,如3月23日“世界水日”、4月23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10月4日“世界动物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等。教师应该利用这些节日,充分发动学生参与宣传和实践活动,渲染保护环境的氛围,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的使命感。
  三、与法同行,树立学生生态保护法制观
  我国已经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保护环境、资源的法律、法规。如教材中提到的《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同时,我国政府还积极响应国际社会的号召,于1994乃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作为一名历史与社会教师,应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生态保护的法制观。使我们的未来公民成为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和法法规的宣传者和执行者。
  环境问题既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更是关乎人类命运的大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影响、辐射、带动社区公民自觉遵守环保公德,争做环保卫士,让环保之花开遍校园,让地球母亲青春永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
  【2】刘惊铎,王磊,《生态教育及其跨世纪意义》[J].教育评论,1998,(5).
  【3】张春梅,《生态德育—21世纪学校德育的新课程》 教育探索 2006年第10期
  【4】 张国新,《科技进步·生态环境·道德建设》.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J].1996(6).18-2
其他文献
真情挚爱,为人着想,自古以来,不绝笔端,松龄先生,更塑绛雪,让人感佩!绛雪,蒲松龄老先生《聊斋志异》里《香玉》篇的一女主人公的形象,从这一形象的塑造来看,绛雪,耐冬之幻形
2 .4中国广播卫星规划资源中国在重新规划中有4个规划轨位 ,每个轨位2个下行波束 ,每个波束12个频道 ,共计96个模拟频道。具体情况如下 :(1)轨位我国现有4个规划轨位 ,分别为 :62°E、92 .2°
清晨,推开阳台的门,迎面而来的不是高洁明澄的蓝天,也没有苍翠欲滴的绿树,更谈不上所谓鸟语花香,这便是城市.rn我们中的很多人都生活在城市中,将自己的人生捆绑在这钢筋混凝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自上个世纪中期始,美国乡土作家凯特·肖邦的小说《觉醒》赢得批评家们的重新关注.迄今为止,各国学者多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艾德娜的自我意识觉醒,歌颂其超前意识和反抗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们对于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水暖设计作为提升用户居住质量的保障备受关注。本文根据过去工作实践分析,探讨了商品
期刊
当前,中等艺术学校语文课教学正面临着极大的困境,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厌学、教师怕教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如果不能尽快找到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势必会影响艺术教育的整个环节。
【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高中政治课在不断地深化教学改革,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的呼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这就需要我们的学校教育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转轨,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 创新教育 创新人才  目前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仍有不少老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陈旧,比如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以“填鸭式”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