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书道的构想与圆成

来源 :文艺新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ugh9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1059年初冬,苏轼、苏辙兄弟从长江过秭归。两人各作一篇《屈原庙赋》,对楚国这位受民众祭奠的忠直之士赋而颂之,“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宛有庙兮江之浦,予来斯兮酌以醑”。我曾想,苏轼苏辙兄弟是否想到过屈原的楚骚是用何种书体写出的。两年后,苏轼受职于秦地,在《凤翔八观》中,有一首《石鼓歌》,唱出“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但沿用了韩愈的成说,以为是周宣王之鼓。那个时代,即使如苏轼这样的第一流书法家对古文字仍然是有些隔膜的,他们对书法的关注更多的是向往晋唐。
  屈原的《离骚》,用今天考古发掘出的楚系文字来转换,有许多字不能找到对应。六国古文在秦统一文字后,遭到湮灭。作为书法创作的资源,越来越多的书法家正在整理、利用这些断裂的环节,连续起文字历史的脉络。
  刘永泽先生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提出了“荆楚书道”的观念。荆楚古国是个腾飞如火、浪漫似水的文化之邦。楚骚的传统培育着文人之心,而江汉汪洋的河流便利着古代舟舳交通,沿江之城成为了文人墨客南来北往的雅集之地。因而历代诗文翰墨留芳于荆楚亦郁郁盛焉。
  如果说楚简帛书是“荆楚书道”的上古之篇,那么,李邕、李阳冰、苏轼、黄庭坚、米芾等唐宋名家直至明代公安三袁,这些在书法史上起到关钮作用的人物构成了“荆楚书道”的中古之篇。而下篇应是张裕钊、杨守敬延至民国时期大武汉的文化群体。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就是新篇章了。
  这是一个粗略而宽泛的划分,“荆楚书道”从时空两个维度,加上人文传统的因素,就构成了三维度的景观。对这个景观的回顾与展望,寄托着对中华文化的深情与理想。
  永泽先生就是个有深情,有理想的书家。作为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主要领导人,他对湖北文艺事业的发展有着宏观的视野,尤其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更有精微的理念与实践。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悉心研究书法数十年,从正体到草体,从大字到小字,都成果硕然。取法尚雅正,挥洒见性情,从而能从传统书学中不断积累经验,获得新知。又在创作过程中随情生发,赋以歌诗而书写之。故近年来书作,每每以自己所到之地,所见之景,所触之感,蕴酿于胸一挥而就。构思于前,挥毫于后,诗书统摄于心,情怀显豁于纸,作品更多地承载了一地一事的文化记痕。如此贯串起来,书作更有了一层人在日常场境中的含意,与书法的内在精神就相融通了。
  “荆楚书道”是历史的梳理,更是当代的追求。“荆楚书道”也可以说是一个梦,我以为永泽先生就是个寻梦人。梦有时与路一样,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梦的构想与圆成是需要参与者来共同完成的。那么,永泽先生无疑在这路途中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苏轼当年如果能见到瑰奇多变的楚简楚帛,一定会写出赞美之诗,或许尚意的书风会开辟新的样式,这只是一种假设。而历史遗忘的空间,正是我们当代人的用武之地,我们在新的高度上拓展着书法的空间。
  (徐本一,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一级美术师)
其他文献
“爱如我的反叛”,这是借来的一个题目。它原是时代华纳公司出品的纪录片《温布利——足球回家之路》中一支曲子的名字。温布利在伦敦,是枪手阿森那的主场,“足球回家之路”从这里通向慕尼黑。拜仁慕尼黑用反叛的爱征服了温布利,把2012-13赛季的欧洲冠军杯带回自己的故乡。在读望见蓉作品的过程中,它那撼人心魄的旋律不时地在我的脑海里回荡。我确信,蕴含在望见蓉爱情小说里面的,正是“爱如我的反叛”。也许更贴切的译
期刊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余有幸生于江城武汉,又结缘古城襄阳四十载,朝夕与汉水为伴,意切情深,遂藉丹青长卷一抒胸臆。襄阳的碧水青山,优游其间,其乐融融也,故继《诗画襄阳》百幅山水之后,复穷三年之力,挥毫染翰, 赋予《襄阳图卷》矣。《襄阳图卷》是襄阳市政府重点文艺创作作品扶持项目,虽数易其稿,仍未尽得襄阳山川之妙。——胸中之襄阳,非眼中之襄阳;纸上之襄阳,亦非胸中之襄阳也。  三年前,与著名作家凡夫先生合
期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艾青用他深情的笔触书写着自己内心对土地的热忱与挚爱时,叶炜的《后土》则表达一种经久不衰的乡土魂,那是对土地的崇尚和乡土回归的一种情怀,不管经历多少春秋雪雨,仍铭刻于心头的对土地浓浓的眷恋。透过作者笔下的麻庄,我看到的是人们对土地的深情、崇尚和执着,是自立自强,是积极进取,是在城乡文明冲击中的自我坚持,是魂牵梦绕散不去的浓浓乡情。虽然麻庄人也在
期刊
评论界不少人用“苦难叙事”来描述陈应松关于底层人生存状态的叙事姿态,并笼统地将其归入新世纪底层创作的一种惯常模式——“由人文关怀引出的道德义愤使叙述底层被简化为苦难叙事或控诉文学,城乡对立成为叙述底层的整体逻辑构架”[1]。 在这里,“苦难叙事”变成了一种不太招人喜欢的叙事方式,并常常被误解成是对底层人民生活的一种歪曲和戏谑。某些评论者则指出陈应松文本中充满了“苦难情结”和“苦难叙事的欲望化倾向”
期刊
竟陵派文学,是指中国明代晚期以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钟惺(1574-1625)、谭元春(1586-1637)为代表的文学派别。本文试图以较新的视角,把竟陵派文学放在世界文学的背景下进行论述,从而体现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的初衷。  (一)对世界古代诗集的简要回顾  西方文集的编纂开始于古希腊晚期,即亚历山大时代(相当于我国战国时期齐威王至秦惠文王年间),品达罗斯的颂歌是在作者去世以后编纂的,按
期刊
从2000年10月广东电视台推出国内首档电视真人秀节目《生存大挑战》开始,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国内迅速崛起。其节目数量日益增加、收视率日益增高,已经成为国内电视节目的主流形态。  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国内尚没有很明确、很规范的定义,能被大众普遍认同的概念是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的观点,他认为“电视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节目,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真实记录和艺
期刊
1990年代以来,学院批评逐渐成为当代文学批评的主流。但随着学院批评的日益壮大和成熟,这种批评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像不读作品的空头批评,专在外围作战的迂回批评,大帽子底下开小差的宏大批评,缺少经验和感悟的纯理性批评,以新闻、广告为手段的炒作批评,诸如此类,不一而足。[1]有批评家在批判和反思这些无效批评的基础上,提出要重视和增强文学批评的有效性,重建一个文学批评的时代。有效批评的方法有哪些
期刊
清凉安静的利川,蛰伏着一位把自己的心流放在尘世之外,把自己的情折腾得翻江倒海的诗人——他的名字叫何泽勋。  《空村》是何泽勋刚刚出版的诗集。书名来源于收录其中的同名诗,“脚下这片城市的土地/再也种不出希望/人们四处奔波/在异乡的田野等待收获”(《空村》)。青年诗人何泽勋选用《空村》,作为他第三部诗集的命名,或许是一种对于已经缺失了的东西重新叙说的努力。“空村”,因为其逝去的既定性,无法命名也无法重
期刊
钟孺乾的《水墨变象》是一本别出心裁的对中国美术传统作系统性研究的精彩之作。  对传统美术研究有很多角度和方式。最常见的有对现象史实作记录的方式,或流水帐式的记录,或分类式记录,名之“美术史”。 也有更深一层的对美术传统的探究性研究,如有对美术史本身的演进作研究的美术史学史;如对美术观念的历史性承传性作研究的美术范畴史;有对美术思潮的记录与研究的美术思潮史;有对专门朝代或专门画科作研究的断代史或分类
期刊
何谓观念艺术?这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而言依然是一个谜。但当马赛尔·杜尚提着一个现成的小便器参加艺术展并命名为《喷泉》时,观念艺术诞生了。当约翰·凯奇把双手悬在钢琴上4分33秒,听众听不到任何音乐,他却宣称自己完成了伟大的演奏时,观念艺术就获得了长足发展。当约瑟夫·博伊斯将蜂蜜涂满头部,脸贴金箔,怀抱一只死兔,迤逦于杜塞尔道夫画廊而行,最后轻抚死兔毛皮、向它喃喃解释那些绘画的意义,并宣称自己完成了《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