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烈度区多层砌体结构基础隔震加固设计与研究

来源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ben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高烈度区低层砌体结构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加固设计进行了研究。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L中的计算方法对砌体结构进行了基础隔震加固分析,对该结构行了叠层橡胶支座的布置与选型,研究了其隔震效果。结果表明,砌体结构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后能有效地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大大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多遇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小于0.4,使上部结构地震作用降低50%左右,达到预期目标;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位移、叠层橡胶支座极大面压和极小面压均满足规范要求。同时,为后续类似低层砌体结构加固工程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其他文献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质量事故往往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及倾斜超标等问题,采用新增桩基补强方案对既有建筑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是较为常见和稳妥的加固方案。复合桩基方案由于桩数较少,对基础底板破坏较小,成为既有建筑桩基加固的首选方案。若复合桩基加固时采用均匀布桩形式,会很难调节基础各部位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影响加固效果。因此,采用不均匀布桩的变刚度调平设计成为地基基础加固中减小差异变形、优化反力分布的适宜设计方法。本文通过工程实例论证了变刚度调平设计在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减沉、纠倾方面的应用。
近年来,构建空间交通管理国际规则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美国等航天国家已经着手构建并完善国内的空间交通管理体系。由于利益诉求各不相同,空间交通管理的概念至今尚未达成共识。但空间态势感知和空间碎片治理作为空间交通管理的重要方面,其对外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得到了国际共识。小卫星星座的迅速发展对这两方面的挑战尤为明显,因此加强小卫星星座的空间态势感知,减缓小卫星星座产生的空间碎片,对空间交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也应积极构建国内空间交通管理体系,争取国际规则的制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