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哲学的启示和实践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fz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接触稻盛哲学,是在2009年。当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读了《活法》,“劳动获得的喜悦是特别的喜悦,玩耍和趣味根本无法替代。……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每天认真工作就能塑造高尚的人格,就能获得幸福的人生。”这段话让我豁然开朗。回想起自1986年21岁开始工作以来,包括28岁开始创业,我都因未想明白人生的意义,总是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精神空虚。直到2004年,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立伊诚地产之后,当我们持续不断地、非常认真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时,才真正找到了乐趣。两年后偶遇原来的玩友,他问我:“看你这么拼命工作,累不累啊?”我回答说:“我真的不觉得累,我很充实,很开心。”
  2010年,我又读了《干法》,再次受到很大启发,于是将书中精彩内容分享给公司的经理主管们,并说:“谁想看这本书,我就送给谁,不过有个条件,那就是看完要写读后感。”结果有200多名经理报了名。之后,看了大家写的读后感,感觉每个人的收获都很大,但是收获点比较零碎,没有系统性。
  从个人学习到集体学习
  2011年9月,参加了盛和塾广州报告会,现场聆听稻盛和夫的报告和一些塾生的精彩分享,让我感到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并在心中生起一个非常强烈的念头:要在自己的企业践行稻盛哲学。也是从这时起,我把企业经营的首要目标确立为“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幸福”。
  2011年11月1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我主导下,公司召开了学习稻盛经营哲学的启动会。从此之后,通过组织公司干部集体学习稻盛著作、外出考察学习、邀请专家学者到公司讲课等多种方式,伊诚地产开始了稻盛哲学的系统化学习之路。
  《活法》是我们第一本要学的著作。500名干部人手一册,每周以部门为单位组织集体学习,一次学习一章内容。每次集体学习时,先轮流朗读文章内容,再分享、讨论至少30分钟,最后评出本周学习之星,并颁发小奖品。最初,我还担心大家不认真学习,然而事实证明,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大家学习的积极性远远超出了预想。
  为了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公司都是安排上班时间集体学习,不占用大家的休息时间。但是,很多员工都事先在家自学一遍,再参加集体学习,分享时间也远超规定的半小时。为了和大家一起学得更好,我也会事先自学一遍,然后和业务部门总监集体学习一遍,再和职能部门总监学一遍,还要和几个直管的部门经理一起学一遍。加上2009年学习的那一遍,以及后来成都盛和塾组织学习的一遍,至今,我一共学习了六遍《活法》,每次学习,都有新的收获和感悟。
  采用同样的方法,我们还集体学习了《干法》、《阿米巴经营模式》、《稻盛和夫的实学》。学习过程中,我将稻盛书中自己深有感悟的经典语句编写成【稻盛之活法】,通过短信和微博,每周一次地分享给同事和朋友们。编写及发送短信,每周都要花费我2小时以上的时间。因为发送的人数过多,移动通信公司时常会屏蔽掉我的短信,所以每次我都特别担心大家能否收到我用心编写的短信。
  改变经营理念
  参加上海培训的最后一天,我们18名高管充分讨论后,一致同意将公司的使命做出修改。把对员工的使命“搭建持续成长、实现梦想的平台”调整到第一位,居于对客户和对社会的使命之前。看似只是调整了一下顺序,实际上却反映了公司经营理念的重大改变,把实现员工个人成长放在了首位。
  为了践行稻盛哲学,深刻领悟“利他”和“反省”的精髓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公司倡导全体员工每天做一件利他的事并反省,下班前写的工作总结中增加“利他事例”和“每日反省”两项内容,上级还要批阅和点评。同时还重新修改了员工满意度调查表的内容,将员工满意度评分纳入区域经理以上干部的绩效考核指标。经过近半年的实践,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同事之间相互关爱的行为比以前更多了,团队氛围日益融洽。
  2011年,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经纪行业出现了普遍亏损的情况。成都去年二手房交易量同比下降31.3%,业内各公司平均减员高达40%,这其中大部分人员是因市场低迷而选择转行的。尤其是农历新年前后,这两三个月是最艰难的时期,但是,伊诚公司在这段时间的员工离职率却创造了公司创立七年多来的历史最低记录。
  去年下半年以来,因二手房市场持续低迷,公司的现金流每月都在减少,为了度过困难,和公司股东商议后决定共同增资2400万元。尽管此时公司的经营压力很大,但增资后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给一线基层员工加薪。在很多同行关店减员的情况下,公司的加薪举措极大地增强了员工们的信心,并激发了他们的士气。春节后市场交易量出现了显著回升,公司全体员工斗志昂扬、持续拼搏,连续两个月打破公司历史最高业绩记录,市场占有率大幅上升,取得了令同行吃惊的成绩。这恰好印证了稻盛和夫在《坚守底线》中的一段话:“在周围一片悲观的气氛中孤军奋战,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样做的企业,到形势好转时,与一般企业就会拉开很大的距离。”
  2012年3月,我参加了“中国经营者稻盛哲学日本游学团”。此次日本之行,让我再一次近距离地感受了稻盛哲学的强大影响力。“如果你有两个孩子,都在上学,都很努力,一个成绩好,另一个成绩差,那么你给成绩好的那个孩子的零花钱就多些,给差的那个孩子的零花钱就少些吗?”“如果你的孩子身体残疾,不能为家庭创造价值、贡献力量,难道你会把他抛弃掉吗?所以,只要员工在努力工作,哪怕他的能力差些、绩效不好,也请你一定要支持他,不要淘汰他。”这是盛和塾本部诸桥先生形容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时举的两个例子,让我感触颇深。
  哲学比阿米巴更重要
  了解地产经纪行业的朋友都知道,一线做业务的员工之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有时甚至会发生恶性竞争,尤其是在末位淘汰考核制度下,一个员工如果不能签单,他可能会想办法也不要让别人签单。我们从完善制度的角度采取了很多解决办法,制定了很多规则,但是最后发现规则总是会被钻空子,因为这是从“术”的层面解决问题。后来,我们上升到“道”的层面,就是稻盛所说的“作为人,何谓正确?”,效果就大为不同了。
  这是因为,人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对于这件事的性质,内心是有答案的,接受了稻盛的“敬天爱人”、“作为人,何谓正确?”“利他”等理念后,他就会去想“对别人不利的事情,我不应该做”,而不是看公司的制度条款是否允许。很多制度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学习稻盛哲学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中国企业学习稻盛,最大的障碍在于价值观,即稻盛所说的“哲学共有”。伊诚践行稻盛哲学就是从基础做起的,自2007年开始,用了5年时间进行企业文化的塑造。践行稻盛哲学半年就能取得很大成效,原因就在于有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文化基础。
  稻盛哲学属于文化范畴,阿米巴只是一种经营模式和工具。工具能否在企业落地,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文化。中国企业一提稻盛,更多的是对阿米巴感兴趣,但到日本实地考察后我发现,日本企业都非常重视哲学,哲学基础打好了,即使不采用阿米巴,也可以创造出很多适合企业的,其他经营方式。
  实际上,在日本,西方管理模式也是主流,“盛和塾”塾生企业大概只有五千多家,而真正实施了阿米巴经营的大概是十分之一,但是这五千多家企业都一致认为稻盛哲学很好,对他们帮助很大。
  中国企业这几十年来发展很快,管理变革速度跟不上,企业都想集中精力引进所谓先进的管理模式,立竿见影的方式方法,这种功利的态度本身就很不好。日本一些企业在创立一种经营模式的过程中要花很多年的时间去打哲学基础,而不是看几本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想取得什么成绩。因此,学习稻盛哲学最大的障碍是文化,文化基础不太好的企业,不管是导入阿米巴,还是导入其他管理方式,效果都不会好。
  新的文化引进企业,需要企业领导者身体力行才能被员工广泛接受。所谓文化就是领导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周围的人而形成的一种氛围,其成败关键在于领导自身是怎么做的,而不是看他怎么说的。如果当老板的,总是希望员工多努力、多拼搏一点,这样自己就会比较轻松一点,这个文化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要想让员工努力工作,那么企业经营者应该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员工看到你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你付出了这么大的努力自然就会跟进。
  经过三年的不断学习,我完全认同和接受了稻盛哲学,并相信,以“敬天爱人”为核心的稻盛哲学一定能够激发更多人良知的力量,必将产生更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帮助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创造惊人奇迹。
其他文献
随着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多变以及企业竞争方式的转变,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软实力”的打造,企业文化作为内部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对于整合资源、凝聚人心、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希望通过对A集团企业文件建设实践的探析,为其它同类企业提供打造软实力、提升竞争力的策略借鉴与经验启示。  A集团1985年成立,经过近30年的建设与发展,成长为一个跨区域、跨行业、在行业内享誉全国并具有一定世界影响
期刊
“我们并不缺少理念。我们的问题在于执行!”  这点或类似的问题是最高领导阶层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而且这与企业的行业类型和组织规模无关。大多数的组织在计划的执行和理念的贯彻上都面临重重的困难,即使是那些管理最佳组织,它们的执行力也都受到了特别严峻的挑战。  这种执行力上的缺陷根源于人的习惯。但是,习惯并非自然规律。当改变习惯更有益于工作生活时,人们也能够使之改变。  有些人,虽然已经养成了一些习惯,但
期刊
对于稻盛和夫,世人并不陌生。他是日本经营四圣之一,是两家世界500强的创办者,在2010年执掌濒临倒闭的日航(曾经的世界500强),并力挽狂澜。  近几年,在中国,“稻盛热”已然兴起,并愈演愈烈。在大师匮乏的年代,其成为人们争相学习甚至顶礼膜拜的对象。但是,我们认为,有几种现象值得关注:其一,部分公众中,出现了对稻盛认知的极端化,即有的人极端崇拜,有的人却“嗤之以鼻”;其二,宣讲稻盛的很多,存在部
期刊
家族企业以亲缘关系为纽带,由家族成员对企业保持控股地位。由于融合了企业和家族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体系,家族企业在两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方面是所有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问题,另一方面是复杂的情感和关系问题。本刊专访英士国际商学院(INSEAD)兰德尔·卡洛克教授,就家族企业的情感问题进行了讨论。他的一些观点看似违背我们的日常认知,但却值得引起注意,譬如,包办婚姻的效果比自由恋爱更好,子女与父母讨论继任计划
期刊
1913年,美国人丁恩 (M.R.Dane,1854-1940)被中国政府聘任为中国盐务顾问兼盐务稽核总所会办,主持盐务改革。丁恩是西方盐务名宿,曾长期在印度治理盐政。民初盐务改革是当时国人所瞩目的一件大事。丁恩的到来让本已混乱的改革局面更为复杂。  清末之盐务  “民国肇兴,盐制沿袭前清之旧。” 清代在盐业生产制度上有很大进步。明代实行宫产制,征发罪犯、盐丁从事服役性盐业生产。到清中期后官产制瓦
期刊
尼采:“人是一条污水河,你要成为汪洋大海才不至于自污。”我们是“汪洋大海”吗?  自污,在生存论心理学上,属于自卑导致的人格分裂。比如,一个女人说自己“我好笨啊!”其实,她是希望自己不笨。这时,您千万别顺着她说“是啊,你好笨”。莱恩《分裂的自我》分析,这是假面具人格扮演。蒂里希《存在的勇气》诊断,这是“坠入低于生存的存在形式”的自污。  自污,在大众心理学上,属于光晕效应的从众。劣币驱逐良币,法不
期刊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稻盛先生拯救日航的一篇文章,深受感动。接着,又读了他的著作《人为什么活着》和《企业为什么而生存》。我觉得,稻盛对我最大的触动,就是看到一个老人已经80岁了,却还在证明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从松风工业、京瓷、KDDI,再到日航。稻盛用一生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哲学的力量和经营哲学的力量。以及,作为一个企业家,所能够达到的高度。  守住“员工第一”  稻盛的思想,引起了
期刊
6月2日,稻盛和夫抵达重庆,和媒体进行了短暂的交流。6月3日,在重庆大剧院,面对1700多名中日企业家,稻盛和夫以《领导者的资质》为主题,进行了演讲。在回答问题和发言的过程中,“利他”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在《活法》一书中,稻盛和夫开宗明义地指出“利他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他表示:“求利之心是人开展事业和各种活动的原动力。因此,大家都想赚钱,这种‘欲望’无可厚非。但这种欲望不可停留在单纯利己的
期刊
西汉昭帝时的盐铁会议,是关于古代管制经济和放任经济的大争论。根据《盐铁论》的记载,两种思想截然对立:一派主张国进民退,打击奸商,治国要务实求利,扩大政府职能,对外弘扬国威;另一派主张民进国退,利权归民,治国要道义领先,缩小政府职能,对外以德服人。盐铁会议的争论焦点在治国之本,是国家以人民为本,还是人民以国家为本。在这种争论中,理论思辨需要接受实践验证,政策之争夹杂着学派之争,价值理性面对着工具理性
期刊
回想玮兰走到现在的这些年,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一直保持企业的高效运转?第二个问题是,企业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在之前的摸索中,玮兰逐渐明确为了倡导关爱文化,打造幸福企的发展思路。而在2011年接触、引进并深入学习了稻盛塾长的经营理念及人生哲学之后,我们发现,玮兰的发展思路在稻盛塾长这里找到了清晰的理论基础和学习的样本,我们顿悟并坚定了追随稻盛塾长的决心和信念。在此之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