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增加睾丸癌的患病风险

来源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tterfly1982_2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认为吸烟是引起多种癌症的重要危险因子,但吸烟与睾丸癌的风险关系尚不十分清楚。由于烟草中含有致癌物质砷等,并且吸烟可引起性激素的改变,提示吸烟可能是睾丸癌的风险因素。

其他文献
分子成像学是一门快速发展起来新兴科学,成为展现和量化体内靶分子和靶细胞的有发展前景的工具。这一领域的核心基于合理的设计和筛查能检测到生物基本过程靶相、活性的报告成像介质。在小动物类似的成像系统的建立及介质合成方面的进展使分子成像技术扩展到应用于体内检测:如炎症、细胞凋亡、细胞的游走和基因表达。研究者分析了分子成像技术的核心原理,并着重介绍了灵巧、有活性的介质技术。
期刊
鼻咽癌分子遗传学研究  2002年9月30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益新等14位科教人员确定了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发生变异的特定肿瘤基因,为NPC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提供了依据。
期刊
据一项前瞻性临床Ⅰ期试验结果显示:颅外立体定位放射消融(radioabalation)治疗可延长虚弱且不能手术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期。
期刊
期刊
1952年Paul Zoll首先在两例心室停搏病人中通过两个电极连接在埋在胸壁皮下的穿刺针用脉冲电流成功地进行了临时心脏起搏,尽管这个技术对病人来说不舒适,而且它在一个病人身上只维持了25分钟,在另一个病人身上也仅仅维持了5天,但这个报告提示了对临床上明显心动过缓的病人提供临时心室率支持的可能性.此后,该技术进一步发展,成功研制了心内膜、经心包、经食道临时起搏.所有的方法均基于一个外部的脉冲通过电
期刊
背景目前我国医院的收费制度基本上是按照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把诊断治疗、基本服务、仪器设备细化到每一个项目上.据了解,1999年北京市共划分4 600多项服务项目。
国际神经精神药理学会(CINP)亚太地区会议于2004年3月25~28日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就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研究及其在治疗药物开发中的意义、抗精神病药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机制、精神药物的合理使用、抑郁障碍、双相障碍、强迫症、儿童精神障碍和老年精神障碍的治疗新进展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下面就部分重点内容进行介绍。
期刊
WHO于2004年2月24日通报了全球口腔疾病状况。口腔疾病,包括龋齿、牙周炎、口腔癌及咽癌,是一项全球性的卫生问题,这个问题在发达国家存在,而在发展中国家该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较贫困的社区更是如此。据WHO估计,全世界有50亿居民患有龋齿。
期刊
近年来研究发现,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均存在氧化应激(oxidativestress)和抗氧化失衡.与支气管哮喘相比,COPD患者氧化应激更为显著。
期刊
今年的春天,几经低温回潮、沙尘细卷,终于绽出诱人的春的色彩;而这春的气息也同样弥漫在学会一年一度的工作会议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