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师资队伍基础有效提升体锻效能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区域推进,全员参与,全面落实
  1.以构建“学校特色阳光体育运动”为策略,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
  静安区地处上海中心城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的引领下,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静安区从本区实际出发,站在不同的视角,根据地域、学校、教师特点,积极探索并组织了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开发了校本体育课程十五门,凸显了“一校一特色”,使学校体育活动呈现出多元化的繁荣景象:静安区市西小学以“竹竿舞和弄堂游戏”为特色的阳光体育运动,静安区第二中心小学关注学生人文精神养育的“团队游戏”特色阳光体育运动,上外静安外国语小学融合东西方文化、和谐育人的“男剑女舞”特色阳光体育运动,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以注入活力、充满情趣的花样跳绳为特色的“绳彩飞扬”阳光体育运动,静安小学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运动处方”特色阳光体育运动等。
  我区采用多种策略: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校本化、人文化、游戏化、个性化,特别是将鼓励教师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为着眼点,作为中心城区小学可持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把“阳光体育”运动纳入课表得以落实,以课程为支撑,将上海市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中“两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形式,保证学生每天高高兴兴地锻炼一小时,提高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质量,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基础体育课程内容的同时,学会一至二项技能,进而为他们建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奠定了基础,有效促进了校园文化与课程活动结合,使体育教学和阳光体育运动向特色化、个性化、课程化发展。这种以特色夯根基,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使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让“健康第一”和“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生活理念在师生中深深扎根,推动了学校健康校园、和谐校园建设,使阳光体育运动让学生生活的更美好。
  2.以教材研修为载体,促进理念转化行为
  静安区共有小学12所,体育教师63位。根据区域特点,结合静安区“创我精品,展我风采”的教育理念,多年来,我们以上海市二期课改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主要学习内容,认真解读《课标》,以教材研修为载体开展不同主题的专题研修。以问题为中心研修,把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研修专题,把问题作为发展契机。突出“多轮反思”追求有效教学,行为跟进。以新课改的指导思想进行比较,教学思想、目标、方法、组织形式等不同,根据任教年级组成不同备课组进行教学研讨并改进教学。以全员行动开展单元教材设计、教学计划书写,鼓励教师将经验与大家交流、共享,创设一个共同学习、同伴互助的学习氛围,使新课程教育理念通过实践、操作、交流转化为教学行为。
  3.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促进教研和科研结合
  以教研促科研,我区非常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根据我区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教材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形成一系列研究方向与课题,其中《对上海中心城区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策略研究》《对小学常态体育课目标设计向目标达成中的问题研究》《从饮食、体锻入手改善学生单纯性肥胖的研究》等十个课题获得上海市学校体育科研立项。2011年,我区参加全国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论文报告会暨第六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有五篇论文分别获得二、三等奖。我区在推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实践中,还形成了校校有课题的研究氛围,教师用敏锐的眼光,科学的方法,促进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的落实,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效能。
  二、校本研修,关注问题,拓宽时空
  1.建立校本研修制度,突出一个“研”字
  校本研修要适应新形势,取得新发展,不能“走过场”,就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我区各校以“校本教研制度化”为切入点,抓住“以校为本”这个着力点,努力增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研员每学期下基层学校听课基本全覆盖,在关注常态下的家常课的研究基础上,每学期开学前针对各校的发展和教师的现状提出各校校本研修主题方案,单周星期三下午教研员参加基层学校的教研组活动,面对面地讨论教学中的问题,研究对策。同时针对薄弱学校每月一次参加校本研修和听课、评课。坚持做到“五有”“三保证”“二评价”。“五有”:有问题、有困惑、有教研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课题研究、有教研制度。“三保证”:教研时间、教研人员、教研实效有保证。“二评价”:学校教研组自评、教研员评。从研修活动前期准备的针对性—研修过程的有效性--文本资料的完整性,对校本研修活动进行评价,使校本研修形成制度,教研员指导与服务更有实效性。
  2.发挥名、优学科优势,突出一个“领”字
  静安区一中心小学和一师附小体育教研组都被评为名学科,两所学校的教研组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前者是一个团结协作、执著追求的团队,他们将校本研修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每位教师建立了个人博客,每天将自己的教学成功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校本研修把教师共性的问题作为研修的话题,不仅面对面研究,教师们在网上互相讨论、点评、激励。他们对工作的钻研精神给全区教师做出了表率。后者是一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爱学习的团队。在该校书记的带领下,每学期每位教师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课、上课、评课,以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教师从经验型向学习型转变。这两所学校在我区教学研究和校本研修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在全区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起了“领跑”的作用。
  3.构建网络交流平台,突出一个“通”字
  我区体育教师建立的网络交流平台,具有以下几个功能:一是构建学科教学资源库,倡导教师在网上学习教学研究、教学心得、校本研修、教研论坛、案例、课题、教案等,激发学科教师在网上思维碰撞,教学智慧的交汇,擦出灵感和火花,从而创设、强化了资源“流通”共享的氛围。二是以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为主要版主,对各校和个人网上上交的资料进行网上互动交流,开辟一条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通道”、捷径。三是建立教师博客,教研员和几位教师先行建立了自己的博客,鼓励教师视自己的成长为理性和感性交织的过程,个性的感悟,情感的沟通,更多的是关注教学中发生的事,从平凡的工作中得到新的增长点,肯定和激励自己,也是促进教师个体与群体的互相交流、激励、支持,更是教师思想、情感、困惑的心灵空间。网络交流平台的“通透”性,促进教师全面、个性化发展。
  近两年我们在上海市体育教研员徐燕平、王立新老师的引领下,探索着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学科在网络教研平台上培育体育学科各个层面的研究型团队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如围绕“中小学体操教材教与学的研究”等开展网上交流研讨时,即邀专家即时或延时进行答疑解惑,帮助教师解决疑难问题,这种与专家互动的教研活动,使广大体育教师形成积极应用基于互联网络进行各类教研的工作意识、能力和习惯,有效提高了体育教师对体操教材、教法的认识,掌握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增值。
  三、师资建设,重视基础,促进发展
  1.加强基本规范培训,夯实教师基本技能
  我区三十岁以下的青年体育教师22人,占总人数38%。学科教研员整体规划全区教研的工作思路,把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培养作为工作的重点。注重教学基本功、基本规范,对教材研读,设计课堂教学,以及针对难度较高技能动作,开展学习研究与操练,让教师体验自己在学习动作过程中碰到的心理、身体的感受,知道教学中正确处理课堂教学出现的情况,帮助新教师、青年教师更快地发展、提高。他们曾获上海市“向明杯”体育教师专业化能力评选两个一等奖、上海市“明强”杯体育教师队列队形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
  2.开展跟进对话式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区小学一级及以下职称的教师有31名,占总人数的53%。我们把研修对象变为研修主体,以主体的各自特点为出发点,指导建议和自我教育相结合,让主体的实践直面教学规律,使参与研修过程的诸方同时达到专业发展。跟进对话式的培训流程是:
  上课者:设计一节课、修整一节课、说一节课、上一节课、反思一节课、再上一节课、反思一节课;
  评课者:阅一节课教学设计、改一节课教学设计、听一节课说课、观一节课实施、评一节课得失、听一节课说课、再观一节课实施、评一节课得失。
  注重教师教学行为跟进、过程的互动性、针对性、方法的对话性,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重点提高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加工能力、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能力、教师在课堂内的应变能力、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教师教学技术的运用能力等,让一批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以提高静安区青年体育教师的素质。
其他文献
一、学校体育工作整体介绍  1.课程教学:立足小班 讲究效率  作为上海市小班化教育的实验校,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差异,体育学科也大胆尝试运用各种合作学习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注重对体育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上都有所发展,提高体育学科学习的效率。  2.特色创建: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篮球是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建校之初,我们在认真分析各种资源、条件的基础
2011年11月23日,在“国培计划(2011)”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中,来自日本的学校体育专家三村宽一和入口豊两位教授来到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100名学员讲授了《关于增强儿童体质的运动学研究》的专题报告。  在日本学生体育教育中,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是导致学生体力低下、生活习惯不良、外伤增加的主要因素。日本从小学到高中,都是每周两节体育课,每节50
支撑高抬腿的作用是体会、改进和完善短跑时摆动腿前摆、后蹬的技术,增强蹬、摆腿肌群力量,发展关节灵活性和动作频率,从而提高短跑速度。    一、练习内容的实施步骤    1 准备姿势  手扶一根直杆(如树杆、球门架、肋木架、篮球架,电杆等),把周围平整好,然后两手握杆,两脚慢慢地向后移动,直到两脚尖的触点与两手的握点连线呈一条直线(即人体呈一条直线。如图1)    2 运动步骤  1)预备区  如
要想把“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把体育课改不断推向深入,把每个学生培养成真正健康的人,就必须做到“育体”和“育心”和谐并举,要“育体”更要“育心”。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往体育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但这个问题十分重要,是今后体育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我们对于“育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有清醒的认识。经过四年的大胆实践,我们认为:在体育课中尝试开展心理拓展训练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是科学、安全、可行,更是有效的。
一、发展学校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  1.成立“阳光体育”领导小组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体育工作,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制订阳光体育运动计划:包括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总课程表、设计小型竞赛活动及校运动会方案、编排课外及社团体育活动内容,明确运动项目指导教师及运动员。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内容及要求,做到人手一份,人人明确,项
一、开发体育特色课程,繁荣校园体育文化  学校在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开发出了“一个中心、二项联赛、四个特色项目、六项活动”的特色课程体系。  一个中心是指以学校每年召开的体育文化节为中心。二项联赛是我校的春季篮球联赛、秋季乒、羽联赛,这开创了位育中学体育教研组、体育俱乐部、团委学生会、年级组等四位一体的联赛组织新模式。四个特色项目是定向越野、无线电测向、游泳、女子排球。在特色项目中有团队合作练习
听说武云飞老师,是因为媒体朋友的介绍,是因为《体育教学》杂志社的全面报道;认识武云飞老师,是因为受教育部委托为2010年全国体育教研员培训班寻访授课讲师;了解武云飞老师,是因为终于有机会踏上铜山这片土地,能够深入到铜山的中小学校,可以直接面对铜山的局长、校长、体育教师和青少年学生。  知道武云飞老师、见识铜山区工作如此之晚,作为一个二十多年学校体育从业者、研究者,实在是不应该,说严重一点,是一个不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期间,还举行了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本届科学大会收到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报送的论文2471篇,超过历届,其中有17个单位报满了100篇。  本次科报会按照十大类50个研究领域征集论文。其中,第一类,学校体育理论,共征集论文167篇;第二类,阳光体育运动,共征集论文339篇;第三类,学生体质健康,共征集论文256篇;第四类,
在上体育课时,有些学生常常有“故意出丑”等违纪现象,这常常让体育教师很头疼,也感到无奈。那么学生为什么会这样?体育教师在面对这些情况时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呢?  一、学生“故意出丑”现象的心理学分析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学生上课的“故意出丑”现象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而引起别人注意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归属感和别人的尊重。这些学生往往是学习成绩较差或者在家庭生活中缺少关爱,如单亲家庭的
记者:5年以来,教育部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动中央7号文件的落实?  杨贵仁:中央7号文件颁布以后,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中央7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  一、每年召开一次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推进会议  1.2008年5月8日,“迎奥运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会”在江苏张家港召开,国务委员、政治局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提出六点要求,首先要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