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真情动人心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写假现象成了语文界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造成写假成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方面来看,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目前都存在造假现象,这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是一种误导;从语文教学来看.从小学开始进行作文训练以来,老师教给学生的多是一些模式化的东西:如何结合政治突出主题、如何在结尾表决I心.而高考前夕的强化训练更强调“模式”与“样板”的作用;从学生角度看,由于功课负担重,学生课外阅读量极小.想象力贫乏,早作文材料不足的情况下。更靠胡乱编造拼凑。
  然而,弄虚作假终究是要露马脚的。文章不是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唯有真实的情感方能打动阅卷者。
  真情出美文。看看由古今中外名家名篇荟萃而成的教材吧!“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不论是皱着眉头的作家还是含着微笑的作家,无一不是带着强烈的感情从事创作的,“名家名篇”无一不是积于胸前的情的井喷。文学大师巴金的作品对于读者有提魂摄魄的力量.有人认为他在写作上一定掌握某种诀窍。巴金回答说:“我是靠感情动笔的,就这么一点。”文坛巨匠郭沫若“为情而造文”,他说自己写《凤凰涅槃》时“全身都有点作寒作冷。连牙关都在打颤”。曹禺在谈到创作《日出》的情形时说:“在情绪的爆发当中,我曾经摔碎了许多可纪念的东西……我绝望地嘶嘎着,那时我愿意一切都毁灭了吧,我如一只受伤的兽扑在地下,啮着咸丝丝涩口的土壤。”当代作家谌容也说“……这次第.舍去真情.偏采作文言道.造出一篇于国于民都善莫大焉的好文章来,就算是此中老手。也难免透出一“假”字。自欺欺人,何苦来!”由此可见,作文时注重感情色彩,靠真情取悦于人.应成为每位学生自觉追求的一个目标。
  那么.写文章时真情从何而来?真情的抒发应注意什么?下面就此谈谈笔者的看法。
  第一。叙述议论溢真情
  叙述不是凭空捏造,议论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自己亲身经历,是真情的自然倾泻,所谓“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要知道。阅卷者大多是感情比较丰富的教师.凭真情去打动他们,他们是会理解我们的,有一篇中考作文《我的脚印》,一位考生在写了自己成长经历的同时,也写了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帮助.结尾写道:“如果说后来的我还算没有虚度的话,那么首先要感谢我的老师,是他在我刚刚起步时,给我指明了方向,正是他的教诲,时时鼓舞着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使自己留下了一串坚实的脚印。”这位考生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理解老师、尊重老师,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用真情架起了一道沟通自己与阅卷教师心灵的对话的桥梁.作为教师的多数阅卷者.怎能不为他的真情所感动呢’
  第二,描写衬托露真情
  在记叙文中,描写、衬托的作用之一就是抒情。如郁达夫《故都的秋》,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了深远的秋思和孤独感。看看下面两段对槐树和秋雨的描写: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
  这两段文字像轻轻漂浮的白云,又像叮咚作响的山泉。作家在娓娓的叙述之中,创造了无穷的诗意。字里行间渗透了秋的意味,秋的情调,悲秋之感油然而生!
  而叙述中恰当运用衬托.又能使画面更加美丽.情感更加突出。比如《风景谈》用景烘托情,描写青年们在桃林的绿荫下休息的情景,烘托了作者对这些青年的高尚情趣的赞美之情;描写北国清晨,朝霞粉红,喇叭嘹亮,两个战士如雕一般站在自己岗位上的情景,烘托了作者对这些英雄战士由衷敬仰之情。
  第三。情理相通劳记心
  这是比较容易忽略的一点。任何一篇作品.都不可能不涉及某一方面的事理、物理和某种感情的表达。情感的抒发,无论是借助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还是借助重复、烘托等修辞手段,抑或借助想象、联系等思维方法,但有一奈要求——必须合乎事理,顺乎情理。否则,事理相悖,情理不当,均会成为文章的败笔,给人缺乏真情实感、弄虚作假之嫌。有篇学生习作,题目叫做《满腔热忱》,文中写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售货员满腔热忱地对待顾客的故事。结尾写道:“我捧着饼干,往家走去。眼前一片漆黑,但是她那高大的身影不时地出现在眼前……”习作者这样写.其主观愿望是想通过描写.抒发自己内0的感受。以突出那位老售货员满腔热忱为顾客服务的好思想,但未写好。毛病出现在哪里?出在了“眼前一片漆黑”这个描写句。事理相悖:既然“眼前一片漆黑”.“她那高大的身影”就不可能“不时地出现在眼前”,描写和内I心感受自相矛盾,因而大大消弱了文章的感染力。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传达感情是艺术的根本职责”.艺术就是“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使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作文作为一种艺术,当然不能例外。因此,中学生作文必须十分注重真情实感,只有如此,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新课标要求,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实现课堂有效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教学;问题情境;学习能力;有效教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效能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是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动力源泉。良好问题情境的设立,对内在学习情感激发,有效教学进程推进,有序教学活动开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新实施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根据教学内容,注重
期刊
摘要:教学优,则效果佳。本文作者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初中数学问题性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和提升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教学;学习能力;有效教学    问题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法,是新课标下教学活动的有效形式之一。众所周知,数学学科因问题而产生和形成,因问题解答而展现独特的培智育人一面。新实施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和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新课程教学的“整体性”目标要求,就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进行整体性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整体教学;学习能力;有效教学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热潮席卷学校教学各个阶段,学校教育教学的目的和目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改革。过去那种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实现学生学习能力有效发展,学习品质有效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感知能力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就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感知数学知识能力这一方面,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感知能力;教学实效    感悟能力作为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感悟能力的高低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基础性作用。从小学阶段至高中阶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悟能力一直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和要求。许多教师围绕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活动,提升
期刊
随手翻开任意一份高考试题,都可以看到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定或离子的检验等问题身影,仔细研读2010年各地高考试题,可以发现,这几个知识点依旧占据了很大的篇幅,本文作者就2010年高考中的离子问题作了精心的研究,在这里作简要分析,以求对同学们的学习有一定的指向作用。
期刊
摘要:本文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自信心的培养策略和方法,进行了初步的阐述和说明。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自信心;学习能力;有效教学    信心是学生进行知识探究、有效解题、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在情感因素。“我相信我能学好”是每个小学生从内心发出的肺腑之言。随着当前小学新课程标准在各年级学习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实施,培养具有坚定学习意志和良好学习能力的学生,已成为学校进行有效学科教学的重要
期刊
一、案例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教育中一条极为重要的教育策略,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记得一位专家说:“成功没有电梯,只有楼梯,如果说有电梯的话,那就是合作。”扎实的合作,能使课堂演绎更多的精彩。     二、案例描述     学校组织去牡丹园春游,我布置写话《找春天》,想借此机会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尝试。  春游中,
期刊
新接手这个班级已经两年了,在这两年里,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思考,在写话这段路上,我和孩子们痛并快乐地前行着。前两天遇到班上的一位家长,和他共同聊了聊孩子的写话状态,孩子虽然已经完成了二年级的课程,但写话的能力还不足,能用的词句也不多,所以每次写话总会不停地问家长:“该怎么写?”家长只好口述孩子记录,孩子自己的东西并不多。我想,遇到这类情况的可能不在少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要夯实写话之基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后进生转化成为了实施素质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是智力正常,由于主观的不努力而造成的;二是智力偏低,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而造成的。特别是后一类学生.就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辛勤汗水。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这两类学生,只要方法得当,就不难使他们转化过来。    一、心灵观照,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恢复自信    信心不足,意志薄弱是差生的共同点。教师要设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