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百年历史的日益严重的毁灭性柑桔病害——黄龙病

来源 :广西农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龙病是柑桔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已对世界柑桔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并在慢慢的向新的柑桔种植区蔓延。本文对黄龙病的历史、病原、生物学特性、流行、检测、地理分布和防控措施等做了详细的论述。黄龙病于1919年在中国南方首次报道,现在亚洲、非洲、大洋洲、南北美洲的40多个国家都有黄龙病发生。黄龙病病原是韧皮部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属于难培养细菌,南非的"青果病"(greening)、菲律宾的"斑叶病"(mottleleaf)、印度的"梢枯病"(dieback)、印度尼西亚的"叶脉韧皮部退化病"(vein phloem degeneration)都是由该病原菌引起的。黄龙病病原菌属于韧皮部杆菌属(Candidatus liberibacter),迄今,已知该病原菌有三个种:亚洲种黄龙病菌主要存在于亚洲地区,巴西和美国(佛罗里达)也有分布,非洲种黄龙病菌及其亚种"capensis"存在于非洲国家,美洲种黄龙病菌存在于巴西。世界各地的黄龙病症状实质上是相同的。病株叶片斑驳,引起黄梢,是该病早期典型的症状,病树植株矮化,树势衰弱,结果少,果实变小畸形,着色差(青果),并从果蒂处开始着色(与正常果着色顺序相反)。黄龙病可通过嫁接从柑桔传到柑桔,也可通过菟丝子从柑桔传到长春花。非洲柑桔木虱和亚洲柑桔木虱是天然的传播媒介。黄龙病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非洲的热敏感型,由非洲柑桔木虱传播,发病适温为22~25℃;另一种为亚洲的耐热型,由亚洲柑桔木虱传播,可忍受30℃以上的高温。黄龙病病原菌虽可由电镜检出,但是一般用其它的实验方法来进行常规的检测。不宜采用单克隆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比较好的方法是采用DNA探针的斑点杂交试验和利用基于16SrRNA或rplKAJL-rpoBC操纵子序列的特异性引物的各种PCR(常规PCR,巢式PCR,多重PCR)。由于至今黄龙病还无法治疗,现在普遍采用挖除病株结合化学防治传病媒介,以清除感染源进行预防。为了防止黄龙病和柑桔木虱的进一步国际传播,必须制定严格的检疫措施。
其他文献
阐述富硒水稻栽培技术,针对品种选择、培育壮苗、适时移栽、大田管理、科学施硒等富硒水稻栽培技术进行了具体介绍。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selenium-enriched ric
基于电容和电阻层析成像技术中灵敏度矩阵非线性归一化方法,提出了电磁层析成像中使用线性归一化方法的不合理性,在推导出其解析解的前提下,建立了电磁层析成像技术中的新型
多源遥感信息融合技术是一种遥感信息综合处理与分析的新方法.本文首先介绍多源遥感信息数据融合技术,然后分析和总结多源遥感信息融合技术在土地沙化监测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畜牧兽医专业,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兽医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适应新世纪动物医学科技的发展,适应整个生命科
2010年10月中旬至12月,对霍城县某牧场的138只(体重30~40kg/头)羊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6只羊患痒螨病.病变大多在背部、臂部等密毛部,羊毛呈束状脱落,皮肤发红或呈现粟柱大的
本文对提高工程造林质量确保工程成果进行了论述.
在造林前抓住关键性技术措施是提高造林质量的重要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就关于组成宇宙的最终物质是否可分有过激烈的讨论.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所有物质是可以无限的分下去的.例如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就曾有过“一尺之
随着园林立地条件的多样性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地被植物作为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园林造景必不可少的植物材料,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日益突出.
2011年6月11日,由贵州省写作学会和我院联合举办的申元初作品研讨会在贵州警官职业学院院顺利召开,《贵州政协报》、《劳动时报》、《贵州都市报》、《贵阳日报》等报纸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