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王和他们的枪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ianxin1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底,随着世界名枪AK-47突击步枪发明人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的病逝,一个时代结束了。从19世纪末开始,以膛线、中心发火金属定装弹壳、无烟火药、闭锁装置等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枪械,在历经100多年轰轰烈烈的发展后,终于走到了历史的转折点。未来枪械的发展,将可能走向更为复杂和更具信息化特色的单兵武器系统,但却没有了现代枪械百年发展中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所带来的个人特色。
  AK-47之父
  卡拉什尼科夫
  1919年,卡拉什尼科夫出生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阿拉木图远郊的一个小自耕农家庭,卡拉什尼科夫青少年时期曾希望自己成为一名诗人,但没有想到会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枪械设计师,甚至被誉为“世界枪王”。1938年,卡拉什尼科夫应征入伍,开始学习机械技术并显示出机械设计的天分。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他曾作为一名T-34坦克指挥官在军队中服役,在1941年10月严重受伤。在医院疗伤时,伤员们常谈起前线德国人使用的自动武器。卡拉什尼科夫萌发了设计轻武器的念头,回家养伤期间他设计出第一支冲锋枪,引起军方的注意。
  1944年卡拉什尼科夫设计了一支半自动卡宾枪。他设计的闭锁机构日后成为卡拉什尼科夫系列枪械的核心。1946年他在这种卡宾枪的基础上研制了自动步枪,样枪在比较测试中显示了极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1947年被苏军选中,即著名的AK-47(即“卡拉什尼科夫47式自动步枪”),当时卡拉什尼科夫仅28岁。
  1949年AK-47突击步枪投入大量生产,成为苏联军队的制式武器。由于苏联的武器出口和世界范围内革命运动的风起云涌,AK-47突击步枪成为使用最广泛的步枪之一。1993年卡拉什尼科夫自己对该枪的评价是:“AK-47的最成功之处是它的操作简易性,文盲稍受训练就能操作使用,一个10岁的娃娃也可以把它分解结合好。”
  这种简单和可靠,让AK-47广受欢迎,据统计AK-47总产量超过1亿。不过,这位武器设计师没有为AK-47步枪申请专利,所以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甚至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受邀成为国外伏特加酒公司的名誉董事长和形象代言人。老卡情商高,性格平和,处世谨慎谦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一直到老,他还经常说自己是“政治上的小学生”和“技术上的学徒工”。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对俄罗斯武器工业的衰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近年来,俄罗斯政府和军队大量采购欧美枪械,2011年俄军队已经停止采购卡拉什尼科夫步枪,这使得俄传统轻武器工业遭到重创。“枪王”卡拉什尼科夫本人上书莫斯科,请求政府和军队多采购国货。
  也许俄罗斯未来枪械发展将向西方靠拢,但这并不影响AK系列步枪向全世界的扩散。这种简单、可靠的单兵武器有着异乎寻常的生命力,并在世界每一个混乱的区域生根发芽。
  小口径时代
  尤金 · 斯通纳
  尤金·斯通纳于1922年11月22日出生在美国印第安纳州。高中毕业时,因家乡遭受洪水,家人无力供养他上大学,他只好进工厂做工,并最终迷上了机械设计这一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斯通纳曾在美国海军陆战队当兵。这段经历使他了解到士兵需要什么样的枪械,为他日后成为优秀的枪械设计师奠定了基础。
  从1954年开始,斯通纳接连设计了几款AR系列步枪。1956年,斯通纳又设计出了发射7.62毫米的AR-10自动步枪,该枪大胆采用各种轻便的新材料,例如机匣使用了铝合金,握把和枪托采用了工程塑料。1957年,美国陆军开始征集新的步枪方案。美国阿玛莱特公司在斯通纳的主持下将AR-10步枪改装为发射5.56毫米的AR-15步枪并一举中标。后来,AR-15步枪被美军命名为M16A1步枪。M16的最大特点就是开创了小口径步枪的先河。由于小口径步枪具有携弹量增大、杀伤效果好、射程远、精度高等诸多优点,被各国仿效。继M16之后,比利时、奥地利、法国、英国、原西德、苏联以及中国都开始了小口径步枪的研制,形成了世界步枪小口径化的热潮。
  斯通纳不仅设计出了M16突击步枪,还在步枪模块化发展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设计的斯通纳63武器系统就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的模块化结构枪械。该枪主要由15个子模块组成,通过不同的组合可装配成不同的结构,分别为标准步枪、卡宾枪、轻机枪或通用机枪,真可谓枪中的变形金刚。美国海军陆战队曾经特别希望装备这款武器。越南战争中的海军司令刘易斯·沃尔特将军为了装备这款武器曾经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最终这种新型武器未能装备美军。
  20世纪70年代,随着部队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部队装备中电子化产品的增多,斯通纳看到了大口径狙击步枪的发展前景,流露出了设计大口径狙击步枪的愿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直到晚年斯通纳才决心完成其大口径狙击步枪的最后设计工作,这才会有SR-50的问世。1997年4月24日,74岁的斯通纳与世长辞,SR-50也成为斯通纳留给世人的最后一份礼物。
  和谦逊的卡拉什尼科夫不同,斯通纳为人非常自负,甚至有点顽固。美国在1985年根据官兵的大量意见,推出了改进的M16A2步枪,然而斯通纳却对其并不感冒。1988年他来中国访问时曾说过,M16A2改进前和改进过程中,从来没有征求过他的意见,改完后才让他看,他认为“除了护木以外,其他改动没有任何价值”。可见其自信到了何种程度,毕竟斯通纳被普遍认为是现代唯一能和卡拉什尼科夫比肩的枪械大师。
  死神来了
  海勒姆 · 马克沁
  海勒姆·马克沁于1840年2月5日出生在美国缅因州桑格斯维尔市阿伯特·罗挝村的一个普通而贫寒的家庭,他是家中7个孩子中最小的,后来却成为世界轻武器发展史,尤其是自动武器发展史上一位最有名的设计大师。由于马克沁在机动武器领域无人可比拟的建树,他被尊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机械学天才之一和自动武器之父。
  马克沁非凡的机械天赋在他很小的时候便显露出来了。14岁那年,他进了一个马车作坊当学徒,当时他就制造了一艘小木船和一架马拉锄耙机。1863年,马克沁开始对一本名叫《尤尔艺术、矿藏和制造技术词典》的书疯狂着迷。他用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时间来阅读这本书,他用在读书上的时间甚至比与即将结婚的女友待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多得多。
  1881年8月,马克沁到英国,他发现欧洲人的主要兴趣是武器,尤其是速射武器,于是开始将主要精力转移到了自动武器研制领域中。从此,马克沁正式开始从事自动武器设计,到1916年逝世的35年间,他设计了无数自动武器和机构。1884年,马克沁的机枪设计基本完成。一个多世纪过去了,马克沁设计的这一基本自动机构很少有改动,许多现代机枪等自动武器上仍能见到它的影子。
  马克沁机枪真正开始成名是在1894年。在罗得西亚发生的第一次马塔贝勒战争中,英军以50人的军队操作四挺马克沁机枪,击退了5000名祖鲁人的进攻,强大威力让马克沁名震天下。英国诗人兼爱国主义者海莱尔·贝洛克曾说: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拥有马克沁机枪,当然敌人不能有。由于巨大的成就,1901年马克沁被维多利亚女王封为爵士,他发明的机枪给他带来了数不尽的财富。
  客观来说,马克沁机枪开创了现代大规模战场杀戮的先河。1898年的恩图曼战役,英军以机枪的优势造成苏丹骑兵的惨重伤亡;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中,日军近半伤亡由马克沁机枪造成;一战的索姆河战役,英军一天就被德军马克沁机枪杀伤5.7万人。在索姆河战役的141天时间里,英法联军阵亡61.5万人,德军阵亡65万人,这100多万人大都是马克沁机枪下的冤魂,使得整整一代欧洲年轻女性失去了结婚和做母亲的机会。马克沁机枪甚至被称为“血腥的剩女制造机”。
其他文献
一技rn有些文题或材料角度狭窄,涉及范围小,看起来很寻常.要想使作文内蕴丰富,立意深刻,就要借助联想,从小处着眼,挖掘思想的深度.rn小时空,展示大世界.小时空,就是故事中的
期刊
妈妈常对我说:“每个人都是星星,有的星星特别亮,有的不太亮.我们要做宽容的星星,宽容那些不亮的星星,还可以帮助它们变亮.”但是这句话,我一直似懂非懂.rn一天,我和几个小孩
期刊
在街上吃完晚饭,我准备走小路回家。  天色逐漸暗淡下来,冬日暖阳残留的微弱的亮光穿过树梢照射到路面上。  绕过热热闹闹的街市,我转向一条平直狭窄的小路。前面一名中年男子正推着一个轮椅,轮椅上坐着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轮椅缓慢前行,轻微摇晃着,中年男子尽力绕过路上的石头,避开一些坑坑洼洼的路面。  我加快脚步,跟了上去,准备搭把手。  老人手里拿着一个粉红色的药盒,正低头努力识别上面的字,瞅了许久,却
期刊
上初中的时候,班里有一位同学非常淘气,他常常在课堂上接话、捣乱,对我做一些恶作剧.有一次,我上课打瞌睡,他向老师打小报告,看到我错愕的表情后,他露出得意的表情.我对他的
期刊
文 题  旅游景点景色迷人,让人流连忘返,如长江三峡、杭州西湖、桂林山水;历史文化气息浓厚,如西安兵马俑、苏州园林、孔庙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游是一种享受,开阔了视野,放松了精神,愉悦了心情。  请以“旅游”为话题,写一写亲身经历。  写作指导  一、众里挑一,选好地方  动笔之前,先想一想自己去过的地方,然后选定一处。不一定非得是旅游胜地、名山大川,可以是一座小城、一座小山、一片园林,
期刊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③,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④,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⑤。世间愚人亦复如是⑥。  (摘自《百喻经》)  注释: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沉水:又名沉香。因木质坚实,入水能沉,故名。③诣:到、去。④时:时常。⑤直:同“值”,价
期刊
周三下午,我身体不舒服,班主任打电话通知妈妈接我回家.我收拾好东西,卫生委员陪我一起去保安室等妈妈.rn“你妈妈什么时候来啊?”卫生委员陪我站在校门口,望着路口问道.“应
期刊
那两个青年,那有着淡淡香气的米花,总会在我的脑海中浮现;那响彻云霄的爆炸声,总会在我的耳畔回响,挥之不去.rn这段日子,我学习努力,成绩却没有丝毫提高.我觉得命运对我不公
期刊
石曼卿,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才华横溢,风趣幽默,人称“石学士”。官至太子中允。有一次,他游览完开封府的报慈寺,准备打道回府。马夫早就牵着马在门外等候。谁知,他还没坐稳,
期刊
一个早春的周末,爸爸骑着摩托车带着我和妈妈去看望乡下的外公外婆。那天天气很好,我穿着轻薄的衣服在山间拾板栗、挖胡葱,爸爸在池塘边垂钓,外婆、妈妈为我们精心准备饭菜……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夜幕降临,该回去了。妈妈提着外婆装好的满满一袋子青菜,正准备上车,这时,一阵冷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外婆看到后忙说:“你们别急,我去给小娴找件毛衣来!”说完,外婆便转身向里屋走去。  我也跟了过去,边走边连声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