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才多艺的青年美术家——沈振黄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ph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振黄是三十年代上海出版界的一位活跃的青年美术工作者。一九三○年左右,他考入上海中法工学院就读。一九三○年,开明书店创办了一种学生杂志,名叫《中学生》,由夏尊、叶圣陶、章锡琛、丰子恺、顾均正组成编委会,叶圣老主编。沈振黄就经常向《中学生》投稿,其中以漫画居多。这样,振黄就开始同出版界发生了关系。
  一九三三年,振黄进上海开明书店编辑部工作,那时我已经在开明了。两个青年,从共同做《中学生》的投稿者,到逐渐成为知音、成为了好朋友。
  沈振黄是个多才的青年美术家,既能装帧书籍,又能创作漫画,也能绘制政治地图。
  我就从这几个方面来回忆、怀念这位青年同志:
  
  一、装帧书籍
  
  在一九三七年“七·七”抗日战争之前,沈振黄经手装帧的书籍,现在记得起来的有:
  
  《国际政治参考地图》,此书为金仲华编文,沈振黄绘图兼装帧,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十六开本横式,硬面墨绿色漆布烫金字,再加护封。护封用白色木造纸,满版图案,印淡蓝色,再套印书名。在当年国际风云突变,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强横侵略别国的时期,这是一本大方、美观、实用的政治参考地图集,对关心国际时事的青年,帮助很大。
  
  《能言树》,是一本童话,赵景深译。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世界少年文学丛书”之一。封面由振黄和我各设计一帧。我设计的是封面右上方开了一个窗(上圆下方的框),窗内有一棵树,是图案,红黑两色套印;振黄的一幅构图也是一棵树,但以漫画笔调画出,树根周围有浓郁的小草小花,靠订口处立着一朵较大的鲜花,以平衡画面。一棵大树的枝叶左右伸展,有动感,像在舞蹈,用淡灰色印在淡黄色的书面纸上。书名和译者名写变体美术字,以深棕色套印在树枝下。显然,这是一幅活泼的适合童话书的封面画。书店编辑部和出版部决定采用振黄画的一幅。
  我和振黄两人构思这本童话的封面,都以一棵树为着眼点,没有时间去研究书的内容,这是一种直观的构思方法,也是当年一般年轻的装帧工作者的通病。但是振黄能以漫画笔法,使这棵树婀娜多姿,树干似少女的身体,树枝似少女的长发,在跳舞,在歌唱,把一棵树画活了,能说话了,这不能不说振黄的构思和画技是高超的。
  
  《三羽毛》(章肇钧译)也是开明书店出版的一本翻译童话。封面上有九根羽毛在上下左右飘动,还有七个肥皂泡在飞舞,一切在空中飘荡,羽毛皂泡都以毛笔散点疏密点出,绿色与淡蓝套印在暗灰书面纸上,书名的字由叶圣陶先生题写,译者名用三号老宋字,印红色,因为书面纸是暗灰,套印红字,成暗红色,显眼而不刺眼。整张封面有飘然的感觉,很切题。
  《黄矮人》(张昌祈译),这也是开明出版的翻译童话。振黄设计这本童话的封面,却采用了以五个矮人的图案为底纹,把“黄矮人”三个字用粗笔的变体美术字,斜立在封面上部,图案用疏密粗点,淡黄色的书面纸上以黄黑二色套印。装饰性很强,十分美观,又颇显大方。
  
  上面所举例的三本童话书的封面,振黄的签名都用了一个“粹”字。原来他还有一个乳名,叫做“粹官”。
  除封面装帧以外,振黄还设计各种“题饰”(即文章的题图)。他在开明书店时曾给《新少年》月刊画过,在生活书店各周刊社时,给《新生》、《大众生活》和《永生》等周刊也画过。凡他画的作品,都签上一个美术体字码“S”。
  
  二、绘制政治地图
  
  
  “政治地图”,是时事地图,包括战争形势图在内的总称。与地理地图不同,它在图面上地名的容载量较少,总是只注记重要的几个地名或相关的一些地名。还要容载符号、箭头、山脉以及各种兵器的图形等等。地理地图上各种线条粗细相差无几,而组成政治地图的线条,粗细相较差距较大:边线很粗,其它线条很细,目的是要突出某一地区。政治地图往往是用于日报及期刊上的新闻报道或时事论文的插图,帮助读者理解过去的历史或当前的形势,以黑白单色图为多,间或加一点网纹。我国政治地图的编绘,二十年代及以前时期,绘法上不讲究艺术性,往往不引人注意。三十年代初,金仲华同志注意了这件事,又受了各种外文报刊的启示,就商之于沈振黄,二人合作,来编绘政治地图。
  一九三三年,胡愈之同志创办了《世界知识》半月刊,由毕云程、张仲实、钱亦石等同志主编,上海生活书店发行。金仲华是撰稿人之一。之后,凡金的国际论文在《世界知识》上发表,总有沈振黄绘的政治地图作为插图。读文章,看地图,读者是非常欢迎的。这些醒目的地图,内容是金设想的,构图和绘制是振黄担任的。至一九三五年金仲华、沈振黄编绘了一册《国际政治参考地图》,由生活书店出版。(此书再版时需要补充、改绘的地图,仲华同志商之于我,由我担任绘制的。)同时,金仲华编印了一本《太平洋巡礼》,内中全部地图也是沈振黄绘制的。此书作为“开明青年丛书”之一,由我装帧设计,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大约一九三五年,《世界知识》半月刊改由金仲华同志主编,刊物内容的插图逐渐增多,国际讽刺漫画除转载外文报刊的之外,国内创作漫画的作者有张谔、高岗、丁里、马达、特伟等。政治地图也增多了,大多由沈振黄担任绘制(有时我也绘制数幅)。这样,这个刊物的形式和内容就大大的活泼、美观起来了。
  
  三、创作漫画
  
  沈振黄在上海中法工学院念书时就喜欢画漫画,他给《中学生》杂志投稿时就画过一幅《寝室》(第九次美术竞赛:学校生活漫画)。取材学生宿舍中的乱劲:床上不叠被子,床底拖鞋、皮鞋,书籍、手杖扔在地上,自修桌上更乱,连洗脸后的脏水也没倒掉。运笔自然,线条流利,构图松而不散,很有回味。
  一九三五年夏季,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被不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封闭,韬奋斗争不息,于同年十一月创刊了《大众生活》,继续为民族解放斗争而努力。在创刊号开始,辟了一栏“图画的世界”,即表明时事的地理位置,由金仲华编,沈振黄画。方法是在十六开的两面上印着一幅世界轮廓简图,把半月间的世界主要新闻用漫画表示在一个圆圈中,又用粗线箭头指向新闻事件发生的国家和地区。这一栏既用形象告诉读者世界新闻,又使青年增进了世界地理常识,是很有意义的。最初两期振黄在设计、创作各幅漫画时,构图和运笔还有点拘谨,但是一个月以后,他笔下的创作造型就活泼起来,构思也开朗了,把世界上被压迫的弱小民族的斗争性、反抗性,表现得无微不至。
  但是在白色恐怖浓重的国统区,进步刊物的寿命是朝不保夕的,《大众生活》周刊,终于只出版了四个月(共十六期),又被国民党反动派逼死了!(一九三六年二月)
  中国人民必需抗日求生,而且要永生。生活书店于《大众生活》被封后,立刻筹备再出周刊,定名为《永生》,请金仲华为主编兼发行人。创刊号上沈振黄画了一幅整版(十六开)的漫画,题为:《海市蜃楼》——在富士山的背景下,樱花丛中一个日本女人在勾引一个中国男人(汉奸之流)。运笔是豪放的,形象是活泼的,提醒国人,国难已经深重了!“图画的世界”一栏从第二期起恢复,仍由金仲华设计,沈振黄绘图(漫画)。这一栏,每隔一期(半个月),刊出的漫画总有五幅到七幅。振黄画到第十六期,《永生》又被国民党反动派扼死(一九三六年六月底)。两个周刊前后八个月,共创作了国际漫画九十四幅。平均每月创作十二幅。
  
  四、投笔抗日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起,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我奉生活书店之命赴汉口,振黄参加了钱亦石领导的战地服务团,从事抗战宣传工作,经常到各城镇,爬上梯,在墙上绘制抗日宣传画。他的驻地经常变换,直到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后,我从重庆赴桂林途中,才打听到他参加的部队驻在柳州。
  一九四四年,我在桂林编辑出版了一幅《湘粤桂形势图》,很得读者欢迎。同时鉴于二次世界大战形势急转直下,同盟军(中、苏、美、英)已占上峰,德、意、日法西斯即将灭亡,我就去信希望振黄于公余时间编绘一幅《世界大战现势图》,他居然在短短一个多月中编绘完成寄给我。可惜因为日本侵略军矛头指向湘桂两省,形势突变,无法印刷出版。
  当年秋季,湘桂人民大撤退,振黄坐在后撤的火车篷顶上,为了将比较安稳的位置让给别人坐,他自己蹲在车顶的一角,列车刹车时前后一震荡,把他震落堕入车下,一只漱口茶缸正好顶着他的后脑,当即停止呼吸。其时年仅三十二岁!一个多才多艺的中共党员,为抗日而牺牲了!这是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一九四五年三月,重庆的进步文化出版界开会悼念振黄。柳亚子老先生曾作诗一首,追悼振黄:
  
  八载救亡皮骨尽,
  剧怜殉国作牺牲。
  哭君有泪无言说,
  怨雨凄风世晦冥。
  
  沈钧儒老先生也作联:
  
  小己生命轻一掷
  服务精神足千秋
  
  一九八四年二月十日草毕
其他文献
《布鲁诺传》    在中古后期的欧洲,方生未死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这个斗争表现在各方面。在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反教会、反经院哲学的新的哲学思想。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热情宣传并且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捍卫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在世界上的主宰地位,动摇了宗教的基础,因而遭到教会极端仇恨,竟至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成为后世景仰的“哲学烈士”。布鲁诺的生平事迹是许多人都知道而都不甚
如果硬要归纳出什么秘笈的话,也许就是陶教授强调的三心:责任心、爱心和耐心。    陶宏开,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共青团中央聘请的全国首位“网络文明爱心大使”。他从2004年5月帮助某少女戒除网瘾开始,先后巡回全国20多个省市作了近两百场报告,成功转化了多名上网成瘾的青少年。  作为一名普通的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笔者一直在关注着陶教授的咨询过程与案例,发现陶教授用的并非正统的心
读两本关于青年马克思的书有感    最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的《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和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史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我们中国人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从“五四”算起,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但是把这种学习深入到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形成中去,真正说来到现在才刚刚开始。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人们已经感觉到它对我们求得思想上进一步解放所具有的巨大意义。青年马克思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
听一位企业家说起自己的一项有趣观察: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甚至朋友的数量,都和他说“但是”的频率成反比。你越爱说“但是”,别人越不喜欢与你沟通,越不喜欢和你合作,也就越不喜欢和你深交。  我意识到“但是”这个词的可怕,缘于有次请一个朋友提意见。我相信那天自己的态度是谦虚的,他每指出一点,我都“你说得太对了”“你这想法太棒了”地恭维着。  可是我也有自己的看法,所以紧跟着一个“但是”,就开始大
冬天,手脚冰凉是很多人比较常见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手脚冰冷和心脏血管有联系,一旦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影响血液运行输送,造成手脚冰冷的现象。而生活起居失调、情绪变化大等也会造成手脚冰凉,那么如何缓解手脚冰凉呢?  睡觉护好脚:羽绒服比貂皮大衣更保暖,羊毛裤比塑身衣更驱寒。办公室多准备一件薄外套,睡觉时要注意脚部保暖,可穿温暖的棉袜。  勤运动:久坐办公的上班族,平时缺乏锻炼,可选择一些轻松平
近半个世纪之前,郑振铎先生给“俗文学”下过一个定义:“凡不登大雅之堂,凡为学士大夫所鄙夷,所不屑注意的文体都是‘俗文学’。”  这类“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近一个时期来,忽而勃兴。它闯入许多普通人的生活,成为他们消遣娱乐的手段,也成为文化界人士一个议论的话题。对于这么一种活生生的文化现象,你怎么分析?它是好,是坏?该提倡,反对?你也许压根儿没读过这类作品,也许只听有人谈到过其中一些离奇古怪的内容,
清初大画家石涛在中国文化史上地位显赫,然而人们对于他的生卒、身世与为人,却一直聚讼纷纭,不甚了了。仅以石涛生卒为例,即有下述诸说:生年:①明崇祯三年庚午——一六三○年(俞剑华、傅抱石);②明崇祯九年丙子——一六三六年(郑拙庐);③明崇祯十三年庚辰——一六四○年(谢稚柳、林同华);④明崇祯十四年辛巳——一六四一年(郑为);⑤明崇祯十五年壬午——一六四二年(徐邦达),等等。卒年:①清康熙五十九年庚子—
《外国美术名作欣赏》(朱伯雄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在述及欧洲近代历史时,有几处史实错误。  在介绍法国画家达维特一七九三年创作不朽名作《马拉之死》时,该书写道:“一年后,拿破仑发动热月政变,推翻了雅各宾专政。”(第139页)实际上,发动一七九四年热月政变的不是拿破仑,而是热月党人,他们是由各个反对雅各宾专政的政治派别组成,主要有平原派、丹东派和埃贝尔派。热月政变时,拿破仑作为一个军官正在前线准
历史,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正的;该死去的,即使活着,也等于死了,不该死去的,即使是死了,历史也会让他复活。在我国的文学艺术的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看见朱湘在我们的文艺的百花园中复活了!让我们为这位曾经是那样苦命的诗人庆幸吧!愿他能警醒我们新一代的诗人与文人;不要忘记了我国的诗人与文人曾有过那般的苦命!  钱光培:《现代诗人朱湘研究》    倘使一个人,不论男女,不论农夫、工人,或知识分子,不幸在有为
每当谈论《独立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人们立刻就会想起耳熟能详的名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些名言常常和美国建国及制定美国宪法所秉持的政治原则联系在一起,成为塑造美国政治想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们不要忘记,这不是“建国宣言”,而是“独立宣言”。在这段名言之前,也就是《宣言》的第一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