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读刘玉堂先生《楚脉千秋》有感

来源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楚文化是华夏文化与楚蛮文化碰撞交融形成的独特文化。20世纪50年代起,以郭店楚墓、淅川下寺楚墓、荆州纪南城等为代表的楚墓与楚国都城遗址被相继发现,激发了学界探究楚史的热情。20世纪80年代,随着学界对楚史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入,楚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他文献
2003年6月1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磐安调研时指出,“生态是可以富县的,生态好不仅可以富县,而且可以让老百姓很富,是很高境界的富”.rn18年来,磐安干部群众始终牢
期刊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画旨》讲道:“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古往今来,人们都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追求,因为这两者都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能力。
一滴水,映照千万农民的生活品质;一滴水,折射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近日,浙江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城乡同质饮水”目标,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圆满收官。三年来,浙江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95%以上的农村人口都喝上了放心水、幸福水,同期改善人数位居全国第一。
19世纪、20世纪之交,中国知识人将眼光投向民间,神话引起了启蒙主义者的关注,它被视为“中国之生命”。随着民俗学的兴起,神话的学术研究进一步发展,同时,它在30年代的通俗化实践中,也成为“创造具有民族形式的新文化”之依托。1949年以后,神话成为本土现代社会、多民族国家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建构力量,同时也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神话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学术发展可大致划分为两个时期:8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神话研究的复兴与重建在推动民间文学整体研究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民间文
作为现存最早的童蒙识字教材,《急就篇》之所以能被保存至今,与其中蕴含的儿童教育方法有一定关系。这种教育方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形式上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内容上接近儿童的日常生活,注重潜移默化的观念教育。唐代以后,《急就篇》与时代的距离逐渐凸显,最终让位于新的蒙学教材。
暮春时节,浙江嘉兴南湖碧波荡漾,前往湖心岛瞻仰红船的游客络绎不绝。100年前,中国共产党从“南湖红船”开启新征程;如今,这一方红色沃土更加生机盎然。作为鱼米之乡、“浙北粮仓”,近年来,嘉兴市不断完善耕地保护机制,筑牢粮食“安全网”:严格管控性保护,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59万余亩;创新激励性保护,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实行建设性保护,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11万亩。
楚“酂”地见于曾侯乙简、包山楚简之“酂君”“酂路尹”,是战国时期楚国重地。汉初萧何因功封酂侯,当因楚“酂”地而来,其家族袭酂侯至西汉末年;东汉至南北朝时期,酂或为侯国,或为县,位置不变。通过对《水经注·沔水》关于该段均口、谷城、筑阳等地理位置的分析,确认“酂”的位置在汉水东岸今老河口市陈家埠口村附近,考古材料也为此提供了证据。
航头镇地处建德市西南部,是“草莓之乡”、省级农业综合园区和省级粮食功能区。这里有肥沃的土质、温润的气候,特别适合种植西红花、西湖莼菜、水果玉米。近年来,航头镇各村通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村集体经济普遍充裕,18个村的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000万元。然而,每年资金来往频繁,农村三资监管遇到了难题。下村调研时,我们常听到村报账员抱怨:村级财务报销流程烦琐、耗时长,经常要跑多趟。
神话资源的景观转化已成为神话资源当代转化中的一种重要实践。从神话婚姻母题视角出发,以大禹治水神话为例,梳理婚姻母题中的女性形象,探究其所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有助于把握神话资源景观转化过程中的民众精神需求。以美和情感为旨趣,以艺术性、认同性、互动性为原则的景观化路径,是神话资源赋能、彰显时代价值的新动能。
近年来,嵊州大力推进“四港”联动枢纽节点城市建设省级试点项目,构建起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规则链接的内外循环通道,大力参与区域协同发展,高水平构建开放发展体系,努力为浙江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