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内脏脂肪含量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uz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稳定性与内脏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并探讨改善体脂分布对颈动脉狭窄的预防与治疗的必要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6年10月符合入组条件的136例行单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头颅CT灌注测算患者颅内代偿情况并通过NASCET法计算颈动脉狭窄程度,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使用Inbody720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患者内脏脂肪含量,分析内脏脂肪面积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结果

一般人群描述结果发现,稳定性斑块患者内脏脂肪面积与不稳定斑块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内脏脂肪面积含量越低,颈动脉斑块越稳定。调整年龄、体质指数、狭窄程度、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吸烟史后,患者内脏脂肪含量仍然负性影响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将患者分成中青年组(年龄<65岁)及老年组(年龄≥65岁),结果发现内脏脂肪面积在中青年组中并非影响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在老年组中内脏脂肪面积越多斑块稳定性越差(P<0.05)。

结论

内脏脂肪面积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关系密切,老年人内脏脂肪面积越高,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越差。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急性胃动力损伤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前瞻性连续观察了2014年11月至2016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1例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房颤3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7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应用钡条法测定了患者的胃排空率(餐后5 h),评估研究组房颤患者和对照组室上速患者的胃动力在术后是否损伤,并探究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急性胃动力损伤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对体外培养的人心房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
期刊
目的起搏器植入术是常见的X线透视下介入手术,但是这项技术也使患者和医生承受辐射风险。本研究分析使用三维电解剖标测(three-dimensional electro-anatomical mapping,3D-EAM)系统植入起搏器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起搏器植入的45例患者。其中22例使用EnSite系统(原美国圣犹达公司)进行起
目的通过体内动物实验评价组织工程带瓣静脉细胞支架复合物的性能,探讨制备组织工程带瓣静脉的可行性。方法在体外将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种植在组织工程带瓣静脉支架的内腔构建组织工程带瓣静脉,在体外培养2周后,将组织工程带瓣静脉细胞支架复合物移植至犬的颈外静脉,术后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取出移植物后行组织学检查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组织工程带瓣静脉细胞支架复合物移植至体内后,术后1、2周通畅率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短期生存率高等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术后远期并发症不可忽视。本文就EVAR术后瘤体变化及应对策略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脑卒中是当前神经外科和血管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和热点。80%的脑卒中是由缺血性脑梗死造成,20%为出血性疾病所致。而缺血性脑梗死是全世界最主要的致死和致残性疾病,主要病理基础是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损伤破裂以及颈动脉管腔狭窄所致的血液低灌注而继发脑卒中。易损斑块的破裂、破裂处急性血栓形成、栓子脱落致远端栓塞及斑块内出血所致的颈动脉管腔急性闭塞均是比颈动脉狭窄更重要的急性卒中危险因素。本文就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