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说吉

来源 :旅游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long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月穿梭,光阴似箭,猴岁逝去,步入鸡年。在中国,鸡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鸡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鸡毛蒜皮”、“鸡飞蛋打”、“鸡犬升天”、“鸡犬相闻”……从日常小事到社会大事,鸡的成语应有尽有。鸡与“吉”谐音,于是,鸡与吉相联。“吉日良辰”、“吉祥如意”、“吉星高照”、“万事大吉”、“逢凶化吉”等等关于吉的成语应运而生,用来表示吉祥、欢乐、美好、诸事遂心的祝福之意。
  “雞”的象征意义
  鸡与吉谐音,鸡是人们心中的吉利喜神
  在中国创日神话中,鸡有幸充当创日第一日所造之物。《太平御览》卷三十引《谈薮》注云:“天地初开,以一日作鸡,七日做人。”此说源于“伏羲女娲兄妹制人烟”:传说女蜗先造六畜,后造人;第一天造了鸡,鸡一叫大门开,日月星辰齐出来。《汉书·东方朔传》有大地初开,第一日是鸡目的记载。
  鸡是民间信仰中的喜神。因鸡吉谐音,因而常作为吉祥如意的象征物出现。如在山东曲阜,人们待客宴饮时,有“无鸡不成席”的习俗。鸡用红公鸡,作为第一道莱,取“万事鸡(吉)当头”之义。在传承过程中,各地又不断变异,有最后一道菜,增加雪梨,和第一道莱相呼应,以谐音象征吉利;也有用鱼,则成为“吉(鸡)庆有余(鱼)”。广西环江毛南族在祭祀还愿时,在祭品中选一雄鸡送给主办者的母亲,这只鸡叫“长生鸡”,象征健康长寿,至少要在三个月后才能杀给“祖母”吃。福建顺昌人丧事土葬,刨土前将一只白公鸡用酒灌醉,将鸡停处定为死者埋葬之所,是用“鸡”、“吉”谐音,象征“吉穴”。
  正月初一公鸡打鸣的方向是喜神所在的方向,新娘出嫁或家人出行都要朝向喜神方向。鸡——吉也,“万事吉当头”,至今在春节除夕夜的年夜饭一定不能缺少的一道主菜便是鸡,象征着新的一年大吉大利。民间也常见画有一只雄鸡立于石上的吉祥图,因石与“室”谐音、鸡与“吉”谐音,所以此图名为《室上大吉》。山东一些地区有“抱鸡”的婚俗。娶亲时,女家选一男孩抱只母鸡,随花轿出发,前往送亲。因鸡与“吉”谐音,抱鸡图的是吉利。
  男女合鸾,鸡暗含着原始的生殖崇拜
  鸡作为生殖力的象征与繁衍之神联系起来,可见于古代“及笄”习俗。《仪礼·士婚礼》云:“女子许婚,笄而礼之。”注中解释:“许婚,已受纳征礼也,笄女之礼,犹男冠也”。而商周骨笄多为鸡鸟饰,历代簪亦云凤簪,亦为鸟饰。唐代发饰未婚作鬟及婚作髻。民俗抓髻即抓鸡,不仅为谐音,而且内涵亦同。陕北女子到结婚年龄,即梳起双髻。不仅中国的汉族如此,从古代到近现代的东北和西北、西南、东南等地的很多少数民族,女子大多是明笄饰鸡,发饰双鸡,她们的“生育女神”也多是头为鸟形,或头饰双鸡、双鸟,都表现了对鸡的生殖力崇拜的观念。
  新疆伊宁、乌鲁木齐等地乌孜别克族婚俗,婚礼中将小儿放在新人膝上,请新人吃热鸡蛋象征早生贵子、多子多孙。苗俗求偶方式为男方送一只大公鸡到女方家,若女方允婚则留下大公鸡,反之则扔出;这个公鸡也是新郎的象征。这和商代女子佩饰头戴双鸡的抓鸡娃娃青天女佩大概是一个意思。俗称男阳为鸡,称公鸡第二性器官鸡冠为“胜”,“胜”即男阳。把鸡冠和男性的性器官联系起来,其寓意也是鸡具有很强的生殖力。
  鸡是民间艺术中常见的形象。陕北流行的男女合鸾,剪了贴在窗上,可以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此外,还有《鸡卧莲》、《金鸡套铜钱》等强烈表现生命意识和生殖崇拜内涵的剪纸,这些地域性较强,但却为多数人所共识的民俗内涵,也正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特征。中原地区结婚流行“送喜花”,“喜花”所剪内容必有金鸡套铜钱。金鸡为阳性,象征男子,铜钱则象征女性,寓意男欢女爱,阴阳结合,早得贵子,其实也是表达对鸡的生殖力与繁衍之神的崇拜。作为五德之禽,鸡赢得古今世人赞美
  鸡是人类最古老的朋友之一。鸡有五德:文、武、仁、义、信,古人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正因为鸡是可信赖的“五德之禽”,有诗赞曰:“意在五更初,幽幽潜五德;瞻顾候明时,东方有精色”。
  “鸡有信德”指的是,它一年365天,天天早晨啼鸣、报晓,从不懈怠、误时,人称“报晓的号手”。在中国古代,没有报时的钟表,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以天亮作为一天工作的开始,而何时天亮却是由公鸡报晓来决定。人们信赖公鸡,是因为公鸡有信德,而雄鸡报时从不会报错,古人说这是“守夜不失时”,是信德的表现。俗话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按今人的话说,就是鸡有勤奋、准确、守纪律、不误时、认真负责的好品德。晋代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鼓舞着人们的斗志,竟被誉为“人之楷模”。
  鸡的真、善、美形象,赢得古今世人所赞美。我国历代文人墨客咏鸡之诗不胜枚举,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已经开始咏鸡了:“风雨凄凄,鸡鸣喈之,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李白),“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深山月黑风寒夜,欲近晓天啼一声”(唐·白居易)……这些优美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鸡的美丽及其习性。唐代李贺《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在深沉的抑郁中仍然梦寐以求那雄鸡的一声高唱,唤来光明。
  古人为何将“酉”与“鸡”联在一起呢?以地支符号来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酉排在第十位,在一天中所表述的时间为17点到19点这段时间,称为酉时。《说文解字》云:“酉为秋门万物已入,闭门象也。”《天文训》曰:“酉者,饱也。”《释名》曰:“酉,秀也。”《律书》曰:“酉者,万物之老也。”由此可见,酉字具有秋藏饱宿昧暗的意思。酉时天近傍晚,鸡食饱进窝栖息。因此,用酉这一地支符号与鸡的真善美及其习性相联甚为恰当贴切,蕴含着奥妙的人文意义。
  流传古今的“鸡文化故事”
  祖逖、刘琨“闻鸡起舞”
  古人不仅把金鸡报晓当成国家的吉兆,还创造了一系列和鸡有关的故事,最著名的就是现在常被引用的成语“闻鸡起舞”。
  据《晋书》载,西晋祖逖和刘琨为司州主簿,两人白天一起议論国家大事,晚上同榻而卧,祖逖在半夜一听到鸡叫,就叫醒刘琨起身舞剑:“此非恶声,因起舞”,后来用以比喻有志者及时奋发。
  值得一提的是明窗攻读的典故——“鸡窗”,据《幽明录》载:“……宋处宗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问。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处宗因此巧言大进”。此后,人们就将“鸡窗”当作书房的代名词,唐人罗隐就有“鸡窗衣静开书卷,鱼栏春深展钓丝”的诗句。
  得道升天的“淮南鸡犬”
  金鸡是从天上降到人间的鸡。那么鸡是如何上天的呢?传说大贤人张百忍被西天如来、太上老君、姜太公合议封为玉皇大帝时,不仅本人升了天、做了官,就连家中的鸡犬也都跟着上了天。
  另有一则故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源出汉代王充《论衡》,说的是淮南王刘安,崇信道教,学道成仙,家中鸡犬也随之升天,后人便把攀附权贵的人称之为“淮南鸡犬”。
  “鸡鸣之助”的贤内助
  “鸡鸣之助”说的是这样一个趣事:齐哀公荒淫无度,贪婪女色,终日不理朝政。妻子劝他道:“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意思是说,鸡叫了,天已亮了,朝廷文武百官都已到齐,过去虽然有妻子将苍蝇之声误作鸡鸣的事,那是怕陛下过度紧张所至。我也很想与陛下多睡一会儿,但是一国之君上朝迟误,岂不引起文武百官不满?如果是那样,就是我督促不周的责任了。”后来人们把皇上的贤内助称作“鸡鸣之助”。
  周宣王与“呆若木鸡”
  “呆若木鸡”这一成语与斗鸡有关,语出《庄子》和《列子》。
  据传,周宣王爱好斗鸡,纪子是一个有名的斗鸡专家,被命去负责饲养斗鸡。10天后,宣王催问道“训练成了吗?”纪子说“还不行,它一看见别的鸡,或听到别的鸡叫,就跃跃欲试。”又过了10天,宣王问训练好了没有,纪子说“还不行,心神还相当活跃,火气还没有消退。”再过了10天,宣王又说道“怎么样?难道还没训练好吗?”纪子说“现在差不多了,骄气没有了,心神也安定了,虽然别的鸡叫,它也好象没有听到似的,毫无所应,不论遇见什么突然的情况它都不动、不惊,看起来真象木鸡一样。这样的斗鸡,才算训练到家了,别的斗鸡一看见它,准会转身就逃,斗也不敢斗。”宣王于是去看鸡的情况,果然呆若木鸡,不为外面光亮声音所动,可是它的精神凝聚在内,别的鸡都不敢和它应战,看见它就走开了。
  呆若木鸡本来比喻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后来“呆若木鸡”的意义演变为比喻人呆木不灵,失去知觉的样子,或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唐玄宗御封“神鸡童”
  唐玄宗在即位前就十分喜爱斗鸡活动,特别是到了每年的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唐玄宗更是一定要聚众斗鸡,以示天下太平。即位以后,在宫中专门修建了鸡坊,选养了千余只“金毫铁距、高冠昂尾”的雄鸡,并派五百小儿专门负责训养。皇帝如此,达官显贵争先效仿。许多人为此不惜重金,以至倾家荡产。由于斗鸡之风大兴,城中男女均事斗鸡,贫寒者无资购鸡,便以玩假鸡为乐。
  传说唐玄宗在一次出游途中,遇一小儿贾昌玩木鸡。玄宗将小儿召入宫中,使其在鸡坊训养雄鸡。因贾昌训养有方,深得玄宗赏识,遂“金帛之赐,日到其家”。贾昌在当时号称“神鸡童”,社会地位日变。他的父亲去世时,唐玄宗下令“县令为葬器丧车”。时人有诗讽刺说:“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鹤立鸡群”超乎脱俗
  鹤代表高雅,鸡意谓平庸。鹤立鸡群,当然超乎脱俗了。这说的是晋代嵇绍的事。
  嵇绍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他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仪青,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敌方的飞箭,像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绍在世时,有一次有人对王戌说“昨天在众人中见到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后来就用“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行很突出。
  微不足道的“鸡鸣狗盗”
  这是战国时期的故事。那时的贵族都供养门客。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普为齐国相,名声很大,他家的门客很多,号称“食客三千”。
  有一次,秦国国王昭王请孟尝君访问秦都咸阳。孟尝君到达秦国后,秦国的国相很嫉妒他,劝秦王把他杀掉,以免他在秦国了解情况回去后,对秦国不利。孟尝君得到这个消息后很着急,赶紧托人去向秦王的宠妃燕姬求救。燕姬提出条件,要孟尝君送她一件非常贵重的白狐裘。但孟尝君只有一件白狐裘,而且已送给秦王了。这时门客中有一个善于偷东西的人,像狗一样机灵。他在黑夜中潜入秦宫,偷出了那件白狐裘。孟尝君立刻把它献给了燕姬。燕姬向秦王求情,秦王答应放走孟尝君,让他们回国。
  孟尝君料知秦王事后会后悔,决定立即逃走。逃到函谷关时,正是半夜。关上规定,每天鸡鸣以后才能打开关门让商旅通过。这时门客中又有一个善于模仿鸡叫的人,模仿起鸡叫来,如同真鸡叫一样,引起附近村中的鸡都叫了。守关的人听到鸡叫,便打开关门,让孟尝君一行人过关,从而逃出了秦国。后来用“鸡鸣狗盗”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其他文献
2018年9月18日,中国上海——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中国母港航季中,嘉年华集团旗下“全球旅行大师”公主邮轮再度为中国宾客带来了精彩的奢华邮轮体验。公主邮轮致力于优化宾客体验并在今年的母港航季中进一步升级了船上产品和服务,为宾客提供了一系列缤纷多彩的家庭亲子活动和特色体验项目,包括与“萌熊”史丹利共进早餐、携手姚基金发起“篮球挑战”赛、开展“最美公主时刻”评选活动等。其中,“篮球挑战”这一慈善项
2018年是中国人的农历狗年。狗年,人们当然免不了说狗。在当下,狗是很多家庭的—个成员,对它是宠爱有加。不过在我们以往的文化认识里,关于“狗”的那些词都不是什么好词,比如“落水狗”、“走狗”、“丧家犬”等等。不过古人真的是这么认为的吗?有几位古代名人,竟然还以“丧家狗”、“走狗”自诩,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是怎么回事呢?如“丧家之狗”的古人们  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
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又要来临了,今年你准备好礼物了吗?衣服太普通,大餐少营养,还不如为父亲和母亲准备一份浪漫的旅行。那么问题就来了,有没有什么父母开心子女放心的旅行方式?那么,首推当然是邮轮旅行!  谁说甲板海风的浪漫只属于年轻人,谁说邮轮享受只属于贵族,新一代中老年人照样玩转邮轮。省去舟车劳累,避开拥堵和嘈杂,脱掉臃肿的衣服迎接阳光的浴沐,躺在甲板的沙滩椅上,感受海风的吹拂,住进一座移动的海上宫殿,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多花黄精芽体外发生过程中每块外植体上的平均芽数、叶片发生频率、根的自然发生率及生根外植体上的平均根数、根茎发生率等性状的影响;探
Q:您怎么定义“旅游摄影”,您认为旅游摄影是摄影的一个门类还是旅游中的一个行为?A:要定义什么是旅游摄影不容易,这是因为目前旅游学界对“旅游”这个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
青岛东方影都万达皇冠假日酒店,致力于成为新时代有志之士喜爱的商务酒店品牌。酒店坐落于青岛市黄岛区滨海大道星光岛,拥有389间海景客房及套房,1400平方米海景草坪花园与总面积约900平方米宴会厅,星光全日餐厅、南北风味彩丰小馆中餐厅,以及岛上大剧院、国际秀场等娱乐配套设施,联袂东方影都、万达茂及区域著名旅游项目,打造了工作或度假的理想目的地选择。  青岛东方影都万达皇冠假日酒店总经理Tomy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