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底盘用铆钉铆接方式的工艺技术研究

来源 :家电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y198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调用底盘组件由底盘和基脚组成,两者连接加工方式有点焊连接、TOX铆接、铆钉连接.但点焊、TOX加工方式都会有脱焊脱铆隐患,而铆钉铆接工艺,可以很直观地看出铆接效果,不存在漏铆、脱铆隐患.针对摆碾铆接和热铆接两种铆钉铆接工艺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对铆钉铆接加工后的样品进行抗拉强度及剪切强度拉力试验,剪切强度值两者差异不大,而热铆接的抗拉强度明显优于摆碾铆接.通过对两种铆接的铆钉的金相(OM)分析,摆碾铆接微观组织无相变发生,而热铆接铆钉组织发生铁素体转变为索氏体组织相变,机械性能增加.另外,此文也讨论了摆碾铆接会造成铆钉头部高度不均匀,热铆接铆钉头部均匀,对抗拉强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他文献
遥控器等低功耗设备上采用内部低速振荡器作为副时钟,芯片休眠时只有内部低速振荡器可以运行,而芯片内部振荡器精度很低,如果遥控器上设定定时功能,则定时精度也会变低,影响用户使用,故探讨一种采用芯片内部高速振荡器来对芯片内部低速振荡器进行定时校准的方法,以提高定时精度.
空调使用PFC校正技术(Power Factor Correction)载波频率一般为35~40 kHz,储能电感较大,为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出超高频PFC控制技术,载波频率提高到100 kHz,储能电感大幅减小.超高频PFC控制技术通过电压环、电流环的双环路控制,实现提升母线电压、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通过算法优化,提升CPU执行效率,实现双电机和超高频PFC同时控制;通过占空比前馈技术降低电流中谐波分量THD值,减小谐波污染,改善品质因数.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案既能满足空调使用的各项技术要求,又提高了产品性价
美国能源局(DOE)对移动空调标准和测试方法进行了修订,将从2025年强制执行.此标准相比原标准ASHARE 128-2001在测试方法及能效要求上有了较大改变,对移动空调的研发方向带来很大变化.通过标准的对比,实际测试的结果分析,对影响DOE标准移动空调SACC和CEER的关键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开发符合DOE标准的移动空调提供了一定参考.
目前,在空调器上采用较多的环境感知传感器主要是红外传感器、摄像头,这类光学设备无法有效的保护隐私,用户易有排斥心理,且摄像头受光线影响大,无法全天候工作,不是最佳的环境感知传感器选择.不同于这些传感器,毫米波得益于电磁波的物理特性,可以实现高精度的距离、角度、速度的测量和目标的识别和追踪,可以几乎不受影响地在黑暗、强光、雾霾雨雪等恶劣天气工作,且没有隐私泄露的问题,非常合适作为环境感知传感器使用.通过对60 GHz毫米波雷达在空调器上的应用研究,证实其数据可靠性高,可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扫风功能是空调运转送风保证用户舒适性的一项重要功能,如果在扫风的过程中,扫风部件被物体卡住,易导致设备故障,同时若人的手指不小心被卡住的话,还会造成人体伤害.故在家用空调上常将光电开关作为判定检测运转是否到位或防夹手的安全检测防护装置.针对现有技术利用光电开关进行防夹手检测过程中存在误检测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有效的优化解决方案.
本文对某型号轻型商用压缩机在用吸气阀片进行腰部尺寸细调,设计两款吸气阀片,通过仿真计算得到吸气阀片腰部尺寸细微变化下吸排气阀片的运动规律和整机质量流量、输入功率、制冷量、COP等关键参数的对比值,同时开展两款吸气阀片的整机测试,完成仿真值与整机测试值的对比验证,验证了仿真值的准确度.结果显示,吸气阀片腰部细调引起刚度微小变化,影响吸气阀片在运动过程中关闭角度,刚度较大的吸气阀片能较为及时关闭,关闭角度提早2.68°,减小吸气侧回流量,有助于增大整机的制冷量,但引起输入功率的增加,最终使得刚度较小的吸气阀片
换热能力是空调器能效的决定因素,如未及时进行换热器清洁将降低换热能力,降低能效.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高温杀菌及室内外机自动清洁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空调器按照“内机凝露、结霜、四通阀换向、室外风机反转、内机化霜清洗、高温杀菌、外机结霜、外机化霜清洗、通风”运行来实现.通过控制内盘温度使得蒸发器表面温度维持56℃以上,有效灭活病菌.通过四通阀切换将室内外自清洁过程结合在一起,减短功能周期,提升用户体验.最后为确保产品能有效可靠运行进行验证,证明了高温杀菌可行性及可靠性,为空调器的健康功能实现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