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已在高等学校日益展开。如何突破传统教学的禁锢,顺利实施研究性教学,已成为当今的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农科院校 本科教学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顺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实施研究性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高等农业院校也不例外。
一、研究性教学的概念
研究性教学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概念。从宏观层次来讲,研究性教学是从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来理解,即研究性教学是转变“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教学中坚持“以课题或问题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师生共同探索和共同发展的教学观念”。从中观层次来讲,研究性教学是从教学模式上理解,即研究性教学模式以研究探索教学模式为主,根据教师、学生的特点、学科特点、课程内容、教学目标等教学条件的特点来结合自学模式、合作模式和传授模式的高度优化组合的教学模式。从微观层次来讲,研究性教学是从教学方法上来理解,即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性学习为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合理结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和反思探索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
二、研究性教学的特点
与强调知识传授和注重知识蓄积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研究性教学更多地体现了一种以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创造能力为根本价值追求的教学范式。
1.探究性
研究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设立课题,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和观点,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实验、讨论分析来验证书本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尽管这种探究并不一定具备科学研究中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探究的结果也多是对科学研究成果的验证,但是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中,科学研究思维方式的得到训练,已有知识得到灵活应用,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和提高。
2.开放性
在研究性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和课题的设计等都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密切相关,而问题的解决和课题的研究需要大量依赖教材、学校以外的知识和资源。因此,研究性教学必须让学生直接参与学习和社会生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通过研究性教学达到更有效、更合理的知识结构,协调研究性教学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等等。
3.灵活性
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预先有所安排,但在具体实施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兴趣点的转换等适时地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而不是一成不变地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
4.实践性
研究性教学十分强调实践。一方面,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和科学研究进展紧密结合,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常常是学生课堂讨论问题和开展课题研究的源头活水;另一方面,研究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注重学生的广泛参与,提倡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农业生产一线,鼓励学生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三、农科院校研究性教学的实施
研究性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在农业院校教育中推进和实施研究性教学,必须对教学过程的诸要素进行重新定位,对教学过程的诸环节进行重新调整。
1.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在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必须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首先,要确立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欲望、有个性的学习者,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组织教学和加以引导;其次,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注意启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个性特征实现自身的发展;最后,要确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2.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作为任课教师,必须抓好理论教学这一重要环节,为学生创新提供较为坚实的知识基础。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前沿性和理论联系实际。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如发现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情境式教学、支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案例教学、随机访问教学等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和研究,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对于抽象程度高、学科内容复杂的课程,如《动物遗传学》教师可采用讲授法阐明该学科的理论框架,对一些转基因和克隆动物的时事和热点问题,可要求学生研讨。通过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来达到最佳效果。在研讨过程中,要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的愿望、机会和条件,各抒己见。
3.切实加强实践教学
实施研究性教学必须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要切实改进实验教学内容,积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化验证性实验;要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按基本训练、综合训练、设计实验、专题实验四个层次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参与任课老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实战训练,在科研进程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申报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自主地组织研究团队,设计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实践,撰写研究报告。
在农科院校教学中引人研究性教学理念,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上,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汲取知识、培养能力与发展个性,从而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金云.高师体育专业术科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5.
[2]刘亚敏,胡甲刚. 研究性教学及其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实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0):4-7.
[3]饶玲.论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六大要义.文献资料,2007,(32):141-142.
[4]邢晓柳,岳龙旺.关于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思考.职业圈,2007,(18):139-140.
[5]叶奇明,陈一明. 研究性教学在本科教育中的应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11):109-111.
本课题受扬州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农科院校 本科教学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顺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实施研究性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高等农业院校也不例外。
一、研究性教学的概念
研究性教学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概念。从宏观层次来讲,研究性教学是从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来理解,即研究性教学是转变“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教学中坚持“以课题或问题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师生共同探索和共同发展的教学观念”。从中观层次来讲,研究性教学是从教学模式上理解,即研究性教学模式以研究探索教学模式为主,根据教师、学生的特点、学科特点、课程内容、教学目标等教学条件的特点来结合自学模式、合作模式和传授模式的高度优化组合的教学模式。从微观层次来讲,研究性教学是从教学方法上来理解,即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性学习为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合理结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和反思探索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
二、研究性教学的特点
与强调知识传授和注重知识蓄积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研究性教学更多地体现了一种以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创造能力为根本价值追求的教学范式。
1.探究性
研究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设立课题,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和观点,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实验、讨论分析来验证书本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尽管这种探究并不一定具备科学研究中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探究的结果也多是对科学研究成果的验证,但是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中,科学研究思维方式的得到训练,已有知识得到灵活应用,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和提高。
2.开放性
在研究性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和课题的设计等都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密切相关,而问题的解决和课题的研究需要大量依赖教材、学校以外的知识和资源。因此,研究性教学必须让学生直接参与学习和社会生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通过研究性教学达到更有效、更合理的知识结构,协调研究性教学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等等。
3.灵活性
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预先有所安排,但在具体实施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兴趣点的转换等适时地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而不是一成不变地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
4.实践性
研究性教学十分强调实践。一方面,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和科学研究进展紧密结合,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常常是学生课堂讨论问题和开展课题研究的源头活水;另一方面,研究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注重学生的广泛参与,提倡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农业生产一线,鼓励学生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三、农科院校研究性教学的实施
研究性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在农业院校教育中推进和实施研究性教学,必须对教学过程的诸要素进行重新定位,对教学过程的诸环节进行重新调整。
1.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在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必须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首先,要确立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欲望、有个性的学习者,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组织教学和加以引导;其次,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注意启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个性特征实现自身的发展;最后,要确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2.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作为任课教师,必须抓好理论教学这一重要环节,为学生创新提供较为坚实的知识基础。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前沿性和理论联系实际。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如发现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情境式教学、支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案例教学、随机访问教学等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和研究,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对于抽象程度高、学科内容复杂的课程,如《动物遗传学》教师可采用讲授法阐明该学科的理论框架,对一些转基因和克隆动物的时事和热点问题,可要求学生研讨。通过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来达到最佳效果。在研讨过程中,要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的愿望、机会和条件,各抒己见。
3.切实加强实践教学
实施研究性教学必须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要切实改进实验教学内容,积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化验证性实验;要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按基本训练、综合训练、设计实验、专题实验四个层次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参与任课老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实战训练,在科研进程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申报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自主地组织研究团队,设计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实践,撰写研究报告。
在农科院校教学中引人研究性教学理念,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上,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汲取知识、培养能力与发展个性,从而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金云.高师体育专业术科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5.
[2]刘亚敏,胡甲刚. 研究性教学及其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实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0):4-7.
[3]饶玲.论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六大要义.文献资料,2007,(32):141-142.
[4]邢晓柳,岳龙旺.关于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思考.职业圈,2007,(18):139-140.
[5]叶奇明,陈一明. 研究性教学在本科教育中的应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11):109-111.
本课题受扬州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