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下午,对门邻居跟我说:“你儿子真的很了不起!”我一头雾水,忙问怎么回事。原来上午放学时,儿子看到一位老人晕倒在路旁,就上前把老人搀扶起来,并要送他去医院,老人摇头说不用,说自己是老毛病了,一会儿就好,一直等到老人能走后儿子才离开。最后邻居说:“现在像这样有爱心的孩子实在是太少了。”听到别人对儿子的夸奖,我心里自然高兴,但这件事对儿子来说太平常了,在日常生活中,儿子爱心助人、事事为他人着想已经司空见惯了。今天我就简单谈谈培养孩子爱心的问题。
一、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心榜样。
二、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所谓移情能力是指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如当看到别人生病疼痛时,要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疼痛而能感受到并体谅他人的痛苦,从而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一次,我带儿子乘坐公交车,车上人很多,站都站不稳,只见一位带着一个大旅行包的男青年站起来给我们让座,儿子马上就坐了过去,并说:“谢谢你,大哥哥。”当时我就问他:“大哥哥为什么要给我们让座?他带着个大包。不累吗?”儿子想了想说:“他是看你带着我,怕我跌倒。”事有凑巧,过了一站,车上上来一位老爷爷,我就看了儿子一眼,他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意思,立即站起来把位子让给了老爷爷,把老爷爷乐得直夸:“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好孩子,将来准有出息。”
三、为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许多父母只知道疼爱孩子,却忽略了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其实施爱与受爱是相互的,如果让孩子只知道受爱,渐渐地。他们就丧失了施爱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并且觉得父母关心他是理所当然的。有的父母以为给孩子多点关心和疼爱,等他长大了,他就会孝敬父母。其实这是一种愿望,也是一种误解,你没有给孩子提供关爱的机会,他们怎么会关爱父母呢?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孩子给蹲着择菜的奶奶搬凳子;给要看报的爷爷拿眼镜;给下班回到家的爸爸拿拖鞋;给又上班又做家务的妈妈捶捶背等。让孩子体验爱人和被人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四、在童话世界中渗透爱。童话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听的,那些被妈妈讲过许多遍的故事仍然吸引着孩子们。家长选择一些和孩子们的生活有联系的故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大人一边讲一边问孩子:“如果人们买了她的火柴或在圣诞夜邀请她共同度过,小女孩会冻死吗?”在讲故事时多问问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样自然将爱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只要有心,“爱心教育”可以贯穿到生活的点点滴滴。
五、保护好孩子的爱心。有时候父母由于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爱心视而不见,甚至训斥一番,把孩子的爱心扼杀在萌芽之中。如有个小女孩为刚下班的妈妈倒了一杯茶,妈妈却着急地说:“去去去,快去写作业,谁用你倒茶。”有个小男孩蹲在地上帮一只受伤的小鸟包扎,男孩的妈妈生气地说:“谁让你摸它了,你看它多脏呀!”孩子的爱心就这样被剥夺了。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父母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在不经意间伤害或剥夺孩子的爱心。
卢勤老师说过:“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那就请你在生活中培养它、呵护它吧。平时注意对孩子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那仁慈博大的爱心就会在孩子心头扎根,并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使他们长大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祖国人民作贡献,我们每个人未来的生活也才能更加幸福而安详。
一、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心榜样。
二、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所谓移情能力是指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如当看到别人生病疼痛时,要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疼痛而能感受到并体谅他人的痛苦,从而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一次,我带儿子乘坐公交车,车上人很多,站都站不稳,只见一位带着一个大旅行包的男青年站起来给我们让座,儿子马上就坐了过去,并说:“谢谢你,大哥哥。”当时我就问他:“大哥哥为什么要给我们让座?他带着个大包。不累吗?”儿子想了想说:“他是看你带着我,怕我跌倒。”事有凑巧,过了一站,车上上来一位老爷爷,我就看了儿子一眼,他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意思,立即站起来把位子让给了老爷爷,把老爷爷乐得直夸:“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好孩子,将来准有出息。”
三、为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许多父母只知道疼爱孩子,却忽略了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其实施爱与受爱是相互的,如果让孩子只知道受爱,渐渐地。他们就丧失了施爱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并且觉得父母关心他是理所当然的。有的父母以为给孩子多点关心和疼爱,等他长大了,他就会孝敬父母。其实这是一种愿望,也是一种误解,你没有给孩子提供关爱的机会,他们怎么会关爱父母呢?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孩子给蹲着择菜的奶奶搬凳子;给要看报的爷爷拿眼镜;给下班回到家的爸爸拿拖鞋;给又上班又做家务的妈妈捶捶背等。让孩子体验爱人和被人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四、在童话世界中渗透爱。童话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听的,那些被妈妈讲过许多遍的故事仍然吸引着孩子们。家长选择一些和孩子们的生活有联系的故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大人一边讲一边问孩子:“如果人们买了她的火柴或在圣诞夜邀请她共同度过,小女孩会冻死吗?”在讲故事时多问问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样自然将爱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只要有心,“爱心教育”可以贯穿到生活的点点滴滴。
五、保护好孩子的爱心。有时候父母由于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爱心视而不见,甚至训斥一番,把孩子的爱心扼杀在萌芽之中。如有个小女孩为刚下班的妈妈倒了一杯茶,妈妈却着急地说:“去去去,快去写作业,谁用你倒茶。”有个小男孩蹲在地上帮一只受伤的小鸟包扎,男孩的妈妈生气地说:“谁让你摸它了,你看它多脏呀!”孩子的爱心就这样被剥夺了。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父母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在不经意间伤害或剥夺孩子的爱心。
卢勤老师说过:“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那就请你在生活中培养它、呵护它吧。平时注意对孩子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那仁慈博大的爱心就会在孩子心头扎根,并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使他们长大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祖国人民作贡献,我们每个人未来的生活也才能更加幸福而安详。